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的市場規模約為4萬億元,而到2030年有望增至13萬億。所以無論是從商機角度還是老年人的需求,養老都已經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新「風口」。

新三板在線研究院 · 文/陳睿

  研報要點:

  1、老齡化來勢洶洶 我們準備好了嗎?我國雖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從人口結構角度看,我國已經面臨與發達國家同樣的老齡化問題,而且還多一個「未富先老」的突出矛盾。

  2、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公立養老機構已經「一牀難求」。實踐證明,居家養老已成為符合國情的首選養老模式之一,同時居家養老還能帶動上千萬個工作崗位。

  3、根據統計,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的市場規模約為4萬億元,而到2030年有望增至13萬億。所以無論是從商機角度還是老年人的需求,養老都已經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新「風口」。

一、引言

  12月4日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計委發布通知稱,為貫徹落實《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年-2020年)》,促進優秀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推廣應用,將組織申報《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同日,阿里AIlabs負責人透露,正在北京試點「智聯網養老」,希望以人工智慧技術幫助老人提高晚年的生活質量。

  無獨有偶,日前中國民生投資集團在上海宣佈成立「中民養老慈善基金」,用以支持中國養老事業發展。基金成立後,將幫助社區內需要關懷的老年羣體,因地制宜建設「社區便民服務點」,組織「社區養老志願者服務隊」定期上門慰問,開展健康檢查、社區助老、社區老年優待日等公益活動,滿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

  中民投居家養老佈局平臺運營方、中民未來董事長王暉表示,中民投的居家養老服務主要內容除了上門護理、餐飲等基本服務,還有專業護理師、護士等提供健康檔案管理、短居照護、娛樂、康復鍛煉指導等覆蓋幾個社區的「託老所」功能。

  從各路資本積極佈局養老產業,不難看出,隨著中國社會逐步邁入老齡化,養老已經成為了一個避不開的話題,此外根據統計,目前中國養老商機約為4萬億元的規模,而到2030年有望增至13萬億。所以無論是從商機角度還是老年人的需求,養老都已經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新「風口」。

二、老齡化來勢洶洶 我們準備好了嗎

  按照人口年齡結構圖呈現出的形狀特徵,我們可以將世界各國的人口結構圖的形狀主要歸納為三類,分別是「金字塔」、「橄欖形」和「圓柱形」。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下方的這組人口結構圖。

  我們在分析前,先將挑選出的主要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類。發達國家的人口結構圖包括了美國、日本、德國及韓國。從人口結構圖呈現出的特徵來看,除了美國的人口結構保持相當的活力(呈圓柱形分佈)以外,另外三個發達國家的人口結構圖均是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形,這也意味著勞動力的新生速度比不過老齡化的速度,從而引發「青黃不接」的問題,這也正是當今主要發達國家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而在發展中國家的隊伍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國家如印度、印尼、巴西等國的人口結構均是金字塔型分佈,即年輕人口的基數高於老年人口,這種人口結構分佈有利於釋放勞動力紅利,同時對於激發經濟活力和緩解養老壓力都有著正面的影響。但是,反觀中國的人口結構,雖然中國同屬發展中國家,但是從人口結構角度看,中國已經面臨與發達國家同樣的老齡化問題,而且對於中國來說還多一個「未富先老」的突出矛盾。

  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表示,2014年底中國60周歲以上人口已經達到2.12億人,佔總人口的15.5%。此外,根據人口預測的曲線圖,從本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至2100年,我國老年人口不會再低於3.5億人,2055年左右將達到中國老年人口的巔峯,預計將接近4.5億人。

  從人口總量及老年人佔比來看,我國已經處在快速老齡化的道路上,那麼對於這種「未富先老」的格局,我們是否準備好了呢?

  其實,根據當前農村、城市間的人口流動規律來看,不同地區遭遇的老齡化問題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例如,按照一個區域的「常住人口+流動人口」常量計算,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由於常年人口凈流入,所以老齡化還不是最嚴重的。相反,許多中西部地區,如四川、重慶等地的老齡化問題更加突出。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城市老年人口三分之二以上有固定養老金收入。但在農村,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從而導致了留守老家的老年人比例更高。與此同時,農村老年人口有固定養老金的比例僅為4.6%,所以農村還有約43%老年人口在地裏堅持勞動。根據上述規律,我們認為,今後一段時間,中西部地區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養老問題主要是集中在如何擴大養老金的保障範圍;而經濟發達城市的養老問題則主要集中在如何解決醫療、養老院、健康設施等矛盾。

三、我國基本養老金體系

  基本養老保險目前是我國養老金體系的核心,也是退休後收入最主要的來源。基本養老保險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截至到2016年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了我國接近65%的人口,參保人數達到了8.88億人。其中3.79億人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5.08億人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016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86萬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0.54萬億元。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達到了5.08億人,遠遠超過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3.79億人,但是從養老保險基金的結存額來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結存額僅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存額的14%。

  由此看來,雖然「城鄉居民保險」的參保人數較多,但是其保障的深度遠不及「城鎮職工保險」,也就更談不上尋求其他養老服務了。這一現象與我們在上文中的判斷是一致。

  上面討論的是基本養老保險一塊的內容。那麼在年金制度和商業養老保險,這另外兩個支柱的發展情況又是如何的呢?

  通過數據分析,不難看出,中美兩國在養老金體繫上的差異巨大。美國的養老體系的第一大支柱為年金制度,特別是美國的401(K)計劃一直被各種討論和借鑒。第二大支柱為商業養老保險,規模達到9.9萬億美元,佔整個養老體系的35.2%。而規模最小的是基本養老保險,佔比僅為10%。這可能與美國人天生不太信任政府有很大的關係。

  而我國的養老體系與美國正好相反。我國養老體系的第一大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規模超過4.4萬億元,佔整個養老體系的79.9%,換句話說,我國絕大多數退休人員都是由國家「供養」的。當然我國也正在嘗試推動另外兩大支柱的發展,例如推出年金制度,但是通過這幾年的發展經驗來看,95%以上的私營企業缺乏積極性,所以年金制度發展一直很緩慢。而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在我國基本變成了「有錢人的遊戲」。

  通過對我國養老體系和現狀的分析,可以發現,當前保障老年人生活主要依靠兩個來源。其一,政府發放的養老金;其二,退休前的積蓄。所以,在進一步分析養老產業的發展時,我們會特別關注一個地區養老保險的類別和覆蓋程度,以及當地居民可支配收入這兩項重要參考指標。

四、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程度和當地居民可支配收入

新三板在線研究院選取了部分主要城市的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情況進行分析,根據上表的統計,即使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率也不算太高。如上表中選取的城市大多為省會城市,而通過數據可以看到,即使是省會城市,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率也相差甚遠。其中參保率最高的深圳約為83.87%,而太原的參保率只有19.65%,兩個城市相差了四倍多。

  此外,通過對各城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分析,我們發現,參保率與可支配收入的正相關性更強。也就是說可支配收入高的地區,養老保險的參保率也會比較高。例如,在參保率排名靠前的城市中,無一不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的城市。

  相比而言,城市人口與參保率的關係就不那麼明顯了。在人口過千萬的城市中,成都、石家莊、重慶均是人口過千萬的大城市,但三個城市的平均參保率只有35.67%。

  所以,從養老服務的需求角度來說,新三板在線研究院認為,人均可支配收入4萬以上的城市有望成為資本第一批搶灘登陸的城市,主要包括上海、北京、杭州、南京、深圳、長沙、濟南等。

五、北京、上海公立養老機構「一牀難求」,居家養老成本最低

  根據WIND數據,2016年底我國養老服務牀位數已達730萬張,相比於2005年的158萬張,增長了3.6倍;PPP養老項目投資額從2016年初的1227億元迅速增至2017年8月的約1900億元。但即使如此養老服務的缺口依然巨大。

  例如,北京第一社會福利院,僅能提供1100張牀位,而排隊登記的老人一度超過了10000人,是可供應牀位數量的10倍。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上海,上海靜安區公辦民營的樂寧老年福利院僅能提供167張牀位,雖然價格在每月4000-5000元,不過仍然供不應求,且只對靜安區戶籍老人開放。照此算來,要輪上公辦養老院的牀位沒個五六年是不太可能的。

  那麼作為公辦養老院重要補充的民營養老院的情況又是如何呢?根據服務水平、硬體設施及費用多個維度的比較,可以將民營養老院分為低、中、高三個檔次。低端養老院的價格一般在每月1600-3500元,如果以北京、上海平均養老金水平來算,剛好可以覆蓋,不過低端養老院空間狹小、體驗感差,概括起來一句話就是「質次價高」。中端民營養老院的價格區間在每月3500-7500元,比北京、上海平均養老金稍高,意味著需要動用積蓄或子女的補貼才能基本持平,該檔次養老院應該將會成為大城市老年人的主要選擇。而高端民營養老院價格則高達每月8000-30000元不等,不僅設施完備、環境良好、還有養老社區活動可供選擇,不過從價格角度看,一般家庭負擔的壓力過重。

  相對於重資產模式運營的養老院和養老地產來說,居家養老的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從文化傳統角度也更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玉韶,在養老服務業發展國際研討會上表示,居家養老是中國最積極、最經濟,也是影響最廣泛的養老方式,未來需要補齊這一方式的發展短板,「居家養老無論是政策投入和服務都是當前中國養老服務業的短板。

  居家養老服務跟老年人的需求缺口非常大,結構失衡,供給的是專業性比較差的家政和物業服務,而專業性強的康復照料服務很少,養老服務質量還相對比較低。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社區服務的基礎還很薄弱。」

  此外,從政策角度,國務院也已多次鼓勵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的養老服務體系。包括《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實施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等。

  具體目標有,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國社會養老牀位數達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張,服務能力大幅增強;全國機構養老、居家社區生活照料和護理等服務提供1000萬個以上就業崗位。

  綜上所述,通過養老金、養老機構費用、政策支持、文化傳統、成本效益等角度的分析,不難發現,居家養老將成為符合國情的首選養老模式之一,同時居家養老還能帶動上千萬個工作崗位。

六、新三板養老佈局

  (1)朗高養老839367.OC——醫養結合直擊老年人需求

  公司是以提供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務、醫療護理服務為主營業務,並對側重於醫養結合的養老產業進行投資、運營和管理的公司。

  公司採用醫養結合的經營模式,即在同一個物業中設置養老院和護理院,針對老年人,分別從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需求方面提供服務。養老院提供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並收取生活照料及護工、陪護費等;護理院則為入住老人提供疾病診療服務,並收取診療費和醫療護理費等。

  公司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務的同時,能夠讓老年人享受基本的醫療服務。醫養結合的服務方式,解決了醫療機構無照料,養老機構無醫療的難題,使老年人享受生活照料和醫療服務的需求同時得到滿足。由於開展生活照料服務和醫療服務均要投入大量的配套資源和具備相關資質,但多數養老機構難以同時兼備,醫養集合模式已經成為公司差異化競爭優勢。

  (2)山嶼海833036.OC——候鳥式養老新概念

  公司主營候鳥式旅居度假服務。通過自建、承包、託管、長期租賃等方式開發了36個度假基地,公司以36個度假基地為依託,向會員提供候鳥式旅居度假服務。

  度假基地按統一的標準,提供適宜老年人居住、生活、娛樂、保健的旅居度假場所和服務設施,老年人外出遊玩時,度假基地會派醫務人員隨行,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為會員費收入。客戶規模方面,以後近2000名付費會員和3000名左右的體驗會員。據相關測算,公司目前的會員數量每年增加10%-20%。

  (3)愛儂養老870925.OC——公辦民營養老中心

  公司是家庭服務、職業技能培訓、老年人及殘疾人養護服務行業的服務提供商,為政府、各類機構和普通家庭提供專業優質的保潔、養老等服務,為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提供高效便利的培訓及中介服務。

  根據2017年中報數據,公司營業收入為1792.88萬元,比上期增加416.87萬元,增長30.30%,家政業務和養老業務收入各增加312.15萬元和161.21萬元,增長率分別達38.11%和39.77%;凈利潤為148.71萬元,比上期增加125.16萬元,增長531.39%。

  (4)京福安870037.OC——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

  公司致力於發展養老助殘事業,成立以來專註養老服務技術開發及服務平臺建設。

  目前公司主營業務為平臺運維管理服務,負責「北京通-養老助殘卡」運維管理項目中平臺運營管理內容,同時公司作為養老助殘服務項目的實施單位,依託「北京通-養老助殘卡」管理體系,為養老及失能人羣搭建專業養老服務平臺。

  (5)雅達養老831664.OC——養老產業鏈綜合服務

  公司作為一家以輕資產為特徵,以養老服務運營、養老園區諮詢代建及設施策劃運營和產業鏈綜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控股型綜合養老產業平臺,主要收入來源集中在大型養老園區和養老設施的規劃、定位、設計管理、市場調研和用品配置等業務。

  2017年4月6日,公司與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基於對中國旅遊和健康養老兩大產業的共同認識和發展願景,共同合作發展中國「旅遊+康養」市場,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根據財務數據顯示,公司業務目前還在開拓期,所以短期內成本大於收益的現象難以扭轉。

免責聲明

  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觀點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或信息撰寫,本研究院不保證該等信息及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本報告所載的信息、資料、建議及推測僅反映本研究院於本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

  在任何情況下,本研究院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研究院對本聲明條款具有唯一修改權和最終解釋權。

本文出品:新三板在線研究院。研究員:陳睿。

轉載聲明:本文為新三板在線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新三板在線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