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位分別代表了明末華夏學術的三個轉向,都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在晚清近代更是爆發出不可思議的力量。具體說:

一,王夫之的「士人之學」和職業政治家

王夫之痛感明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士道」的衰落。他的《讀通鑒論》從頭梳理了士人與歷史的關係,秉承「春秋責於賢者」原則,認為歷史興衰的主要責任承擔者是士人(絕非庶民),士人的才性、德性、道術,是歷史的主要決定因素。每個合格的士人,都要對自己行為的歷史後果負責。

士人創造歷史,士人立身行道,是華夏共同體的根本所在。因此,王夫之的學術把士人抬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張楊了士人群體的尊嚴,很接近一種「職業政治家」的高等教育。他的所有思想都圍繞這個主題,從「內聖外王」兩方面為後世留下了培養新一代職業政治家的學術訓練,包括《周易外傳》這樣的歷史直覺訓練課程。

這是對科舉政治的徹底反正,科舉秀才承擔不了歷史責任,只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士人,才能擔負華夏興亡。王夫之的學術在太平天國後由曾國荃刊印,直接培養了辛亥一代職業士人。

二,顧炎武首開實證學術

顧炎武是最早一個接近現代職業學術的學者。他的音韻學的專業性,歷史考證的規模和深度,都是此前所未見的。他已經有強烈的實證傾向,強調學術的準確性和實用價值。他這種路子影響了整個清朝「乾嘉學派」,產生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專業的學術成果。

這種實證學術在清朝的高壓氛圍中嚴守中立,但晚清以來卻引發了前所未見的新動向,那就是對此前的中國歷史文化有了一次「全面重估」,既刺激了疑古派,也催生了章太炎這樣的新保守主義,當然也有廖平這樣的復古主義。

三,黃宗羲的專業政治學

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政治學觀念,它關注權力和政體,用一種客觀態度看待一個共同體的政體問題,提出了一種權力制衡和民意表達的政體設想。這個藍本實際上成了晚清立憲派的教科書,直接推動了晚清立憲運動。

這三位思想家的專業化轉向,實際上宣告了中國學術古典時代的終結,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力。


只說黃宗羲吧

黃宗羲認為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統治是「天下之大害」。主張由公眾制定「天下之法」以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反對兩千年來「重農抑商」經濟政策,強調「工商皆本」。

黃宗羲所提倡的,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秦始皇時,法家李斯主張中央集權的郡縣制。而儒家淳于越則極力反對。儒家提倡分封制。分封制改進之後,就是民主聯邦制。這導致秦始皇焚書。禁毀史書及百家言。

黃宗羲繼承了儒家及淳于越的政治主張,明確反對中央集權的皇帝制。

黃宗羲還反對法家以刑法捍衛君權,奴役臣民的思想。

法家主張立法為君——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

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法——韓非子謂之: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

寧枉勿縱——商鞅謂之:刑用於將過,則大奸不生。韓非子謂之:禁奸於未萌。

夷族連坐—— 一人死罪,夷滅三族,株連十戶。

黃宗羲所言批判的一家之法,就是法家之王法。法家無疑是法治的頭號死敵。

而儒家的主張與法家恰恰相反。

立法為民——奉法以利民。

司法獨立——孔子批判君主折獄無倫,以意為限。反對君主鉗制刑獄。這是對《尚書》中,司法獨立思想的延續。

疑罪從無——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孔子提出疑罪從無,利於被告的無罪推定論,比古羅馬領先了五百年。

不罪無辜——孔子又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孔子和黃宗羲主張的,才是真正的法治。

儒家還主張,各行各業相對平等。所謂農夫赴時,百工制器,商賈趨利。

法家認為商賈是國家的蛀蟲,必須消滅。以法家思想治國的秦朝統一後,採用暴力手段。將商賈直接沒籍,充為奴隸,

黃老學派則介於法儒之間。允許工商業的存在。但在經濟上,打壓盤剝他們。在政治上歧視他們。視工商為賤民。

黃宗羲主張的經濟政策。完全符合儒家思想。

黃宗羲的思想主張,並非新思想。而是儒家兩千多年前的舊思想。

有人稱,儒家思想領先世界三千年,此言不虛。


建議去讀原著,此處略作介紹:

黃宗羲:應該讀《明夷待訪錄》,愚見可與伏爾泰、孟德斯鳩相比較。

王夫之:最重要應該讀《宋論》《讀通鑒論》,王夫之評價老莊之說也可瀏覽。再聯繫陳寅恪評王夫之之語。可得到更全面的認識。

顧炎武:《日知錄》,愚見乃合儒家心學與理學之作,並多有反思。


歷史學家評價古人,都是立足於兩點:古人文章和古人記述的故事。

我略讀過梨洲老人黃宗羲的幾篇文章,感覺他的哲學思辨能力,在清初是罕見的,他善自省,擅從生活中常見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洞察出某些哲學性。在清初舉人進士只談程朱理學的大環境下,黃宗羲這樣的思維能力,尤顯鶴立雞群。說他是清初第一思想家,非常客觀。

顧炎武是一位文章高手,從他的文章能發現,他也是清初的一位歷史學家,他的文章很少提到孔孟或諸子百家經學,常常引述楚辭、國策、史記等文獻中的人物和觀點。從其思維水平觀之,顧炎武崇尚理性思維。在清初,顧炎武因此算得上一位思想家。

關於王夫之,世面上見到的文章很少,無從談起。


首先,說一下他們的相同之處,他們都具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也都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王夫之具有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主張認識來源於實踐;黃宗羲主張「天下為主,君為客」,主張「工商皆本」,顧炎武主張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指出了「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


作為明末清初最有名的三位思想家,他們都反君主專制,都主張經世致用之學。

王夫之哲學造詣很高,幾乎代表中國古代哲學發展最高峰。黃宗義和顧炎武思想偏向於政治。比如有早期民權影子,學校議政,擴大相許可權制君權等等


我不認為這三個是思想家,別亂扣帽子:王夫子是史學家,黃宗羲是文學家(改革),顧炎武是教育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