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黑洞照片將中國圖片庫市場的老大視覺中國(22.680, -2.52, -10.00%)(000681,SZ)推上風口浪尖。“黑洞”以外,網友又將國旗、國徽、烈士等視覺中國可能不擁有版權的圖片,在其網站上被明碼標價售賣的事情扒出來,視覺中國隨後受到人民日報的點名、宣佈關站整改。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視覺中國創立於2000年6月,2014年借殼遠東股份登陸A股,核心業務板塊爲“視覺內容與服務”“視覺社區”和“視覺數字娛樂”。此次引發的版權風暴,不僅讓視覺中國的盈利模式受到關注,也讓視覺中國借圖片版權高價索賠的侵權案成爲焦點。

視覺中國涉訴案件逾1.1萬件

視覺中國的定位是一家全球性的提供優質正版圖片、視頻等視覺內容及增值服務的平臺型互聯網科技公司。實際控制人爲吳春紅、廖道訓、柴繼軍等10名一致行動人,持有視覺中國55.39%的股份,其中柴繼軍曾是《中國青年報》的攝影記者,也是視覺中國的創始人之一。

記者梳理視覺中國2014年~2017年年報發現,其營收狀況良好。2014~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3.91億元、5.43億元、7.35億元和8.15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1.42億元、1.58億元、2.15億元和2.91億元。其中,據Wind統計“視覺素材與增值服務”(年報中爲“視覺內容與服務”)業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2014年~2017年貢獻收入分別爲3.21億元、4.26億元、5.61億元和5.84億元;且該板塊在總營收的佔比均在70%以上,分別爲82.03%、78.39%、76.31%和71.66%。

值得一提的是,2015~2017年連續3年“視覺素材與增值服務”業務板塊的同比增長率都超過30%,分別爲32.66%、31.88%和30.13%。本次輿論漩渦的焦點之一,視覺中國通過打維權官司來“發家”的收入,就屬於“視覺素材與增值服務”業務板塊。

啓信寶信息顯示,視覺中國兩家子公司華蓋創意(北京)圖像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蓋創意)和漢華易美(天津)圖像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華易美)主要承擔視覺中國對外訴訟。2017年至今,華蓋創意和漢華易美涉及糾紛案件的數量分別高達7071件和3052件,合計11023件。

在上述超過1.1萬樁案件中,公司作爲原告曾索賠的最大金額爲35.5萬元,該侵權事件在2008年由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述案件判決書顯示,被告常州市三能電器製造有限公司未經原告華蓋創意(北京)圖像技術有限公司的許可,在其企業宣傳冊中採用了原告享有著作權的Photodisc品牌的36張圖片以及DigitalVision 品牌的1張圖片(共37張圖),且在業務中大量使用。因此,原告訴訟請求判令被告賠償損失35萬元,以及承擔被告爲制止侵權行爲之都合理費用5450元;但法院最終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的經濟損失及爲制止侵權所支出的合理費用共計4.5萬元,此外案件受理費爲4132元。

喜歡“盯着”醫院和銀行

視覺中國2017年年報中提到,中國網民規模已達到7.31億,移動網民規模近6.95億,網站達400萬個,APP總數達到300萬個,超過60%以上的網頁都會有圖片內容。

大規模的圖片使用,讓視覺中國“非常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啓信寶數據發現,華蓋創意和漢華易美不僅在“維權地域”上似乎有所分工,而且在時間上兩家公司也是接力行動。華蓋創意涉訴案件開庭時間主要集中在2017年以前,而漢華易美火力全開主要是從2018年開始。2018年至今,漢華易美的開庭公告數量佔到了其所有開庭公告的1/4以上。

來自視覺中國的訴訟,幾乎每天不間斷地飛向全國。啓信寶數據顯示,在漢華易美的開庭公告中,最新的排期已經排到了2019年5月14日,都是再熟悉不過的案由,以及不同的被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衆多的訴訟對象中,視覺中國似乎尤其對醫院情有獨鍾,僅2019年4月,即將或已經開庭的訴訟中,起訴對象就包含樂清市人民醫院、嘉興市第二醫院、湖北省中醫院、餘姚市人民醫院、上海集益口腔門診部有限公司、瑞安市人民醫院(瑞安市人民醫院醫療服務集團瑞安市婦幼保健院瑞安市紅十字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

當然,不僅是醫院,收入不菲的房地產行業也成爲視覺中國關注的對象。2019年4月3日,武漢地產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爲漢華易美的被告,開庭案件號竟然多達19條。

這樣連續的“重點打擊”屢見不鮮。2019年3月27日,金香港珠寶(深圳)有限公司遭到漢華易美的訴訟,案件號多達10條。然而,漢華易美4225條開庭信息,只是視覺中國維權的冰山一角。記者通過啓信寶看到,還有3184條信息是在已立案但未開庭的信息中。

記者還注意到了一家名爲“深圳市粵豪珠寶有限公司”的企業,該企業將在2019年5月22日應訴來自漢華易美多達31條同案由訴訟。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段厚省認爲,爲了不浪費公共法律資源,法院一般會合並審理,但類似這樣的集中訴訟行爲,可能存在“濫用訴權,提起騷擾型訴訟的嫌疑”。

“一般而言,作者才享有圖片的版權。如果視覺中國僅僅是在自己的網站中搜羅別人創作的圖片,其不屬於作者,對圖片不享有版權,自然無權向使用人收取版權使用費。”北京煒衡(成都)律師事務所王體律師向記者表示,“視覺中國在自己未取得版權的圖片上加註自己的版權標記,並向圖片使用人索取使用費的行爲,恰恰是對版權方的侵權行爲。”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