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核`不可.jpg  

 

拥核和反核的立场争论不休,似乎到最后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在台湾的核四议题不仅仅看不到确切的事实,人民也看不见核四从头到尾在搞甚么东东?彭明辉教授所出版的《有核不可?拥/反核33个关键理由》完整了汇整有关台湾核工议题,从核安、核灾到台湾电力结构的分析及是否对经济冲击的影响,皆有系统性的论证,前后引经据典其完整的结构令人佩服。

 

推荐《有核不可?拥/反核33个关键理由》这本书可能招来许多立场不同的人反驳,不过我想说的一点是无论是拥核或者反核者,至少都是有在在意台湾的发展现况,只要是个站在一个open mind 的立场,都是值得支持与鼓励。

 

核能安全与争议

1938年由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和弗瑞兹斯特拉斯曼于成功实验核裂变的实验,到了1954年的苏联首座发电厂运行,在这短短演变过程当中证明人类的智慧结晶,就犹如The sky of Gene部落客所说的;因此,这个伟大的发明应是造福人类才对,而非灾祸,同样身为工程人的我,在我眼里就犹如一座美丽的工程似的。

 

不过,1979年的三浬岛事件1986年的车诺比事件2011年福岛事件,这几个事件都是重大的核安事故,核能发电在正常运转下,安全性可以不必担忧,但是只要一发生国家应变机制有办法即时应变吗?在《有核不可》这本书中也详细分析后果其可能性,不过以台湾921大地震的前例来看,台湾政府没有足以能力的应变机制来应付。就犹如彭明辉教授在书中所提的「赔不起的赌注就不该赌」。

 

核四厂从1980年兴建,在1985年因民众抗争而停建,1986年冻结核四预算(蒋经国总统),到了1992年预算解冻,1999年又正式动工(李登辉总统),2000年陈水扁总统执政又宣布停工,但又在2001年释宪后又复工,并预计在2006年完工,直到2011年福岛事件发生(马英九总统),现在的核四仍然还没建好,前后到现在32年,一直仍没搞定。有信心人的,看见这样演变也会变得没有信心。

 

此外,现正服役中核电厂,也是问题连连!2012316日发生了原子炉螺栓断裂?也为全球核电厂首见的案例,在被设计可永久使用的不该坏掉的零件,却出现坏掉现象?这样的问题会不会只是现役核电厂中冰山一角的问题

 

或许这样的核安理由,会是反核人士拿来当借口的做好途径,不过负责整个核四的台电,是不是也要深思核四的未来之路?此外,核四再兴建与过程中弊端连连,在监察院的弹劾案纠正文案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不过只见台电没有正面回应过。

 

有核不可》一书的争论

有核不可?拥/反核33个关键理由》这本书出版后,出现了一些勘误的文章,甚至也有部落客已连续撰写部落格方式,来指出这本书所刊载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彭教授也曾自己在部落格中坦承有些许多错误,其错误程度不会影响到整本书的结论。

 

学术自由定义「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用以质疑与检验普遍沿袭的见解,提出不受欢迎的见解,而不受威胁」(Education ACT, 1988年英国教育法),学术自由保护对象为学术工作者。因此在学术自由的保护下任何学术研究学者是在一个open mind方式下讨论,而提出更具体见解。如果是在一个预设立场的状况下进行对话,则即丧失学术自由的保护。

 

可惜的是,这本《有核不可》出版后,争论不休,看见仅是无所谓的笔战和类似找碴的勘误,如果这群人这么行的话,为何不能在学术自由的情况下一起替台湾找出更有效的配套?

 

总而言之,彭教授出版这一书的主要目的是通盘的汇整最重要且最关键的资料,而尽可能有关的面相,更深入的探究,当然还是必须借重许多研究学者针对不同面向再深入研究,我想彭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本书只是起个头」的主要用意在这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