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上方谷大雨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正史當中是沒有記載的。

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濟,使己志不伸,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砸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三國志·諸葛亮傳》

也就是說上方谷之戰諸葛亮兵敗很有可能是《三國演義》為了與水鏡之言:「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相照應而額外添加的片段。因此題中所說諸葛亮為何算不到上方谷降雨這個問題也就只能在演義中討論了。

我認為上方谷之雨諸葛亮之所以始料未及原因有如下三點:

原因一:在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在上方谷交兵時岐山已經整整九個月未曾下雨,諸葛亮很可能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暫時也不會降雨因此忽略了天氣這個因素。

原因二:上方谷地形類似於一個葫蘆,司馬馬懿一進去,孔明只要採用火攻再集中兵力守住谷口就萬無一失了,這樣的完美地形很有可能讓諸葛亮即使知道上方谷可能降下雨水也甘願冒這個險。

原因三:諸葛亮即使算到了上方谷之雨他也無法把握下雨的準確時機司馬懿軍隊進入上方谷這個戰機,這些不確定性因素都讓他甘願一試。要知道演義里司馬懿要是早幾個時辰進入上方谷或者大雨晚來幾個時辰,結果會大不一樣的!

原因四: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你看完這一點就會覺得以上三點都是廢話。上方谷大雨諸葛亮不可能預測!

因為上方谷的「葫蘆」地形遇到底部的大量熱量時,熱氣流就會上升在上方結成雲霧。雲霧再碰到上方谷上空的冷氣流體積就會膨脹,然後小水滴不斷合併最終形成滂沱大雨。當然這些現代地理學知識處在千多年前的諸葛亮是不可能掌握的。


火燒上方谷是發生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期間,但是縱觀《三國志》中都沒有找到火燒上方谷的記載,而且在記載中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期間,司馬懿基本沒有出戰,一直在五丈原把諸葛亮耗死了。所以諸葛亮火燒上方谷應該是《三國演義》作者虛構的,至於為什麼說不用弓箭?認為是作者寫的故意為之的。

地形很清楚了,非常適合用火攻,只要封住谷口,火燒不死也被煙熏死。然而這種地形上,用弓箭難度就大了。距離遠,射箭時可向谷中間寬闊地躲避。再就是為了火攻,山坡上到處有乾柴等引火物,為防火土兵不能離谷底太近,下大雨時再衝過來放箭,時間上調整兵力也來不及。下大雨後,這是司馬懿等人的救命稻草,誰都會抓住時機拚命快逃,絕望的人看到希望是非常有執行力的。

我們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看諸葛亮應該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諸葛亮神機妙算,自信滿滿;後半部分,諸葛亮總是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總是有算不到的地方。諸葛亮一出場便是「三分天下」,接著就是舌戰群儒,又算的老天必出東風,助周公瑾贏的赤壁之戰;可是到後半場,錯用馬謖,過於謹慎而放棄魏延的奇計,還有上方谷沒有算到會下雨。

如果按作者之前對諸葛亮的描述,諸葛亮可以算的老天幾時有風,幾時有雨。那麼後期他應該也是會算到上方谷有雨的,可是偏偏沒有。所以認為這是作者故意寫的,為了承接後期諸葛亮多次出現決策的失誤;也為了突出後期蜀國人才接二兩三去世,蜀國大任都壓在諸葛亮身上對諸葛亮的影響。


都是虛構的何必認真。


諸葛亮當然能算出來,可算出來又咋地。

看小說,不能和看歷史一樣直來直去,三國演義之所以為名著,這裡面有很多暗喻,要仔細鑽研,三國演義一遍是看不懂的。

火燒上方谷,和空城計是對應的。

司馬懿知道裡面是空城,但不能硬闖,因為諸葛亮死了,司馬懿也就沒有價值了。君疑臣則誅,曹氏宗族對司馬氏向來忌憚,司馬氏之所以沒被曹氏滅門,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存在。

火燒上方谷同樣道理,司馬懿死了,北伐將一帆風順,蜀漢將統一天下,諸葛亮也會功高震主,最終和淮陰侯一樣全族滅門。

高手對弈,不需要點明,無需太多話語,大家都是聰明人。無論空城計,還是上方谷,都是為了給對手留條活路,這樣才能保存自己,只有對手活著,你才有存在價值,所以說上層社會是人幫人,這就是名著給你講的處世道理。


那你得問羅貫中啊,三國演義只是小說,小說,順便說下,借東風這是周瑜,冬天都北風,可總會有時刮東風,周瑜就一直等那天火燒赤壁


這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吧,按照三國演義的思想,赤壁之戰老天都在幫助吳蜀,但是上方谷之戰,原本也都在諸葛亮算計之內,但是司馬懿也是帶有主角光環的,所以老天特意幫了他一把,所以諸葛亮沒有算到這場雨


小說咋寫都有理,你咋不問他為啥算不出魏延踢翻了他的續命燈呢


算不出雨很正常。可惜的是,都把司馬父子燒成那樣了,居然還讓他們跑了,諸葛亮只在那悲天憫人,不合邏輯呀。象華容道放曹操一樣,諸葛亮圖啥呢。一直認為這兩處是昏招中的vip。


謝大聖邀。人算不如天算!


去問問范進、孔乙己,他們會如何回答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