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中也是很有名的一则公案:

惠能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心,是甚么?为何能动?

心动,心动,心动了就代表纯净的心已经为外物所奴役,攀缘于某种特定的事物,诸如来自眼睛、耳朵、气味、身体碰触.....等等感受所得的经验,而这些改变自己认知态度的虚影,往往在离开了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的境界后就不存在的话,其实就已失去了客观的立场。

旅途行路的人投宿旅舍,睡过吃过之后就离开继续行程,并不会就此停止旅程而住下来,一如虚无的太空般的,不会因为眼前星球等万物上演的种种无常,而改变这似空又非空的本质。

是以,眼前出现的一切事物,不妨当作一幕幕的电视或电影节目来看,在随顺这些因缘之余,不管上演甚么,这些因著缘而生灭的事物正如飞尘一般,当明白自己不应取、不应受影响,而作一个不牵绊系留于尘世的「客人」。让「心」不住于眼前种种如尘土般飞扬且静止不下的事物,如梦幻泡影般的尘间事。

幡的确在动,但某甲认为是眼睛看到了幡动,而某乙则是感受到风来,但都是眼耳鼻舌身等,因为心性攀缘于尘世事物而产生的结果,如何让自己的心不被自己尘世的感官感受干扰而获得真正的清明呢?

至于为何会想写这心得?因为最近弟弟又「提」起了三十几年前的往事,不由得想起了这个《六祖坛经》里的公案,人的「经验」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认识(判断)」的态度(识知的结果)。

记得在民国60~63年期间,当时每星期天下午三点左右,在中视都会有电视长片的节目(台视是播京剧,当时称平剧,或国剧),而且为了配合政府反攻大陆政策,不只会播放二次大战时相关的电影,也总会在「适当的时机」,播放军歌以提振人心。于是小小年纪像是「男儿立志在沙场,马革裹尸气豪壮」......等等军歌就这样能朗朗上口。

据说当时天天只想著反攻大陆的蒋总统很爱看空军F-86战斗机用燃烧弹轰炸地面目标的画面,于是包含空军军歌的许多影片里,总是会有这么一段:四架的T-33(还是F-84?)编队飞行时,一架架由外而内,轮流离开编队向外飞离而去,然后会出现空军炸射地面目标,瞬间燃起火球的画面。

就在某一天下午,和家人一起观看中视所播放以二战为主题的电视长片,片中有俯冲轰炸机编队飞行,到目标区后,即一架架分批向外脱离编队接敌进行轰炸(参考下方影片)的片段,可能是之后拍摄电影有加强那样的战术运动效果吧,让当时的自己对影片这一段内容印象相当深刻。

张礼明

而就在晚饭前,不巧电视正好配合播放某首军歌,就在一架架国军战机向外飞行脱离编队时,我就对著弟弟说:「你看,他们要去轰炸了」,而之后的片段,也依例播出现两架战机在地面丢炸弹,引出一团大火球的画面.....

张礼明

参阅影片09'01"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kS9tmHNfQY

几年后,弟弟进了空军担任航管职务,他当然天天目睹编队的战斗机返场过程,正是军歌里的那样一架架的向外脱离编队,再依序降落机场,于是就在第一次回家聚会时,立刻揶揄我说:

「哥当时还对我说:『你看,他们要去轰炸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哪是要去轰炸,根本只是要返场降落而已!」

而这一揶揄就是三十年迄今,总是成为家庭聚会找不出话题时,饭桌上突然冒出的老笑话。

当时年方二十的我没多说甚么,毕竟我是真的看到影片是这样的表现,而早期那个年代「反共必胜,建国必成」的政治幻影深植人心,没人胆敢提出「反攻无望论」的现实言论。所以当「年幼无知」的我,在看到「激励人心」的画面时,总不会有多想与怀疑。再加上之前的电影灌入意识里,而让自己有了那样的识知结果。而且成年后,自己的弟弟就在空军机场的现场服役,如果辩解,只是引出无谓的争论,而且幼年当时看到的电视内容如何,大家也只会记得自己执持的一部分,也追论不了。

至于现在,我不会辩解的原因,是我会思考是否记录片下的飞机是否真的要去「攻击或接战」?空战电影的拍摄与军歌的MTV,是搀入了多少人为动作的矫饰,好提升效果?更遑论台湾的空军当时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援,自己有没有本事跨海去「轰炸」?一个从小被洗脑的小孩哪会想那么多?更甭提这些电视上一幕幕的幻影,实在不值得自己「在乎」,并且对他人「解说」(突然联想到百丈禅师「野狐禅」的公案)。

不只当时那一个空间的记忆与每个人的经验,都在自己心中产生了执念,我执念于影片中的叙述,而「识知」那样的行为是要去轰炸,弟弟因为工作上的接触,而「识知」那样的行为只是要返场降落。自己与别人抱持著识知的执念到现在,自己该如何面对这样「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课题?

最重要的是,这些在「空」中产生的种种因缘起灭聚散,自己该抱持何种心态,客居于此,不留心影?

又在某一则禅宗公案中,老和尚说争论对立而前来求教的某甲对,也说与某甲意见对立的乙也对,而在一旁对老和尚态度看不下去,事后前来对老和尚提出质疑的第三者,也说他也对。

国际、社会、政治、宗教、人际、家庭......尘世里打滚的众生,从「自我」开始,实执的思想,在在的障碍著真如的本性,以致于思维方法及识用形态在在限制了自己的视野,愿自己从各个世事中能有所体悟,明了凡人以执为实的毛病,不予挂碍、不起无明,戒之,慎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