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很久的林楚方回來了,以環球旅行者的身份,以音頻課的方式。


他曾是《南方週末》高級編輯、《看天下》雜誌主編,2012年創辦《壹讀》雜誌,之後加盟字節跳動又離職。



2017年,林楚方決定出發去環球旅行。但用他的話說就是,2017年去了一些地方,2018年“消失”在望京一個小區,“確切說,是環小區旅行,看到最熟悉的風景,是京密路和廣順南大街的那個大熊貓雕像,雖然是個地標,但一點都不文明,醜”。


羅振宇給了他一個“做思想實驗”的建議:“假如有一天,你給外星人當導遊,站在人類文明的角度,會帶他看哪些景點?”


當時,林楚方已經製作了幾個課程,但羅振宇建議林楚方將“文明地標課”當作片花,先做“高度”,再深入講述其他地方。


於是就有了現在這門課——《林楚方·文明地標30講》,得到官方稱之爲,得到第一款旅行主題的“硬核攻略”。



讓我們好奇的是,一檔從“外星人”需求出發的課程,地球人會買單嗎?用聲音介紹旅行這件事,顯然比圖片視頻難得多,林楚方怎麼看?


今天,新榜會客廳邀請林楚方,我們聊了聊關於旅行、音頻付費、媒體人轉型以及他當下的經歷和生活,其中有深度思考,也有激情快答。



關於旅行和心理賬戶:

“做夢都想去的地方,去了跟沒去一樣”


林老師好,歡迎來到新榜會客廳,

那麼我開始提問啦。


好的。


從不接受採訪,到打破沉默,爲賣課嗎?


跟《文明地標30講》有關,我比較滿意的一個作品,有很多人爲此付出努力,包括得到的朋友,雖然他們不要求講師做宣傳,但我有義務也有動力。


過去都在幕後,這次爲什麼親自上陣?


不試試,就不知道知識付費是怎麼回事,也不會知道,做下去需要跟誰合作。


爲什麼你之前說,有些做夢都想去的地方,

但“跨過千山萬水站在它面前,

依然隔着千山萬水”,跟沒去一樣?


你心理賬戶裏會有很多名字,會渴望親臨現場。但到現場又覺得,哦,就這樣啊…或者看不懂,總之無法產生情緒,而情緒需要故事、認知以及和你個人的鏈接來支撐的。跟你沒關係,爲啥要關心?


所以我說, “跨過千山萬水站在它面前,面前依然隔着千山萬水”,前一個“千山萬水”,指地理,後一個“千山萬水”,指心理。


那你的課能越過這個“千山萬水”嗎?


這是觀察和分類的方法,既然是“文明地標”,一定有文明發生史上的特別意義。我在發刊詞裏說,有了這套方法,哪怕去其他地方,也能迅速越過表象,建立和個人的連接。


怎麼理解大多數人的旅行? 


有人去切爾諾貝利核電泄露現場、索馬里探險、南極看企鵝、北極看白熊、全球收集100個吻,遊山玩水、異域美食,或者換個地方發呆,都很有趣。我一點不鄙視,只是我不享受這些,而且有些事也做不到,我享受的是,親臨時空現場。


那你怎麼理解旅行呢?


旅行的魅力是“出軌”,身體和精神同時出軌,別想歪哈。


身體上,要脫離自己的軌道,進入別人的軌道,精神上,放下之前的思考,換上新的思考。新鮮感、換腦子、調頻道,“出軌”總會吸引人。



關於課程和音頻付費:

“遇到一個坑,還好爬出來了”

聊聊這門課吧,

這門課準備了多久?做了多長時間?


課程本身耗費半年多吧,準備時間可能半生多。


除了羅振宇的建議,

你爲什麼想做這樣一門課?


有吸引力啊,人一生會有很多次旅行,難免會帶着本民族文化的有色眼鏡,打量所謂異域風情。很少會放下地域和國族身份,站在人類物種的立場,認識旅行。


有了這個立場,再去打量巴黎下水道、大英博物館、埃及金字塔、迪拜棕櫚島、揚州古運河,放在文明發生的角度,確實有些新意思,對我而言,是打破認知的過程。有挑戰,就有意思。


但想“站在人類物種的立場”去旅行的人還是不多吧?


這可不好說,而且這是一個“片花”。


你對這門課的信心主要來自哪裏?


來自於事先不知道難度,本來以爲會比較簡單,結果是一個坑。所以我會感慨,什麼是悲劇:沒有天賦,充滿夢想;情況不明,決心很大。還好,從坑裏爬出來了。


有這麼難嗎?


其他人開課,都是根植於某個獨立知識體系,《文明地標30講》,最開始叫,《人類文明地標漫遊》,聽名字就嚇人吧。而且一開始是50講,幾乎涉及50個專業,進得去,還得出得來。


“進得去”,是說要深入知識體系內部;出得來,是說深入淺出地講好。就算進去也出來了,外面還有得到的品控罩着你,怎麼突破品控,更難。


親身嘗試後,能不能分享一些

對付費課程的感受、經驗?新的理解?


只做了一門課,就能拿出經驗心得,不是神仙就是妖怪。我只能說,在過程中看到了,如果你想讓用戶接受,需要做什麼。


需要做什麼?


你從外面看到,得到有個嚴苛的品控手冊,之前我覺得,一定是他們的PR,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品控是製造業的概念,現在用到一款知識產品裏,從老師選擇、打造大綱、磨合講稿、進棚錄音,甚至老師拍照,穿什麼衣服,帶什麼笑容,都是品控的組成部分。產品從開始到面世,是全流程的品控。每個環節都是難關。


這個過程讓我知道,付費課程要怎麼打造,自己摸索,就很難。


現在怎麼理解音頻付費產品?


絕對不能浪費用戶時間,可能是謀財害命。用戶花錢買了你的產品,你謀到了財,用戶可能一邊開車,一邊聽課,聽着聽着覺得真爛,心情不好,來個剮蹭啥的,不是很危險?


去旅遊的人可能會直接去現場,

不能旅遊,也會選擇視頻或圖片,你怎麼看?

而且服務眼睛和服務耳朵,後者更難,

旅行攻略音頻課會不會顯得喫力不討好?


人有五大感知系統,最強大的是視覺,所有有形、無形產品,多數給眼睛服務,而耳朵是弱感知器官,怎麼讓人一直聽,不半截走掉?還得讓用戶願意花錢,確實有點難。


不過30個地標,是一次完整的梳理,現在是音頻,未來未必不能轉化爲其他介質,比如30集短視頻?或者一本書,紙質的、電子的,既然你能把最難伺候的耳朵都伺候好了,再轉過來服務眼睛,會容易很多吧。


我的前同事匡扶,有個評價,“前幾天聽這個音頻課,過程中有很多,’喔原來是這麼回事’的時刻,而出現這種感想,常是我認爲普通人類生活中最能高興起來的時刻。”我也不指望討好每個人。


你也說音頻確實有點難,

那爲什麼不直接從比較容易的開始呢?


音頻收費習慣,是現成的,已有的。而且從音頻開始,只要你願意,就可以往其他方面延展。


據說你的第一版被羅振宇推翻了,

白費了幾個月,當時生氣嗎?


意見、批評甚至推倒重來,是常規動作,如果要生氣,那得天天生氣。有一次脫不花安慰我,我告訴她: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把課做好,其他都不構成情緒負擔,我真的這麼想。所以,我非常感謝跟我合作的李倩老師。如果說有負擔,是怕她失望。


目前反饋怎麼樣?


有三種反饋我會注意,一是,去過,但聽了之後,會有“原來是這樣哦”;二是,沒去,聽了之後,會覺得,“嗯,這個地方可以去”,先裝進心理賬戶;三是,不確定去不去,但心裏惦記着遠方,那就聽一下,坐地日行八萬裏,300分鐘獲得一套認知體系,挺好的。這樣的反饋,都是我想要的。


從外星人考慮出發的課,

不擔心地球人不買單嗎?


我們身邊就有外星人啊,小孩兒一出生,你教授他人類的語言、認知,之後他不斷提問、提問,直到把你問瘋,這不就是一個小外星人嗎?你會發現,我自己也是個外星人啊,對很多人類的東西,也不瞭解。


所以,“外星人”,是一個角度,能給外星人講,就能給地球人講,也能轉述給身邊的小外星人。


目前課程的銷量有達到你的預期嗎?


我沒有預期,這是一個長銷品,得到也沒有跟我說他們的預期。


服務眼睛到服務耳朵,

你也不是專業主播出身,是怎麼做的?


這個課程不是以聲音取勝,雖然,我覺得聲音還可以。你肯定也有過經歷,第一次從錄音中聽到自己聲音,會嚇一跳,我也有,“哦,這麼難聽”?但聽習慣了會覺得,嗯,還挺好的。


還有人跟我說挺上癮……當然,有時候,難聽的聲音一直聽,也會上癮,斯德哥爾摩都能綜合徵,何況是一款聲音產品。


都是你親自去過的嗎?

如果這樣,真的很「貴啊。


沒有都去過,比如巴格達古城遺址,就只能通過大量閱讀資料,文字的、聲音的、影像的。而有些地方,去過很多次,卻無法納入課程體系,比如巴黎聖母院,如果沒有發生火災,就不會當天做加餐。


當天,加餐出來後,羅胖跟我說,“如果過去一年,你要是有這個速度……”我說,“我用了一年時間,纔有了這個速度……”



關於媒體人轉型和抖音

“追了十幾年熱點,現在想安靜安靜”


作爲資深媒體人,

您怎麼看新媒體追熱點?


這是“媒體”的本能。失去本能,就不是媒體。


想做一個追熱點的新媒體嗎?


追了十幾年熱點,該冷點了,安靜安靜,深呼吸。


刷抖音、快手、小紅書嗎?


抖音上,會看我家小孩的,看00後發什麼。小紅書刷的多一點。


有喜歡的達人主播嗎?


會關注幾個,比如“蘇青”,“楊蓉”。主要是想看看,比我年輕的人玩什麼、想什麼、怎麼玩。


您不做記者好多年,

很多人說如今現場沒了記者,怎麼看當下這個記者時代?


離行業太遠,不敢評論。可以提供兩個角度供參考:第一個,這個行業是否還能源源不斷,吸引到最優秀的那批人,否則會欠缺智力密度;第二個,怎麼給記者時代下定義。


怎麼定義?


如果把記者時代,看作傳統媒體裏的記者時代,曾經是人才匯聚地,現在就不好說了;如果把記者時代,看作寫作或者發表時代,那行業吸引到的優秀人才,比之前要多得多,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人人都在記錄啊。


怎麼看媒體人改行做公關、品牌?


有程序員以前跟我說,媒體人就是“文字黑客”,我們靠寫代碼改變用戶認知,但用戶必須操作才知道,而媒體人用一篇文章,就可以影響用戶大腦設定,用戶根本不需要使用產品。聽了很有意思。


過去幾年,媒體人大量進入企業、公司,然後將品牌、公關部門,都組裝成媒體,這帶來很多有趣的變化,您可以研究。


你在字節跳動

負責過公關、品牌,怎麼評價這家公司?


當時還沒有抖音、西瓜、火山,沒有太多發言權。但公司有一條底線印象深刻,是給我所在部門的:做的所有事,就不怕拿到桌面上,不主動說,只是因爲你想保持低調。


怎麼評價其他前同行?


看到熱鬧就會想,一定是哪個老朋友躲在後面,否則不會那麼熱鬧。也因爲他們的加盟,讓這些公司更重視“公司形象”,客觀上也許少做很多不利於用戶的事。


都在談媒體人轉型,

您覺得怎樣纔是轉型成功?


從寫稿子,到賣雞蛋,不是轉型,是轉行。轉型是指沒有離開原來的領域,只是換個姿勢,做以前的事。


要說轉型成功的媒體人,我首推胡錫進老師,他成功收穫了以前KOL們留下的言論市場,同樣的話他來說,更容易讓人接受,常看他的微博,但蓋住名字,有時候猜不出是誰。



關於未來和孩子的教育

“希望能提供一個認知體系”


這門課之後,

接下來打算做什麼?


把認知和地理打通,是一個可以持續5年10年的事,如果不出特殊情況會做下去,能做出來,至少能滿足家裏小孩的需求。


意思是將來會服務孩子?


三個場景,一是學習場景,無論唐宋八大家還是牛頓伽利略,和地理結合起來,不去旅行,也會讓學習更有樂趣;二是親子場景,週末、假期,帶孩子去哪?平時跟孩子交流什麼?地理和認知結合,就是共同興趣,《文明地標30講》就有很多家長帶孩子聽;三是認知場景,如果家長們能接受《文明地標30講》的講述方式和價值觀念,就可以向微觀地帶複製。


爲什麼想要服務孩子?


26歲的時候,我出現過一次身體變故,因爲一系列的巧合,才從ICU中走出來,之後纔有小孩。有段時間,冥冥之中會覺得,嗯,讓你活下來,不只是生孩子,還有培養孩子。


還是做文明地標嗎?


那是切入點,我希望提供一個認知體系。


是教育?


什麼不是教育? 



與旅途和人生經歷有關的18個激情快答

“研究過掉髮的原因,不過更羨慕禿頂的人”

最後聊點輕鬆的,

去過這麼多地方,最喜歡哪?


用什麼標準?按你願意“客死他鄉”的標準,杭州、成都、京都,都喜歡。


旅行中,遇到過哪些

沮喪無力的時刻?


日本311海嘯一個月,我去災區觀摩志願者,晚上住志願者中心,第二天出事了,車開了40分鐘,翻譯接到中心電話,要我們回來打掃房間。那一刻,沮喪極了,理性告訴我,任何個體都不代表中國,但還是覺得,給國人丟臉。


確實有點…


其實,只是榻榻米上,留了張小拇指大的紙條。有趣的是,日本翻譯一個勁兒給我道歉:“日本人不都是這樣,他(管理員)確實很過分,在日本人裏也是極少數”,我也給他道歉,“中國人也不都這樣,我確實很過分,在中國人裏也是極少數”。


旅行最美妙的經歷是什麼?


文化差異,比如日本,你懂得“添麻煩”對他們意味着什麼,就找到了理解他們的一把鑰匙。


你心目中最偉大的旅行者是誰?


太多了。比如那隻不安分的祖先,本來生活在樹上的,非要到地上溜達,這一溜達不得了,都回不去了。從旅行角度,人類的老祖母露西,沒有她的旅行,就沒有我們的文明。


你養小動物嗎?喜歡貓嗎?


人,算嗎?

小人兒,比貓可愛吧?


怎麼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養貓?


要想,人爲什麼喜歡貓?“貓”和人類嬰兒是不是很像?萌,可愛。我沒做過調查,貓奴是不是多數沒小孩?會把貓當做情感、情緒替代品?養貓比養小孩省事多了,不上幼兒園,沒有小升初,它們只提供嬰兒般的可愛。


其實熊貓也有這個特點,表面看,進化很失敗,離開人就得滅,但它們能進化出討人類喜歡的樣子,熊貓和貓,一個熊科,一個貓科,都有人類嬰兒特徵。只是,熊貓,必須國家養,貓,單身的人民可以養。


現在很多人都談焦慮,你焦慮嗎?


每個月都有一天焦慮,失眠、頭痛、想事情。


會像很多人那樣,爲髮量發愁嗎?


我研究過,掉頭髮多半是,年齡增長、精神壓力、營養不良等很多作用導致,別讓自己營養不良、壓力過大,頭髮就保持得挺好。但,我會羨慕禿頂的人。


爲啥羨慕?


看過一個資料,雄性靈長類動物,會隨着年齡增長脫髮,你看《星球崛起》的凱撒,是不是前額很突出、頭髮很少?大概是因爲,早期進化過程中,禿頂靈長類動物,往往有生存優勢,就有了更多後代。


所以,禿頂朋友別自卑,前推幾十萬年,你一定是最受歡迎的那隻。


好吧…不過我還是想選擇頭髮!

平時生活中還有什麼興趣愛好嗎?


追劇,比如《權力的遊戲》,算嗎?


算!

如果給你一個向任何人提問的機會,

你會問誰?


問30年前的自己。我會問,爲什麼《古文觀止》背一半就不背了?爲什麼不練毛筆字、學畫畫?


小時候,我媽一直要我幹這幾件事,她說“將來就知道有用了”,但小孩哪知道什麼叫“將來”?所以,最好經常提醒自己:站在未來看現在,然後倒推該做什麼。


她有說過爲什麼這麼要求你嗎?


這是生活哲學吧。前年父親去世,但她很快挺過來了,就是因爲她可以安靜地畫畫,她的經驗是,人,一定要培養一個興趣,親人走了,興趣會陪着你。她說,至少,不用跳廣場舞。


有媒體人說你是媒體圈的郭德綱,

你怎麼看這個評價?


我喜歡開玩笑,人家就喜歡跟我開玩笑。


過去30年,

覺得自己做過最正確的選擇是什麼?


高考語文考試前,喫了半個西瓜,然後尿急,提前交卷。成績下來,語文進入全班前三。但我告訴你,摸底考我很少及格,就是因爲語文考試時間特別長,就有大量時間做檢查,於是每次都會因爲檢查,對的改錯了,扣十幾二十分。


而那半個西瓜救了我。運氣,詭異。


最遺憾的呢?


高中選了文科,到了大學發現,文科很容易應付。而理工科應付不了,要系統地學習,系統學習非常重要,我可能失去了四年時間,起點上就輸了很多。只能不斷提醒自己:別忘了,你是文傻。


你怎麼理解生活的本質?


給一句雞湯:所有人都有故事,框架細節不同,謎底只一個:死亡。所以,活着的時候,把故事編好,死了,還可以靠故事刷存在感。刷存在感,就是生活的動力。


將生活中的人按重要性排序,

你會怎麼排?


家人、自己、朋友、不是朋友但幫過自己的人,但真正操作的時候,往往排不對。因爲理想和現實,不共用同一個手冊。


最近這兩年你哭過幾次?

分別是因爲什麼?


前年父親去世,我夢見自己哭了,還大聲喊“爸爸,你要保護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喊,但醒來時,沒有淚水。當時在國外,旁邊人嚇一跳,以爲有恐怖襲擊,問我發生了什麼?我說,快睡吧,國外也有神經病。


有同行讓我問問你,

爲什麼放棄了新聞理想?


幫我問問徐達內。


那你呢?


“新聞”是“理想”的定語,理想是某種長期衝動吧?衝動力量經常跟年齡成反比。所以你的問題應該是,你還有衝動嗎?我會說,有,不少呢。


還有你的前同事託我問你,

瘦了嗎?


瘦得像一道閃電。球形閃電。


哈哈,那我的問題就這些了

感謝您光臨新榜會客廳!

祝下一段旅程更精彩



***

「新榜會客廳」是新榜特別開設的人物欄目,約請內容行業的KOL敞開心扉聊點朋友之間纔會聊的話題,講述他們更真實、個性化生活化、或許不爲人知的那一面。歡迎各位光臨新榜會客廳,榜哥榜妹已經備好了咖啡瓜子小板凳。另外,如果你想在新榜會客廳看到哪位KOL,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往期精選:

· 做公號就像談戀愛,不合適,就分手吧

· 朋友都去做公號,他揹負300萬房貸也入坑了

· “感覺身體被掏空”的那個10w+,其實很尷尬

· 談愛連出百萬級爆文,匡扶:我一直避免總結套路

· 六神磊磊:如果唐朝有公衆號,詩歌史會改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