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話題

近年來,爲了發展民營經濟,山西省下大力氣優化營商環境,出臺《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減化行政審批手續,提高審批監管的透明度,使得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有了極大改善,但在一些政策的落實落地中仍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和一些現實的困難。

據之前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山西全省民營企業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爲70.5億元,比2016年的202.5億元減少了132.0億元,同比下降65.2%。融資難融資貴使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難以不斷注入資金,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當前,山西能源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等上升較快,土地、水、電、氣等要素成本仍處於高位,致使企業盈利難度加大,生產成本壓力較大。

智庫專家:

中華工商時報 張華鈺

金融融資壓力依然不減

許多民營企業家表示,當前企業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壓力仍然較大,基建施工中的企業壓力尤甚,同時擔保對象難找,無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都明顯趨緊。

一些傳統行業企業表示,環保問題是企業的生命線,爲此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建設環保設施,把近幾年的收益都用於新建、改造相關環保設施,這也導致企業在關小上大、轉型升級過程中資金缺乏。但是在向金融部門融資時又面臨渠道窄、門檻高、成本大、週期長、風險多等困境。銀行爲保證資金安全性,對企業資產、收入、信用、貸款額度與期限等方面作出了嚴格要求,而民營企業本身抵押物少,抵押物折扣率高,再加之現行擔保資源嚴重不足,貸款手續繁雜,各種收費較高等因素,最終無功而返。

據之前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山西全省民營企業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爲70.5億元,比2016年的202.5億元減少了132.0億元,同比下降65.2%。融資難融資貴使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難以不斷注入資金,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去年,山西出臺《關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防範化解流動性風險、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支持企業直接融資、提高融資擔保水平、建立“紅黑名單”制度等多條措施,同時還出臺“金融二十七條”,以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但是,民企融資難涉及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信用環境以及企業自身等諸多因素。譬如,有企業家表示,在融資中銀行不僅要了解企業主,還要了解其家屬,要求嚴格的銀行,一旦查出有信用不良記錄,就不會放貸。同時,企業信息公佈不夠公開、全面、透明等因素也會加大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放貸難度。此外,有企業存在着不良貸款情況,對同一領域、同一地區的企業貸款也會帶來一定影響。因此,解決民企融資難需要多管齊下、從企業及金融系統等多方面系統性建設紓解。

發展環境壓力須更優化

近年來,爲了發展民營經濟,山西省下大力氣優化營商環境,出臺《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減化行政審批手續,提高審批監管的透明度,使得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有了極大改善,但在一些政策的落實落地中仍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和一些現實的困難。

有企業家表示,現在山西營商環境整體不錯,但有的部門對民營經濟研究還不深不細、幫扶政策針對性不強,存在服務職能發揮不夠好等問題,需長期努力堅持。

某生產加工企業負責人提出,自己企業的生產線全部引進自國外先進設備,去年在新上馬一條生產線後,有職能部門提出需要向有關部門報備,他前往報備時卻被告知,這一規定已經廢止,不再執行。但是因沒有這個手續,這條新生產線仍在停工狀態。某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提出,山西某市人才市場不準民營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入駐擺設攤位,使得企業在發展中只能夾縫求生。

事實上,面對這種思維的保守與滯後,山西當前正在以一場“改革創新、奮發有爲”大討論牽引工作全局。山西經濟的資源性特徵和長期粗放增長,對全社會尤其是領導幹部的市場意識和創新精神產生了很大的“擠出效應”,這場大討論就是要破除僵化保守、因循守舊、封閉狹隘、資源依賴、隨遇而安、慵懶散漫的思想觀念,全面提升改革開放的質量和水平。目前這一活動正在山西全省上下各個行業深入開展,以六個破除、六個着力、六個堅持,打造山西的新優勢新動力新形象。

成本、要素、創新、文化、安全壓力仍需關注

除此之外,生產成本上升、要素保障緊張、創新發展不足、企業文化欠缺、安全生產嚴峻等也是目前山西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壓力。

當前,山西能源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等上升較快,土地、水、電、氣等要素成本仍處於高位,致使企業盈利難度加大,生產成本壓力較大。

在要素保障上,一方面多地還有部分殭屍企業、閒置廠房急需清理,以便將土地納入政府土地儲備,統一規劃、統一開發,最大限度盤活企業存量土地,而另一方面,則是一些民營企業新上項目因土地供應緊張,遲遲無法啓動。

創新發展不足也是山西民營企業面臨的一個壓力。企業創新活躍度不高,創新成本過高、人才短缺流失等,影響企業創新意願。據2017年度統計數據顯示,山西全省民營科技企業有311個,佔全部民營企業的不足1‰,個別市民營科技企業數僅是個位數。與此同時,山西各地儘管雙創基地較多,但活躍度不高,孵化出的項目缺乏精品。

此外,山西一些資源大市化工企業較多,多采取集聚式園區發展,雖然防護距離等要求均符合規範,但安全監管壓力不容忽視。

同時,近年來山西民營經濟發展迅速,企業數量不多增多,衆多老牌企業均建設有深厚且優秀的企業文化,但許多新興企業在文化建設方面略顯欠缺,特別是企業法治文化、誠信文化體系建設,有待通過理想信念教育的創新、深入推進,對其進一步完善和提升。

企業家們普遍表示,山西省對民營經濟發展不遺餘力的支持和推進,讓他們堅定了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政府負責陽光雨露,企業負責茁壯成長,在政策推進落地中,能有更多的配套細則支撐,打通“最後一公里”,釋放最大的政策紅利。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