不同人格水平下的防禦機制33(置換)上

來自專欄不同人格水平下的防禦機制6 人贊了文章

置換(displacement):因事物而引起的強烈情緒和衝動不能直接發泄到這個對象上,就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去。

我們從定義中可以讀出,這些情緒和衝動往往是帶有攻擊性的,直接發泄出來可能會遭到傷害,所以要找個替代物。置換的含義就體現在從原始的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

置換和移情有相似之處,或者說移情的基礎就是置換。只是置換的範圍更廣,其側重點是轉移。而移情往往限定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置換上,其側重點是處理被壓抑的情感。

1921年,Isham報道了一個置換的經典例子,一個男孩,在和母親掃墓時,突然抓起泥巴不停地仍到墓碑上,一直到父親揍了他他才停手,回到家,無疑中發覺他在做一種遊戲,不斷朝一塊木板上仍泥巴了,又把木板整理乾淨,藏起來,以被下次使用。Isham的分析是:墓碑是一個吸引了母親的注意,引起俄狄浦斯期的妒忌的客體,他在墓場的行動表達了自己的妒忌和憤恨。這種過程被父親阻止,意識感情轉移到父親這裡,又受到了壓抑,所以有了升華和補償,玩起了他的遊戲。

我們可以看出,剛開始這個男孩是有對母親不滿的,他不去攻擊自己的母親就轉移到墓碑上,這可以看成是第一次置換。後來父親一頓揍逼迫他再一次將憤怒轉移到遊戲裏的木板上。這裡面是攻擊性的發泄和轉移就防禦了本我的不滿。

置換不一定只出現在負面的感受上(如憎惡、憤怒等),有時正面的感受(如喜愛等)我們也會作出同樣的處理。

「愛屋及烏」是將喜歡從愛的人置換到他養的烏鴉上。

「不看僧面看佛面」是將尊敬從佛置換到具體的僧人上。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是將憐惜從綠羅裙置換到芳草上。

置換作用一方面是有情感的壓抑,這裡在移情章節中已經有過討論,不再贅述。一方面有以偏概全的情況,本節重點討論以偏概全的內容。

以偏概全是ABC合理情緒療法中提出的一個思想誤區,指用片面的觀點看待一類整體。具體在心理學中側重我們在經歷某些事件後,將對某一個人或者某個事物的感受推廣到一類人或整個事物。 比如我們早些時候看新聞,城管用武力整治小攤小販。很多人會比喻現在的警察就是黑社會。這就是將對某一個城管的不滿轉移到警察這個一大類羣體。

置換就會經常出現此類以偏概全的現象。比如某女性在第一次戀愛中其男友被出軌了,分手後她不再談戀愛了。她以偏概全的認為男人都靠不住,都會出軌。還比如一個女性來訪者已經三十多歲,她的情感經歷卻是空白。我問她為什麼不談戀愛,她回答是害怕分手後的分離。追溯到童年得知她的母親經常會不打招呼就離她而去。她把母親置換到未來的男友,內心認為戀愛中的突然分離可能會重現。

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對自己的以偏概全,比如將某一次失敗看成是自己整個人不行。大家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電視節目裏有很多競爭類的例子,凡是拿到冠軍的好像很牛逼,天下之溥,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而失敗者就垂頭喪氣,好像一無是處。實際拿冠軍的只是在這一方面比他強,其他方面也有不足。失敗者輸的只是這一個項目,而不是整體能力。而且還有評委打分,現場觀眾口味等外在因素。

這就好比奧運冠軍可能文化水平不如你一樣。即使同是體育比賽,射箭的奧運冠軍可能對體操一竅不通。 所以古人說:勝不驕,敗不餒,要看整體而不是片面。凡是得意忘形的,或是自慚形穢的,都是過於放大了某一面。 心如止水怎麼來,就是要客觀的評價自己。

成功了也沒啥,只是這一點上能力強一點,運氣好一點罷了。

失敗了也沒啥,只是這一點上有更強的人,倒黴遇上他而已。

如此觀想,哪有很大的情緒波動呢?

今年世界盃阿根廷沒進八強,剛開始很多人譴責其教練和球隊水平。後來法國和克羅埃西亞拿了冠亞軍,大家才感嘆,阿根廷這是運氣差呀,早早的就碰到了最厲害的兩個角色。這裡就是以一兩場比賽來推斷球隊的整體水平。如果我們聯想下,把世界盃賽制改成一年的時間,改用積分制。冠軍花落誰家還說不定吧。

置換中存在上面論述的放大情況,也存在縮小的情況。比如我們聽說德國人都是講究規則的,具體遇到每一個德國人可能都認為他是講究規則的。這就不一定對了,凡事都有特例,總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況。我們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但同性戀就是相反的情況。

所以置換中的放大和縮小都不能準確的反應現實問題。實際上所有的防禦機制都是有虛構的成分,正是因為面對現實太困難了,才需要虛構出能接受的內容。從這個角度看防禦的偏差又是合理的,關鍵是我們能認識到自己存在偏差,這就足夠了。

置換還有一個非常大的應用,那就是在夢裡的工作。下節將在釋夢中具體討論置換作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