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 語 文 授課教師:錢澔課題序號1-2授課班級10級汽修1、2、3班授課課時2授課形式授課章節名 稱普通話一使用教具多媒體教學的具體目標1、瞭解普通話沿革歷史2、認識到說好普通話的重要意義。3、制定普通話訓練計劃。教學重點重點:認識到學好普通話的意義教學難點難點:制定普通話訓練計劃課外作業筆記:普通話學習的意義;普通話訓練計劃。教學後記教學過程設計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開放的導入第一課時前奏:寒假回顧(使用普通話)(15分鐘)老師注意給學生的發言做一總結,或提煉提綱。一、由生活中的一些笑話說明說好普通話非常重要。(多媒體)(10分鐘)1、賣魚的扯著嗓子一個勁地叫喊著:「魚啦,魚啦。」旁邊一個賣棗的也不甘示弱,緊接著嚷:「糟(棗)啦,糟(棗)啦。」「魚啦。」「糟啦。」「魚啦。」「糟拉。」賣魚的越聽越不對勁,覺得賣棗的好像有意跟他作對,於是兩人吵了起來。2、牛老伯在大聲叫賣:「賣月餅了,四塊錢十個。」很多人都圍上去買這「便宜」月餅,到付錢時,才明白老伯的月餅是十塊錢四個。3、春花遇見一個朋友帶著兒子逛街,忙上前打招呼,並贊道:"這個小狼孩(男孩)長得真可愛。"4、村長在村民會議上說:「兔子們,蝦米們,鹹菜太貴,不要醬瓜,要豬蹄。」把他的方言譯成普通話是:同志們,鄉民們,現在開會,不要講話,要注意。二、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體會一下自己的方言中哪些地方容易引起誤解。(5分鐘)學生髮言:我的寒假生活體會普通話發言讀笑話,體會。個性創作意識引導模擬創作激發興趣核心過程推進三、瞭解普通話(出示多媒體)(10分鐘)普通話,即現代標準漢語,又稱國語、華語,指通行於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臺灣、海外華人的共通語文,為現代漢語共通的交際口語與書面語。普通話基於現代北方漢語的語法和北京話語音,並作為官方、教學、媒體等標準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臺灣地區的官方語言,是新加坡共和國四種官方語言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非官方語言)的法定地位。第二課時四、瞭解普通話的歷史沿革(多媒體)(15分鐘)漢語自古以來有方言同時也有共同語言。春秋時期:孔夫子時代——雅言(洛陽雅言為標準)。漢 代: 通語。從秦漢開始,黃河沿岸的中原人陸續向南方遷移,把河洛古語帶到南方。晉 代:北方朝代一般以洛陽話為標準音,南方一般以建康話為標準音。西晉後的北方話是北方遊牧民族學習漢語和留在中原的漢民族和北方少數民族語言融合的產物,初步形成北方話。建康話是南遷的晉王室的語言和當地語言融合形成的,也是今天吳語的源流。隋 朝:定都長安,編著《切韻》,音係為參考洛陽話和建康話為主。唐 代: 在《切韻》的基礎上,制定《唐韻》作為唐朝標準音,規定官員和科舉考試必須使用唐韻。隋唐時代,江南經濟躍居全國前列,又是南朝時代的文化中心,因此吳語仍然有一定流行度。金陵話、蘇州話和揚州話都是當時吳語的代表。宋 代: 在《唐韻》的基礎上,制定《廣韻》。元 朝: 以大都話為基礎,制定《中原音韻》,作為標準音。並且廢除《廣韻》的標準音地位。這樣,中國北方的方言有朝著大都話靠攏的趨勢。明 代:朱元璋將南京話為基礎的《洪武正韻》作為標準音,南京話也是南方官話的代表。清 代: 雍正帝在(1728年)設正音館,制定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官話」作為標準音。清朝末年: 「國語」成為民族共同語的一個正式稱呼。1920年國語推行不到兩年就爆發一場當時名之為「京國之爭」(指京音和國音)的大辯論。問題的起因就在於國語標準音。支持國音和支持京音的分成兩派。國音是主要「以京音為主,兼顧南北」。京音是「純以北京話為標準」。 1932年根據新國音編纂的《國音常用字彙》由民國政府教育部公佈,對國音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含義做了進一步的說明,即「」所謂以現代的確北平音標準音者,係指『現代的北平音系』而言,「並非必字字尊其土音」。近代的「普通話」一詞,是朱文熊於1906年首次提出的,後來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話」的說法,並與茅盾就普通話的實際所指展開爭論。經「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大眾語運動和國語運動,北京語音的地位得到確立並鞏固下來。上世紀50年代,為了突出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為了突出我們各民族語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經過深入研究,我們決定不採取國語這個叫法。如果叫國語的話,擔心會被誤解為把漢語凌駕於國內其他民族之上。經過研究最後決定叫普通話。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範化而努力》的社論,文中提到:「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把普通話的定義增補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這個定義從語音、辭彙、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使得普通話的定義更為科學、更為周密了。其中,「普通話」三字的涵義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普通話」一詞開始以明確的內涵被廣泛應用。普通話的語法以魯迅、茅盾、冰心、葉聖陶等人的著名現代白話作品為規範,並且還必須是這些現代白話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目前,普通話以《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為準。五、普通話和北京話的區別(10分鐘)「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指的是以北京話的語音系統為標準,並不是把北京話一切讀法全部照搬,普通話並不等於北京話。北京話仍有許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 「蝴蝶(hudie)」說成「hudiěr」,把「告訴(gaosu)」說成「gaosong」,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區的人難以接受。另外,北京話裏還有異讀音現象,例如「侵略」一詞,有人念「qīn lue」、也有人念成 「qǐnlue」;「附近」一詞,有人念「fujin」,也有人念成「fǔjin」,就辭彙標準來看,普通話「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指的是以廣大北京話地區普遍通行的說法為準,同時也要從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詞語。北京話詞語中也有許多契丹各地的土語,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說成「晚半晌」;北京不少地區將「玉米」稱為「苞米」,將「肥皂」稱為「胰子」。所以,不能把所有北京話的辭彙都作為普通話的辭彙,要有一個選擇。有的非北京話地區的外來辭彙有特殊的意義和表達力,北京話裏沒有相應的同義詞,這樣的詞語可以吸收到普通話辭彙中來。例如「搞」、「垃圾」、「尷尬」等詞已經在書面語中經常出現,早已加入了普通話辭彙行列。普通話所選擇的辭彙,一般都是流行較廣而且早就用於書面上的詞語。普通話的語法標準是「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這個標準包括四個方面意思:「典範」就是排除不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語法規範;「白話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現代白話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話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話的書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語基礎上,但又不等於一般的口語,而是經過加工、提煉的語言。學生視覺映像交流再映像在交流學生了解普通話歷史沿革過程。從總體上對我國語言的發展變化做到心中有數。複述各個歷史時期的漢語共同語的名稱瞭解普通話和北京話的區別大概說出其中的區別視覺映像能力訓練與檢測。觸動課堂瞭解歷史開放的延伸六、中職生與普通話(10分鐘)《職業中學普通話教學基本要求》本《要求》同時供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參照執行。一、教學基本要求(二)與口語表達密切相關的專業學生畢業時應會說流暢的普通話,不必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普通話理論知識。具體要求是:1.正確讀出普通話的聲母、韻母、聲調和400個基本音節,熟練掌握《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的2500個常用字和1000個次常用字的讀音;能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有準備的發言時,語句通順流暢,辭彙、語法很少有誤,語音失分率在20%以下;自由交談時,普通話比較流暢。2.學生能瞭解本地人學習普通話的主要難點,基本上能夠辨別方音、糾正誤讀。3.學生在教學、集體活動和專業實踐中,全部使用普通話;在校內各種場合自覺地使用普通話。4.畢業年級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均應達到二級乙等以上,其中北方話區學校畢業年級學生應有40%以上達到二級甲等以上,南方方言區學校畢業年級學生應有20%以上達到二級甲等以上。(三)一般專業1.比照與口語表達密切相關的專業的基本要求,適當放寬,對學生進行普通話口語教學和訓練。2.學生在教學、集體活動和專業實踐中,全部使用普通話;在校內各種場合自覺地使用普通話。3.畢業年級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均應達到三級甲等以上。三級甲等(測試得分:70分-79.99分之間)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母發音失誤較多,難點音超出常見範圍,聲調調值多不準。方言語調較明顯。詞語、語法有失誤。七、推廣普通話的宣傳語(5分鐘)八、小結瞭解《職業中學普通話教學基本要求》談談中職生學習普通話的意義自編推廣普通話的宣傳語內化過程板書設計我的寒假生活普通話何為普通話普通話沿革普通話和北京話的區別《職業中學普通話教學基本要求》推廣普通話的宣傳語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