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鴻評論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視覺中國終於還是出事了。

4月11日,視覺中國稱對“黑洞照”擁有圖片版權,同時遭到共青團中央官微對其擁有國徽、國旗圖片版權的質疑,圖片版權問題迅速成爲公衆討論焦點。隨即,視覺中國下架了國旗、國徽照,並公開致歉。4月12日凌晨,天津市網信辦表示,經查視覺中國網站在其發佈的多張圖片中刊發敏感有害信息標註,引起網上大量轉發,破壞網絡生態,造成惡劣影響,依法約談其網站負責人,責令立即停止違法違規行爲,全面徹底整改。隨後視覺中國表示將全面徹底整改,在此期間暫時關閉網站。

天下苦視覺中國久矣!一直以來,視覺中國採用非正常手段,故意或無意在網絡上放出大量表面上沒有版權的圖片,等待有人在不知情情況下誤使用其版權圖片之後,用其在2016年開發的“鷹眼”圖片版權追蹤系統進行識別。但視覺中國發現有人誤用了其版權圖片之後並不急於立刻通知對方,而是等“養肥了”再秋後算賬,以威脅進行法律訴訟爲手段,要挾圖片使用方支付高昂賠償,其每張圖片要價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此外視覺中國還將大量公共版權圖片,搬運到自家網站上,後面添上一句“此圖片是編輯圖片,如用於商業用途,請聯繫客戶代表。”這使得大多數人受到誤導,誤以爲圖片版權屬於他們。

視覺中國被諷刺“商業模式以‘碰瓷’爲主”。衆多不小心使用過其圖片的公司,或者對版權法理解不足,或者不願打官司,紛紛降服在其淫威之下,與其簽訂年度化的“鈍刀子割肉”合同。視覺中國通過此類非正常手段,榨取了遠超市場正常價格的超高額利潤。在此次事件爆發之前,視覺中國早已犯了衆怒,難怪事發之後立刻招來一邊倒的口誅筆伐。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三季報

視覺中國的商業道德固然需要鞭撻,但我們不能僅滿足於此,更要反思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前有“知網”侵犯論文作者權益,後有視覺中國觸碰法律紅線。面對種種亂象,我們必須首先搞清楚,視覺中國這類互聯網企業,究竟做的是什麼買賣?

廣義上講,視覺中國應該是一家“中介機構”。其定位應該是圖片版權人與使用者之間的橋樑,如何高效匹配,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纔是公司能行穩致遠的關鍵所在。

在有效市場中,一家好的中介應該同時爲版權人與使用者創造價值。以版權圖片爲例,作爲一家中介結構,一方面要爲版權人服務,將其作品儘量送達至更多的潛在客戶處,爲版權人爭取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另一方面要爲使用者服務,找到儘可能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好圖片。

中介在這個過程中創造了價值,收取的費用也應是公平、合理、透明的。比如美國在19世紀至21世紀,各行業的中介收費都在成交費的1%-2.2%之間,這是一個各方認可的合理比例。互聯網中介理論上效率應該更高,收取的費用不高於這個比例纔是正常的。

但視覺中國卻利用其一家獨大的壟斷優勢,採用非正常手段榨取高額利潤。視覺中國利用對海外圖片獨家代理權的絕對優勢,掌握了國內版權圖片市場的先發優勢,並在2014年借殼上市後,利用資本優勢不斷收購國際國內圖片庫,獨家及自有內容比重持續擴大,築起了高高的城牆,阻擋了後來者的進入,形成了“事實壟斷”。並利用壟斷地位,採用非正常手段,“高額榨取”不正當的超高利潤。

視覺中國儼如一個“版權黑社會”,運用與“網貸暴力催收”相類似的手法,進行脅迫性的敲詐。其依靠“碰瓷”的商業模式,利用不小心誤用版權圖片者不懂法或怕打官司的心理,以保護版權之名,行高價“敲詐”之實,實乃一個“版權黑社會”。

視覺中國以“事實壟斷”從事“高額榨取”,明顯違反了市場公平、透明協商的交易原則,破壞了市場穩定運行的信任基石,必須從速嚴懲纔能夠修復市場的公平與公衆的信心。

大快人心的是,國家版權局已於4月12日發出消息,要求“各圖片公司要健全版權管理機制,規範版權運營,合法合理維權,不得濫用權利。國家版權局將把圖片版權保護納入即將開展的‘劍網2019’專項行動,進一步規範圖片市場版權秩序。”

亡羊補牢猶未爲晚,政府部門作爲市場組織者,出手整治市場出現的亂象,這是中國版權市場進一步走向規範的重要一步。但市場的規範與進步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更長時間內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建成一個有序、公平、合理、透明的版權市場。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 END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