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發表文章,認為金蝶國際(268)現估值相當於每股收入的11倍,認為金蝶是泡沫股,依賴政府津貼與稅務減免,更指控金蝶利用物業投資與可疑關連交易,並將利潤入帳。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資料圖片)

他指,該集團去年「關聯貸款」(loans to related parties)由1.64億元(人民幣‧下同)升至7.22億元。相關貸款均在去年下半年借予兩家曾經由金蝶控制,而現時由徐少春本人控制的公司,金蝶從未公佈新的關聯交易。

報告提到,金蝶於2016年公佈,以1.07億元向徐少春出售三家公司,包括:深圳前海百遞網絡、深圳雲之家網絡和上海金蝶醫療,當中交易條款包括分別向雲之家和上海金蝶醫療6170萬元和1.05億元,為期三年,去年底再續三年。

至今年3月6日,金蝶公佈向徐少春買回雲之家控制權,David Webb統計出由2016年易手至徐少春,直到2018年底,雲之家累計蝕3.09億元;David Webb假設雲之家期內有接受金蝶貸款,當完成回購後相關貸款就會消失(disappear)在帳目之中。

金蝶國際主席徐少春(資料圖片)

Webb又稱,金蝶與雲之家持續進行交易,利用雲之家作表外(Off-Balance-Sheet)活動,隱藏金蝶推廣虧損。

報告提到,金蝶早於2008年開始進行物業投資,不過2012年年報後並未有公佈物業地址等資料。根據上市條例,當投資物業價值佔比高於資產淨值5%,需要作披露,而去年底物業投資佔金蝶有形資產凈值(Net Tangible Assets)約四成。

另外,由2008年起11個年度,物業投資貢獻金蝶共5.9億元帳面公平值和4.53億元淨租金收入,反映集團軟件主業的盈利能力不足;該集團對去年貢獻1.51億元盈利,佔總盈利36.6%的物業投資業務亦從未披露任何策略和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