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民联建议推出大型公屋重建计划,研究重建十九条老旧屋邨。

【星岛日报报道】公屋轮候时间距离原定三年上楼目标愈走愈远,现时一般平均轮候时间达五点四年,加上部分旧屋邨日久失修,推高维修成本。经民联建议政府于下月发表的《施政报告》推出大型公屋重建计划,研究重建十九条老旧屋邨。该党估计若全数重建,可额外增加十三万五千个单位,满足公屋轮候册上最少一半申请之余,亦可解决旧公屋日久失修衍生的环境安全问题。

经民联昨发表研究报告,就推动公屋重建提出十项建议。主席卢伟国指出,房委会曾于二〇一三年检视二十二条非拆售高楼龄公共屋邨的重建潜力,但目前只有三条屋邨有重建计划,其余屋邨的重建多年来「只闻楼梯响」,当中的石硖尾邨已出现石屎剥落、钢筋外露等问题,推高维修开支,甚至有居民需要紧急调迁。

该十九条屋邨原有共约六万六千个单位,卢伟国相信,若全数重建,并用尽地积比下,估计可提供多达二十万个单位,比重建前增加逾两倍、约十三万五千个单位,形容此举不仅可满足轮候册上最少一半申请,亦能彻底解决老邨需要不断维修的「社区炸弹」和「财政黑洞」。

副主席林健锋表示,政府可考虑利用老旧屋邨附近的空置校舍或工厦,先兴建接收屋邨作安置,再拆卸重建楼宇,以尽量达至原区安置。他建议政府由下个财政年度起,停止回拨房屋储备金到财政储备,改为设立公屋重建基金,以专款应付重建和安置的庞大开支。

经民联提出的重建公屋建议,是在房委会和房协的新建公屋计划以外推行,卢伟国强调,不但不会拖慢建屋进度,也不会影响现时正轮候公屋的家庭,更让他们有更多选择。他亦提到,政府曾以同样模式增加公屋供应,对当局近年停止做法感到费解。他指方案可达至多赢,认为政府「从政治考虑,这个应该要做」。

对于有政党促请政府积极引用《土地收回条例》,收回新界棕地和荒废农地兴建公屋,卢伟国表示经民联支持当局引用《条例》,作为收回新界闲置农地的其中一个方式,但认为应检讨补偿机制的弹性和透明度。

他亦指,政府应同时透过公私营合作的「土地共享计划」,以及填海等方法,满足公营和私营房屋的不同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