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筆者撰寫。2011/08/06發表在NOWnews今日新聞網的論壇。)

近日首批陸生來臺陸續放榜和報到。原先預定招收2141名陸生到各大學和碩士、博士班,各校放榜後卻只錄取了1263人,錄取名額僅佔招生名額約59%。又因為部分陸生放棄錄取資格,最終只有975名陸生將來臺就讀。

換句話說,陸生中有288名,相當於約22.8%的放棄了錄取資格。此外,陸生的報到率出現學士班和碩、博士班不同調的情況。學士班錄取1015名,其中742名報到,約佔73%。碩、博士班共錄取248名,其中233名報到,約佔94%。碩、博士班的報到率遠顯然遠高於學士班。統計以上的數據,今年陸生聯招的實際報到人數僅佔預定招生人數的45.5%,達成率遠不如預期。

教育部解釋這次招收陸生達成率不佳的原因是宣傳不足、「三限六不」限制太多、各校篩選嚴格。教育部考慮明年開放國立大學的學士班也可以招收陸生,並在總量不變的前提下,使國立大學碩、博士班陸生招收不足的名額可以流用給學士班招收陸生。

筆者認為除了規劃倉促、宣傳不足之外,教育部不應該將招生達成率不足歸咎於「三限六不」和各校的招生標準過高。教育部真正應該檢討的是,對於招收陸生的原始立意就有問題,導致整個政策從出發點就已走錯方向。

教育部和部分招生不足的私立學校將招收陸生視為一條生路,一心希望陸生前往就讀這些私立大學,以此招到足夠的學生,並且收取學雜費以維持營運。事實上,這種想法也太小看了大陸的家長和學生。由於本年只開放私立大學和離島公立大學招收學士班陸生,所以淡江、輔仁等較前段的知名私立大學招生情形較好,其他的私立大學招生狀況明顯不佳。陸生的錄取和報到率完全打亂了教育部和招生不足私立大學的如意算盤。

招收陸生來臺的出發點應該是為了增進兩岸的交流和理解,並且藉由招收優秀陸生來提高臺灣的大學素質。在全球化的時代裡,軟實力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各國無不致力於招攬優秀人才,人力資源也成為評量國力的重要指標。陸生中若有學業成績表現優異者,在畢業後甚至應該考慮給予在臺的居留權和工作權,以留住優秀人才。

希望教育部謹記此次教訓,全盤檢討陸生的招生政策,不要再把招收陸生當成私立大學的起死回生之計,更不要把大陸的家長和學生當成傻瓜了。

新聞出處:NOWnews今日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1/08/06 00:45
新聞引用自:NOWnews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8/06/142-2733257.htm
-----------------------------------

本部落格相關文章:「研究所招生不佳 公私校各持意見」「100學年度陸生來臺招生情況」
2011/10/24更新:本部落格相關文章:「大學退場機制 教育部備而不用」「私校生存 教學品質好是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