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巨人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名字,為什麼這樣說呢?提起IBM咱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了電腦,準確的說是PC。如果沒有IBM我想電腦不會如此的普及,向IBM致敬。

話題別扯遠了,回到正題上來。

前面的文章介紹過硬碟鼻祖的光輝歷史,我不再贅述,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回頭過去看看第10期文章。

曾幾何時,IBM硬碟一時風頭兩無。記得在2002年和一個朋友談到電腦配置的時候,他眉宇間那種溢於言表的自豪感並假裝稀鬆平常的口氣講到:「我配的硬碟是IBM60個G,你的呢?」說實話我心裡是MMP的,我那時候用的只是一個二手MAXTOR 10.2G的硬碟,這種赤果果的差距讓我無所適從。高端,大氣,上檔次就是當時IBM硬碟的標籤。


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如果說昆騰硬碟屬於「人民的寶貝」的話,那IBM硬碟就是土豪們的選擇。

當然,IBM確實對得起百年老字號名聲。從絕佳的質量到優異性能,再到細緻的售後。IBM一直表現硬碟鼻祖的應有的姿態。

IBM能推出如此優秀的產品與公司強大的研發能力不無關係。雖然市場佔有率不是最高,但是利潤是所有硬碟廠家中最豐厚的。

之前硬碟碟片都是採用的鋁製基片,從宏觀上看非常平整光滑,但是顯微鏡下看仍然是凹凸不平的。碟片不平整帶來的一系列副作用,在當時生產工藝下,碟片的動平衡難以維持,磁介質分佈不均勻,磁頭飛行高度需要頻繁調節影響性能發揮,碟片質量大進一步阻礙多碟片擴容。

到了騰龍三代的時候,腦洞大開的IBM工程師提出用鋼化玻璃做基片。因為玻璃硬度更高更光滑同時質量更輕。無論從那個方面看都是製作基片的好材料。在此我要由衷的說一聲,這個腦洞開的好。


小夥伴們看到這裡不買賬了:哎,等等,騰龍三代就是因為玻璃碟片導致IBM硬碟身敗名裂,你怎麼說這個腦洞開的好呢?

玻璃碟片質量輕剛性好,平滑的特點在現當代的氦氣硬碟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要知道你上知乎用的筆記本電腦硬碟就是玻璃的!在此我要特彆強調,玻璃碟片是一項重要的發明,迄今還福澤著機械硬碟。說IBM騰龍三代容易壞是玻璃碟片導致,絕對絕對是躺槍。這口黑鍋一背就是十多年。


那麼IBM騰龍三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那麼容易出故障?

答案——電路板!確切的說是電路板與盤體接觸的那個位置。

這裡有3處設計不合理的地方

1.電路板上的觸點凸起太高

2.盤體上的觸針太短太細

3.電路板上螺絲孔過大

如圖:

硬碟是機械與電子的混合產物。對於精度要求非常高。電路板和盤體接觸的地方是數據交換的唯一通道,至關重要。

用過騰龍三代的朋友估計還記得,開機沒問題用一陣子電腦發熱之後硬碟便發出嘰嘰嘰嘰的叫聲。因為盤體和電路板觸點接觸面太小,當電腦溫度升高熱脹冷縮便使得電路板和盤體接觸不再緊密產生故障。

其次,早期硬碟是IDE介面,和D型電源介面。插入的時候比SATA硬碟費力很多,本身電路板螺絲孔設計有缺陷,如果稍微用力過猛便會導致電路板與盤體錯位,導致出現故障。

綜合這二個因素導致了騰龍三代集中爆發出嚴重質量問題。很多不明真相的用戶和媒體找不到故障原因便甩鍋給玻璃碟片,說碟片設計缺陷導致的故障。

冤,實在是冤!

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個小小的設計失誤,徹底葬送了IBM硬碟幾十年沉澱下來的良好口碑,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

至於IBM硬碟的結局都是眾所周知的,我就不贅述了。

這裡留個作業,手頭有日立硬碟的朋友可以看下,在電路板和盤體親密接觸的部位是做了一個防止電路板滑動的卡槽設計,目的就是杜絕當年的悲劇再次重演。

專業硬碟公眾號上線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