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火車站,民國67年(1978)起,這個與我結下不解之緣的名詞,再沒多久就要因為地路地下化而拆除,想想真的有些不捨。

20130225_065943

DSCF1925

回想自己十幾歲進了海軍新訓中心當兵後,每次連假結束收假,從中壢上了車,運氣好時,還可以在平快夜車的車廂走道或椅背後方的地板找到空位,不然就得一路站回左營(當兵時期,從中壢搭車南下的回憶裡,還沒有坐過椅子的)。

海軍267梯次結訓留念(1978.07.18)

黑夜裡,一路就這麼蜷伏在地板上,被「叩咚.叩咚--叩咚.叩咚--」的車輪滾動聲帶往南部,當然,為了怕弄髒軍服被登記違紀,睡姿總是不能太離譜。

當時思鄉情緒交織在心中,仍強迫自己在搖晃的車廂中入眠,好面對「收心操」大菜。

DSCF1788

就在聞到中油五輕和仁武工業區的硫酸味時,即刻被燻醒,也開始整理行李,穿過人羣,到廁所邊,設法把手伸進也是塞滿收假士兵的廁所內的洗手枱(馬桶上、洗手枱上都坐滿了人),押些水擦臉,因為左營站到了!

那感覺很像難民列車,對不對?也許現在可以在巴基斯坦等國家看到,但這真的是當時的場景。

DSCF1784

只是洗了臉後,臉上的水感覺鹹鹹的,也沒心情去想是水?是汗?還是淚?那週遭酸酸的感覺,也不知是空氣?是廢氣?還是思鄉與恐懼交雜下的心情.....

20130225_070158

當時站內沒有天橋(出口和剪票口是同一個柵門),等列車離開月臺續往高雄站開去,這才穿過軌道走出車站。

780801

上圖為家母與最小的弟弟在78/08/01搭車南下,在左營站第二月臺下車後,

等列車離站,再穿過鐵軌到第一月臺出站,當時後站還是一大片田地,沒甚麼大樓

84020124

上圖是84年初在左營車站北側線月臺拍的,背景模糊,但肯定還是沒有天橋的

雖然天色還有些昏藍,但站外早已排了一堆計程車,一羣運匠就這麼對著我們這些阿兵哥大聲的吆喝著:「中海門!中海門」,「印刷廠!印刷廠!」(又稱自治門,設於自治新村的哨口).....少數也會有喊著「中山堂」(四海一家的四海哨)或中正堂(文康哨)的.....

DSCF1790

出站後,有的人會在站外右側的宿舍區的早餐攤位買早餐(現已成為翠華路),但我和大多數的收假士兵一樣,沒甚麼胃口,帶著一身夜車上的怪味,就這麼和幾個陌生人,湊了數坐上計程車......

DSCF1793

(原本角落販賣機位置有一小間的販賣部,我經常在那買完整版的時刻表,內容不只是阿里山林鐵,連深澳線都有)

DSCF1794

下圖:92年3月的左營車站外

92031513

下圖:左營後站的公園

左營後站

至於左營站北上的列車出站後,就會來到崇德路平交道(舊稱新莊仔平交道),這平交道在我們一家遷到新莊仔後,成了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往來列車頻繁,經常讓自己上班遲到,憋出一肚子氣。

DSC_5611

DSCF1938

DSCF1854

自從換工作,交通動線改往南下至前鎮後,換成老婆及大兒子每天都會經過這......

DSCF1801

此處路口加上快速道路,一共有六條路口交會,所以號誌配合平交道設定成多時相。

尤其是北上的列車,不管會不會在左營站停車,只要一通過南邊的華榮路,平交道柵欄就會放下,北邊的左營新站也是一樣,列車一出站就會讓柵欄放下。

經常見到北上才走了一班自強,後方過了幾分鐘後,通常都再跟著一列通勤電車,要是這中間再來班南下通勤電車通過,前後算算三班列車,被擋上十幾分鐘,是常有的事。

DSC_5571

DSC_5598

也常因此成為家人下班或放學回家後,討論抱怨的話題。

DSCF1918

DSCF1952

如今這平交道就要走入歷史,內心的複雜滋味還真難以道出。

DSC_5616

DSCF1942

DSCF1964

DSCF1963

DSCF1962

DSCF1958

下圖是112次的海線自強(臺鐵EMU1200型電聯車),在出了正在地下化施工中的左營站後,通過新莊平交道向北駛去,這裡右手側施工位置原本有一條往中油油庫的側線。

DSC_5591

說到側線,早期從左營站分出的側線還真不少,北上不只是中油五輕的,還有東南水泥廠(現今的左營新站位置)的,以及南下穿越果貿新村到桃子園的,當時一共有三條,現今都不見了蹤影,現在連左營車站的地面舊建築也都將消失了哪!(下圖遠方為左營新站)

DSC_5595

迎新送舊的無常本是定律,只是這時的感覺,怎令人覺得有些酸楚?

20130225_070753

20130225_070804

DSCF1804

 


當兵時的相片 

a

IMG2

破月時值梯口更

IMG3

70年金門料羅灣外海

IM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