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當戊戌變法即將拉開帷幕之際,曾經英明神武的“鬼子六”恭親王奕訢走上了人生的盡頭,因病去世,享年66歲。

恭親王屬於鐵帽子爵位,世襲罔替。奕訢死後,誰來承襲他的恭親王爵位呢?

我們知道,恭親王奕訢生有4子1女,三子和四子早夭,長子載澄也死在了他的前頭,次子載瀅早已過繼給鍾郡王奕詥爲嗣,承襲貝勒爵位。所以,在兒子這一輩,竟然無人承襲恭親王爵位。無奈之下,朝廷只好在孫子這一輩來尋找繼承者了。

奕訢的長子載澄其實並沒有生育兒子。載澄死後,載瀅的長子溥偉被過繼給載澄爲嗣子,於是,順理成章地成爲了恭親王爵位的繼承者。

1898年,恭親王奕訢死去沒多久,18歲的溥偉就承襲了恭親王爵位,成爲了新的恭親王。

據張龍翔、秦泉明所著《最後的皇族》記載,溥偉承襲恭親王爵位後,朝廷發還了恭王府先前上交的三件物品。是哪三件物品呢?

一是當年鹹豐皇帝賞賜給恭親王奕訢的金桃皮鞘白虹刀。二是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鹹豐皇帝被迫離開北京前往熱河避暑山莊時,寫給恭親王奕訢的密諭。三是恭親王奕訢當閱兵大臣時,鹹豐皇帝賞賜給他的御用紫寶石黃絲腰帶。

金桃皮鞘白虹刀最早的主人是多鐸。清朝入關時,多鐸率軍南下,攻打南明福王。多鐸攻破揚州後,曾經用這把金桃皮鞘白虹刀,殺害了抗清大將史可法。

溥偉成爲金桃皮鞘白虹刀的新主人後,當作寶貝一般隨身攜帶、把玩。晚上睡覺時,還掛在牀頭。溥偉動不動就把這把刀拿出來,還唸唸有詞:“尚方寶劍在此爾等聽命。”

其實,據溥偉次子毓嶦介紹,金桃皮鞘白虹刀長不足一米,寬不過兩寸,在相貌上毫無驚人之初,除了鑲金嵌銀外,與尋常之刀並無二致。

鹹豐皇帝寫給恭親王奕訢的密諭上有些什麼內容呢?民間傳說,上面寫的是:“準奕訢得承製拜封便宜行事,並準其世世子孫亦得承製便宜行事。”意思是,鹹豐皇帝授予恭親王奕訢及其後代“便宜行事”的大權。當然,這是絕無可能的。清朝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允許大臣“便宜行事”。

真實的密諭,是一張便條。由於鹹豐皇帝走得太匆忙,上面連印章都沒有用。鹹豐皇帝在這張便條上手書如下:

“和碩恭親王奕訢及其留京諸臣:此次北巡,因出有因,行事倉促,朕未能與爾等細商守城之事宜,今特發明諭,奕訢駐圓明園善緣庵,專辦撫局,不必親見夷使,也不必進住城中,以免不測。”

這裏面,根本就沒有“便宜行事”的話。鹹豐皇帝命令恭親王奕訢留守北京,規定他住在圓明園善緣庵裏,不允許他見洋人,也不允許他住進城裏,完全沒有“便宜行事”的影子。

溥偉獲得這三件物品後,一直悉心保留在身邊。溥偉去世後,13歲的毓嶦帶着三件物品——金桃皮鞘白虹刀、鹹豐皇帝密諭、御用紫寶石黃絲腰帶,前往長春,追隨溥儀。1945年,毓嶦倉皇逃命時,丟失在通化大栗子溝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最後的皇族》等】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