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壁畫之伏羲女媧圖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 http://www.gs.xinhuanet.com/zhuanti/2017-03/01/c_1120550829.htm2017年03月01日 15:39:03來源: 《旅遊縱覽》

--摘自《旅遊縱覽》

楊殿剛

一、概述

自70年代以來,嘉峪關已發掘的20餘座墓葬中陸續出土了9幅伏羲女媧圖像,其中有5幅收藏於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均為館藏珍貴文物。1979年新城13號墓出土伏羲女媧棺圖。1979年嘉峪關文管所在新城古墓區發掘了兩座磚室墓, 13號墓的後室放置兩具較完整的木棺蓋,內繪伏羲女媧圖。現存新城魏晉壁畫藝術陳列館。女棺伏羲女媧圖像為人首蛇身,尾部相交,伏羲在右,左手執規,頭戴山字形冠,留八字須,胸前日中一烏,女媧在左,右手執矩,髮髻高挽,胸前月中一桂樹。伏羲女媧周圍飾雲氣紋。棺蓋長280,寬59,厚8厘米。男棺伏羲女媧圖像為人首蛇身,尾部有獸足。伏羲在左,右手執規,頭戴山字形冠,胸前日中一烏,女媧在右,左手執矩,髮髻高挽,胸前月中一蟾蜍。伏羲女媧著寬袖交領衣,似在輕盈雲氣中飛舞。棺蓋294厘米,寬60厘米,厚8厘米。

伏羲女媧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天神和人類的始祖,據說伏羲教導人們從事生產,女媧教導人們婚姻倫理。他們手持規矩,既是生產工具,也是社會秩序的象徵。反映在魏晉墓棺板畫中的伏羲女媧形象,意在追求死者與生之無異的精神生活環境,它既有祈福求佑、祛邪避惡的功用,同時,又寄託了貴族階層對神仙生活的美好嚮往。

二、伏羲女媧傳說

中國的創世神話很多,分別來自於遠古初民對宇宙中萬物的初步認識,併產生的對人、植物、動物等起源的解釋;有些被崇拜的對象還成為氏族的圖騰。人是萬物之靈,人的起源當然會首先受到關注。傳說伏羲女媧是創造人類的二位主神和始祖,初民就利用這個傳說解釋了人類的起源與繁衍問題。

伏羲女媧傳說出現的地域遍及全國各地,所表現的形式多樣:有說唱的形式,如現今保存在南方少數民族中的創世史詩;有文獻的零星記載,如《淮南子》等;有出土的文物中,如畫像磚、石、壁畫、帛畫等。在出土的畫像中,伏羲女媧的表現形式多樣,不同形式的伏羲女媧畫像,代表了每個時代、文化中相異的信息。

(一)伏羲的傳說

相傳,他的母親名叫華胥氏,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澤郊遊,在遊玩途中發現了一個大大的腳印。出於好奇,她將自己的腳踏在大腳印上,當下就覺得有種被蛇纏身的感覺,於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這一懷孕就懷了十二年。後來就生下了一個人首蛇身的孩子,這就是伏羲。當地的人為了紀念伏羲的誕生,特將地名改為成紀,因為在古代,人們把十二年作為一紀。據史學家考證,古成紀就是今天的天水。《漢書》中說道:「成紀屬漢陽郡,漢陽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歷來被稱為「羲皇故里」。

(二)女媧的傳說

女媧神話中女媧並無配偶,先人類而生。她的功業一是造人,二是補天。相傳女媧依照自己的形狀,捏黃土造人,造好後就會說話,成了活人,後來女媧造人累了,便用藤條抽打黃泥,甩了的泥點子也變成了人,會咿咿呀呀的說話。因為她是用黃土造人,所以中國人是黃皮膚。並且,黃土中最養人的地方就在天水,所以從傳說中也可以得出中國北方文明,起源於西北地區,而後向東,向南傳播。另一個是補天。天為什麼破了原因很多,但是女媧真是一位偉大的工程師母親,不辭辛勞,燒煉了數萬顆五彩石,補在天的破洞上,使她的子民有一個舒服的生存環境。女媧氏族發源地,文獻不見記載,但根據伏羲與女媧的關係,女媧故里也應在古成紀(天水)範圍內。在葫蘆河畔,與大地灣相距不遠的秦安隴城鎮,有女媧洞,又有女媧廟,祭祀女媧 ,隴城又稱「媧皇故里」。女媧也以風為姓,至今其地有風台、風瑩、鳳尾村等地名,均與女媧氏有關。

遠古時期,神話傳說充斥於世界。然而某些傳說中雖然摻雜著神話,但是它與單純的神話有著根本的區別;因其系口耳相傳,失實之處在所難免,卻包含了一定真實歷史的痕迹。

三、伏羲女媧傳說的變異與融合

隨著時代的改變,很多事情必然會不斷隨之變化。遠古宇宙初開未有人民,伏羲女媧以兄妹結為夫妻,並「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伏羲女媧生了四個孩子,協助禹和契治理洪水;四個孩子到四海一邊支撐藍天,一邊為山川命名;黑暗中用步履計算時間,確定四季。最終完成了創世的工作。到漢代以後伏羲女媧的傳說,還融入了佛教因素。繪在魏晉墓棺板上的伏羲、女媧,一個捧日,一個捧月,二人均為人首蛇身形。說明該傳說在當地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總之,伏羲女媧的傳說始終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改變、融合。

四、出土文物中不同時代伏羲女媧形象的文化蘊意

不同的形象就是不同文化的表達。漢畫中伏羲女媧的圖像很繁雜,其文化意蘊各有不同:

(一)伏羲女媧手中不同的工具代表了各異的傳說和倫理觀念。伏羲女媧手執草扇,是文獻中所謂其因兄妹結婚而「結草為扇,以障其面」遮羞的情景;也是在描繪始祖神初始創世的狀態。從女媧創造人類開始,到伏羲神話的出現和伏羲女媧兄妹結婚,「結草為扇,以障其面」的說法,已經脫離了原始氏族的狀態,顯然滲入了封建倫理觀念和思想。

(二)伏羲女媧祖神崇拜和創造、主管萬物的表現。伏羲的形象是通過其頭衣如進賢冠、山字王冠、通天冠、手中所持的日等方法;女媧是通過其頭挽的髮髻、持月等方法,區別二人的身份、性別。伏羲頭戴王冠,則是其「初造王業,以理海內」的象徵;伏羲女媧手捧日月,是其創造和主管陰陽與天地的體現。伏羲或女媧以個體的形式出現,是祖神崇拜的表現。有的伏羲女媧身體交纏或交尾,描繪了他們正在繁衍人類。

(三)伏羲女媧的奇異形體是具有「聖德」的象徵。畫中的伏羲女媧,人首龍身,他們的神奇軀體是其超凡神性的證明。

五、伏羲女媧的傳說反映了古代社會與文化的變化

在女媧傳說的創世故事中,主旨為了強調是偉大而神聖的女性(或指始祖、母親),其原始性顯而易見;伏羲傳說中,流露出人類處在進步、發展中的階段和痕迹,到伏羲女媧以兄妹婚配,並因羞恥而以葉扇障面,越來越表達出人類進入高度文明下的社會倫理道德範疇中的思想、感情。伏羲女媧傳說經初民口耳傳唱、到文字記錄,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進程中,難免會在原始的基礎上陸續增加一些新時代的文化。

六、魏晉壁畫伏羲女媧圖的釋義

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域,對於伏羲和女媧的理解有不同的概念,在我認為理解魏晉墓伏羲女媧圖,就起畫面解譯為女媧音譯為「女蛙」,在古人心目中蛙為多子的動物,繁殖能力特彆強大,一夜春雨便蝌蚪成群。娃娃落地,呱呱叫,恰似蛙聲,其實,女媧造人和補天的故事,正是從蛙的形象延伸演變出來的,青蛙身體表面有很多斑點,這些斑點本來是代表蛙腹多子的意思,後來,在神話中就成為了補天的五色石子,我們的先民坐地觀天,想像渾圓之天穹有如蛙腹,那滿天繁星即是腹中之子,而四條蛙腿就成了支撐天穹的四根支柱。先民的想像力是豐富的,他們不但把天穹想像成蛙腹,而且把月亮也想像成青蛙,月有陰晴圓缺,好像是蛙腹和孕婦之腹有規律的膨脹和縮小。

作為神蛙和母親神的女媧,在漫長的神話演變過程中,又有了一位配偶伏羲,伏羲和女媧被畫成蛇身,事實上,只有伏羲才是蛇,象徵著男性的生殖器,蛇後來在神話中又衍生為龍,伏羲女媧是開天闢地的神人,所以都有了人首龍身的形象,除蛇外,鳥也被看成生殖力的象徵,蛇和鳥共同之處,都是多卵動物,於是就以生卵極多的鳥為崇拜對象,就現在,把男孩的生殖器俗稱「鳥」或「小雞雞」。蛙後來到了月亮里,鳥則飛進了太陽中,成為一種神鳥「金烏」,金烏是日中三足神鳥,為什麼是三足哪?就因為是兩腿夾一男根之故, 月有蟾蜍,太陽有金烏,它們又恰恰是伏羲和女媧手捧之物。

七、結語

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原因和結果,在傳說和棺板面上體現的伏羲和女媧的形象,說起終究,就是人類對生殖繁衍的崇拜,是種族的延續,而它的直接起因,則是死亡的威脅。原始人類的死亡率極高,自然的災害,意外的事故,野獸的傷害,敵人的攻擊,隨時隨地都可能奪取人的生命。既然死是不可抗拒的,那麼與其抗拒死亡,不如創造生命,於是生殖就被看成了關乎種族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但生殖又被看成是一種神秘的力量,只要獲的這種力量,那生命就會源源不斷的創造出來,畫中的寓意就是在死後的人能升天,升天后保佑自己的子孫能人丁興旺。

參考文獻:

[1]、[12]甘肅省文物工作隊等《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第23、89頁.文物出版社.1985年.

[2] 嘉峪關市文物管理所 《嘉峪關新城十二、十三號墓發掘簡報》 《文物》1982年第8期。

[3]張軍武.嘉峪關魏晉墓彩繪磚畫淺識[M]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

[4]張曉東.嘉峪關魏晉民俗研究[M] .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0.

[5]鄭岩.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6]王春梅.嘉峪關出土的伏羲女蝸圖像[M]蘭州:絲綢之路雜誌社.

作者簡介:楊殿剛,漢族,甘肅嘉峪關人,2006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網路學院法學系,大學學歷,文博館員,現任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旅遊文化交流中心負責人。2001年在嘉峪關文物景區工作,主要從事魏晉墓壁畫保護研究工作,2013年主持嘉峪關長城(牆體)保護維修工程;撰寫的《嘉峪關魏晉墓室「鷹獵」磚畫考》、《魏晉地下畫廊之樂舞活動》、《魏晉地下畫廊之炊事活動》、《魏晉壁畫之伏羲女媧圖》、《淺述魏晉墓壁畫磚反映的絲路文化》、《淺談夯土長城風沙清理的利弊》、《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嘉峪關(牆體)保護工程---概述》、《嘉峪關夯土長城保護工程探析》等文章在國內各類學術期刊雜誌發表。

-Copyright ? 2000-2017- 版權所有: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