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穿越到唐朝,能阻止高句麗的滅亡嗎?

首先,我們要證視一下,李舜臣是朝鮮人,出生在漢城。在唐朝的時候,那裡是百濟,而李唐攻打高句麗的藉口之一是高句麗欺負新羅、百濟,所以李舜臣就算穿越了,也不會幫助高句麗打唐軍。

然後我們必須要說明一點,高句麗是我們的固有領土,高句麗的建立者都是中國人,唐朝滅了高句麗之後,設置了安東都護府。跟後來朝鮮人建立的高麗政權不是一回事。

那麼李舜臣幫助高句麗就能打敗唐軍嗎?

我們還要看看李舜臣真的有韓國電影裏那麼神奇嗎?李舜臣指揮的最著名的戰役是鳴梁海戰。按照韓國史學家的說法,是李舜臣只會12-13艘戰艦迎戰日本133艘戰艦加200艘補給艦,取得了擊沉31艘日艦,擊傷192艘,擊殺日軍9000餘人,擊殺日軍主將的偉大戰果。

但是根據日方的記載,鳴梁海戰只是日軍的前鋒30艘戰艦,因為被李舜臣引誘進不熟悉的海域,有幾艘船擱淺被放棄而已。

以韓國棒子的尿性,這場被韓國人引以為豪的大勝的真實性就有待商榷了。

而李舜臣的其他戰役都是些規模不大的,而且裡面大多都有明軍的身影,而明朝作為朝鮮的宗主國,戰役的指揮權在誰手裡還真不好,戰役的結局也是互有勝負。就算穿越了怕也難有作為。

反觀薛仁貴、蘇定方,都是英勇善戰,指揮過大規模會戰的主力將領。

薛仁貴,大敗九姓鐵勒,大敗西突厥,「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自然不是區區李舜臣能比的。

被《隋唐演義》黑的最慘的蘇定方,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更不是被日本打的找不到北,還要向宗主國求助的李舜臣可以比擬的。

所以,就算李舜臣穿越了,還當了朝奸,幫著高句麗,對於高句麗也是於事無補。


如果讓韓國人說。那麼答案會是:你開什麼玩笑,我忠武公豈會去打這種小嘍囉,如果不是外星艦隊集結八大平行宇宙集體入侵,我們忠武公是不會出手的。

但是對這兩段歷史有些瞭解的人肯定知道李舜臣是不可能打贏的,謙虛點說給他五百萬打不贏,認真點說那就是給他多少人他都不可能打贏。

先說一下你說的這三位大佬,另兩位就不說了,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在這裡我要為蘇定方正名,在我看來縱觀中國歷史蘇定方都是可以排的上號的名將,只不過因為政治原因,死後被武則天集團一直黑,致使現代人有很多誤解。這裡簡單介紹一下蘇定方的戰績:

徵東突厥,二百鐵騎突襲敵營,勝。

徵西突厥,一萬對敵十萬,勝。

平定西域,晝夜疾馳三百里,勝。

泛海遠徵統領十萬水陸兩軍,勝。

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從這些戰績中我能看到,以少打多、長途奔襲、陸戰、水戰、水陸兩戰、大集團軍作戰、多種形式的軍事指揮蘇定方都是運籌帷幄胸有成竹,而且作戰時蘇定方也是身先士卒,愛兵如子。而且蘇定方也是一個非常潔身自好的人,對貪墨之事也很不恥,還曾因為這一點被他的貪污上司陷害。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唐朝的軍隊其實是多國聯軍,各種少數民族很多,能很好的協調安撫這些人也是需要很大能力的,從這些種種就能看到蘇定方不管是軍事才能還是人格魅力對戰爭,對部下都有著絕對的掌控力。

再說李舜臣,說李舜臣就不能不說鳴梁海戰。其實在鳴梁海戰之前李舜臣就可以說是韓國的功臣,因為在此之前的倭寇入侵,他的表現是最好的。但是他太過自大,誰都看不起,不僅和其他官員交惡,而且,對自己的士兵也談不上愛兵如子,只能算及格,這也導致在鳴梁之前,他被滿朝針對,被奪兵權。只是鳴梁的時候確實沒人了,才讓他出來。而且當時明軍水師來了之後,他也是鬧矛盾,後來還是明軍主帥出面一頓誇,才感激涕零,好好打仗。這種什麼心事都寫臉上,說一句就要幹仗,誇一句就感激涕零的人是很明顯做不好主帥的。

再說他的軍事才能。雖然現在韓國人把李舜臣捧上天,但是更多的是朝鮮歷史上沒有其他可以拿的出手的人物了。只能捧他,來作為一個名族象徵。但是他的軍事才能是很值得商榷的。鳴梁海戰時李舜臣擔任的不是主攻這種很重要的任務,不要只看韓國人意淫的《鳴梁海戰》,當時主攻的是明軍,朝鮮就是打打輔助,而且還是一個恬不知恥的貪得無厭的輔助(詳情可以查閱明史,或者更有趣味的明朝那些事兒)。所以軍事才能是有,但是你說很強那有些說不過去。而且李舜臣是一個水兵將領,陸戰本領並沒有什麼體現。要想和這三位大佬過招,是不可能只有水戰的。

最後一點,就有點玄學了,那就是運氣,一個偉大的將領不僅要有蓋世的勇氣,機智的韜略,更要有驚人的運氣,這在古今中外的偉人裏經常見到。但是李舜臣卻沒有,他做的龜船其實防禦力是很強的,而且開口很少,但是就在戰爭快結束的時候,他竟然在自己船裏掛彩了,其他人都沒事,就他掛彩,而且就這一下就掛了,這運氣也是沒誰了。

而且打仗從來都不是看人數的,要看後勤和統帥的才能。當時的唐朝國力再加上那些從隋末一路殺過來的猛將和久經戰火的士兵,不是說一個人可以怎麼樣的。


李舜臣穿越到唐朝,早加入唐軍了。畢竟明朝是朝鮮的宗主國,高句麗和朝鮮沒關係,只是統治地域重合。

李舜臣不傻,知道誰纔是應該效忠的對象。朝鮮國王在明朝也只不過是恩賜的二品官。他李舜臣能在大唐軍中混一個六品參將的位置已經足夠光宗耀祖了。

更何況如果李舜臣加入高句麗軍,將會面臨比對陣大唐名將更為難的問題~和日本人合作。當時朝鮮半島上有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國家。與唐王朝為敵的高句麗為一統半島,聯合百濟攻擊最弱小的新羅,新羅向大唐求援,大唐這纔派兵入朝,大敗高句麗和百濟聯軍。百濟向日本求援,雙方爆發白江口大戰,日本人被打敗,高句麗,百濟亡國,新羅在大唐支持下一統半島,由此奠定了今後千年的東亞秩序。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作為新羅王朝的後世的朝鮮國李舜臣和大唐的關係都比和高句麗關係更密切。就算不管時間線和因果定律(也就是如果高句麗人贏了還有沒有他李舜臣。)。妄圖讓讓抗日名將李舜臣和日本人合作,還不如讓丁汝昌來幫高句麗更好?至少人家有近代化的鐵甲艦,那豈不是無敵?朝鮮水師大破日本人的最大倚仗:龜船能夠承受定遠艦的一次撞擊不?但悲催的是,題主說的這幾位將軍全是陸軍,也就是說,哪怕你把整個太平洋艦隊搬過去,人家還是隻會跟你在陸地上打。

如果李舜臣真帶著他的龜船艦隊穿越,並且得了失心瘋加入了高句麗,並且和日本人合作,那他面對的就應該是由劉仁軌率領的大唐水師。兩支軍隊的確可以為我們奉上一場古代的經典海戰,到時樓船對龜甲,強弩對火槍,勝負難料。但以李舜臣那可憐的政治水平會是老謀深算的劉仁軌對手?一個不過是名將,一個卻是丞相大才,隨便一個反間計就讓你喫不了兜著走。畢竟聯軍這邊簡直從頭到腳都是破綻。要想讓李舜臣把自己畢生的水戰經驗傳給「日本友人」,一定是無敵寂寞對不對?嫌一千年後的壬申倭亂中的朝鮮人死的太少,要給自己加地獄難度。

所以李舜臣如果智商正常的話,他應該儘快加入大唐軍隊,然後在他們的幫助下,打敗高句麗,並以自己的戰功,在大唐軍隊系統中謀一個比較高的職位。然後上書唐高宗,痛陳利弊,建議東徵倭國,並付諸實施。這樣才能拯救千年之後的朝鮮,而不是和大唐軍隊作對。

至於如果非要生擒那些名將,教題主一個辦法,就是加入武則天陣營,做來俊臣,索元禮的鷹犬,陷害忠良,這樣帶幾十個不良人或者金吾衛就可以實現這些夢想。但這麼做的還是李舜臣嗎?

或者你何必這麼費事呢?直接讓現在哪個韓國將軍帶著他的軍隊和全套美式裝備穿越過去,在確定他和他的士兵全部是高句麗人後裔的基礎下加入高句麗軍隊,絕對比李舜臣和他天知道混了多少中國血的艦隊穿越穿越更有用,組織一支百人突擊隊,絕對可以生擒中國這些將軍。至於武器和彈藥補給,還有後勤,你軍隊都能穿越了,完成這些還難嗎?本來以朝鮮半島的物產條件,別說現代裝備,就連龜甲船都難以養起,所以哪怕明知日本人會再來,朝鮮朝臣還要裁減水軍唐朝只會比明朝更為糟糕。李舜臣會不會成為「蒙古海軍司令」都是也是。


李舜臣擅長的是水戰,依靠龜甲船大破日軍,但若沒有明朝為朝鮮做後盾,很難想像僅僅憑一場戰役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朝鮮李朝其實很有自知之明,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可以和大明平起平坐的地位。

從李成桂到李芳遠,對此都有清楚的認識。連朝鮮的國名都是朱元璋圈給他們的。

不知到為什麼,現在的半島上有那麼多人認識不到這個問題。

什麼安市城,擊殺唐太宗,我就呵呵了。

太宗徵討高麗不利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在此不做討論。

高宗平高麗,當然是用了水軍,但水軍並不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又個更關鍵的因素是新羅在高麗後面開拓了第二戰場。這幾乎是決定性的。

高麗的國力並不足以支撐他長期對抗中原王朝,雖然有打敗隋煬帝、唐太宗的戰績。

但說到底勝敗乃兵家常事,最後大小不同的國力纔是最重要的。

韓國要塑造一個全民偶像的李舜臣,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兒。畢竟他們有影響力的人物並不太多。

但好歹也要仔細研究研究真正的歷史


不要刷李舜臣的存在了,咱都知道你是棒子國的了。

李舜臣就是那撮兒小國比較大一點的蚱螞,別拿來咱國對比,根本沒可比性,且棒子國人口自古以來都不多,正規軍兵力不會超過10萬。還生擒,想笑死人麼?


李舜臣對於失國的韓鮮來說算的上很厲害的了,但抗倭援朝的決定勝利的名將是麻貴和李如松,李舜臣作用很小。並沒有韓國吹噓的那麼厲害。而且即使是水戰也主要還是明軍水師打的。而薛仁貴,李績,蘇定方即使在名將輩出的中國歷代也是戰神級別。每一位都是身經百戰,不世出的將領,經常指揮數十萬軍隊征伐天下。而朝鮮全國也湊不出那麼多人,打仗完全就是縣級鬥毆。


首先李舜臣穿越到高句麗,就要解決自己的語言為問題。當時的高句麗是中國東北少數民族政權,說得可不是韓語,而是漢語,漢化程度很高。其次,李舜臣在朝鮮時期也就是一個水軍指揮使,能力怎麼樣從壬辰倭亂中給大明水軍打下手就知道了。而當時高句麗以陸軍為主。兩個不同兵種之間的指揮是完全不同的,到了高句麗他能幹啥,最有可能成為奴隸,給高句麗貴族耕田種地打魚吧!


幸運生在了韓國,要是在中國只能在族譜裏找到記載。


韓國人把李舜臣誇上了天,韓國歷史上也只有李舜臣一個人能拿的出手。但是他如果跟中國打,絕對是死路一條。


問出這種問題,我說你不是歷史白癡加智商有問題,你自己都不信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