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來都不缺乏政治家、企業家,但從來都缺乏真正的商業思想家—在當代中國,任正非算是一個。

——田濤、吳春波《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評

【生在貧困年代】

1944年,任正非出生於貴州省安順地區的苗族自治縣,父母都是謹小慎微、辛苦勤勉的教育工作者。

任正非兄妹七人,他是老大,家中孩子多,收入少,生活本就十分清苦,三年的自然災害,更是讓生活雪上加霜。

任正非經常看到母親月底到鄰裏去借2-3元度饑荒,很多時候走了幾家也未必能借到。

青年任正非

任正非後來在《我的父親母親》一文中寫道:

「媽媽那麼卑微,不僅要同別的人一樣工作,而且還要負擔七個孩子的培養、生活。煮飯、洗衣、修煤竈……什麼都幹,消耗這麼大,自己卻從不多喫一口。我們家當時是每餐實行嚴格分飯制,控制所有人慾望的配給制,保證人人都能活下來。

如果不是這樣,總會有一個、兩個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理解了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

【苦難孕育華為】

任正非在重慶郵電大學讀的是建築工程,早年曾在部隊裏做基建工程兵,從技術兵到工程師,之後做到副團級幹部,曾因出色貢獻出席了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和1982年的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當時軍人任正非的生活就像那首軍歌裏唱的:「哪裡需要到哪裡去,哪裡艱苦哪安家」,

科研尖兵——任正非

當時孟晚舟十歲,還在讀小學,已經感受到了自己與城鎮小學生之間的不同,考慮子女們的教育問題,於是,1983年任正非決定轉業。

八十年代的中國正處改革開放初期,人心思富,全民皆商,任正非沒有什麼商業心機。結果43歲的任正非在經營中被人騙去了200萬元,國企除名,還失去了髮妻。

命運跌入低谷,任正非卻選擇繼續前行。

1987年,他向別人借了2.4萬元,租了個破廠房,跟5位朋友合夥成立了一家名為「華為」的公司,寓意「中華有為」。

初創的華為艱苦異常,生產車間、庫房、廚房、臥室,十幾張牀挨著牆排開,牀不夠就用泡沫板落牀墊代替。

華為早期的辦公地點。圖源見水印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後,任正非憑藉深圳特區信息方面的優勢,從香港進口產品到內地,以賺取差價。

而在賣設備的過程中,任正非看到了中國電信行業對程式控制交換機的渴望,也看到了整個市場被跨國公司所把持的無奈。

1992年,任正非力排眾議,華為開始做程式控制交換機的技術研發,並孤注一擲地將全部資金投了進去。

當時他站在5樓會議室的窗邊,對其他人說:「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你們還可以另謀生路,而我只能從樓上跳下去了。」

好在那一年,命運之神眷顧了任正非,華為研發成功,當年產值達到1.2億元,利潤過千萬。

2000年,華為銷售額達到220億,利潤29億,位居中國電子百強企業榜首。

這一年,任正非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選為中國50富豪第3位,個人財產估值5億美元。

在所有人都認為這位商業巨擘正領導著華為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時,壞消息卻紛至沓來,一度把華為推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2000年,「心腹」李一男離開華為創立港灣科技,直接從華為挖核心人員研發自己的產品,一度發展到和華為搶生意。

2001年1月8日,任正非母親在昆明買菜時遭遇車禍,當時任正非正跟隨國家領導人在伊朗訪問,等任正非趕回昆明時,母親已撒手塵寰;

2003年1月24日,通訊巨頭思科在德克薩斯州聯邦法院對華為提起專利訴訟,指控華為的源代碼侵犯了思科的知識產權,歐美市場很多客戶都暫停了與華為的合作。

愛將背叛,母親逝世,國內市場被港灣「搶食」,國外市場遭遇思科訴訟,核心骨幹流失,公司管理失序,IT泡沫破滅……致命危機接踵而至。

這個從小在農村喫苦長大、又在部隊錘鍊多年、外人眼裡堅強如鐵的男人,在半年時間裡,夢醒時常常痛哭。

不久之後,任正非患上抑鬱症,身體得了多種疾病,還因癌症動了兩次手術……

夜裡哭完,第二天白天的任正非依舊充滿鬥志。

有評論稱他是極具性格衝突的人,「順風順水時充滿危機意識;身陷絕境之後,又表現出無可救藥的樂觀」。

在醫生的幫助下,任正非的抑鬱症最終得以康復,華為也迎來了一場絕地大反擊。

面對思科的咄咄逼人,任正非做出指示:「敢打才能和,小輸就是贏。」

華為很快組建了由數位副總裁領銜,多名專家參加的「應訴團隊」趕赴美國。一邊積極與美國政府保持溝通,一邊在公關公司的幫助下,與《財富》、《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進行交流,讓美國媒體認識真正的華為。

在華為的不懈努力下,一邊倒質疑華為的美國媒體中,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至2003年5月,美國媒體對華為及官司的正負報道實現了平衡。

2003年10月1日,雙方律師對源代碼的比對工作結束,結論是:華為的產品是「健康」的。10月2日,思科與華為達成和解。

因這場訴訟,華為在國際市場上聲名大振,其產品隨後贏得了眾多國際客戶的信賴。

從內憂外患、身患重病,到奮起反擊、愈挫愈強,任正非只用了短短兩年的時間。此後的華為,開始了堪稱勢不可擋的成長。

2010年,華為成為全球僅次於愛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設備製造商。

2012年7月,華為又躋身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僅次於三星和蘋果。

2013年,華為營收超越愛立信,在收入層面,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

而任正非卻選擇有意遠離聚光燈,帶領他的華為低調前行。

【狼性文化,惶者自居】

任正非有一句名言叫「惶者才能生存」,他不光自己唸叨,還把這句話推薦給了眾多華為人。

2000年,華為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任正非在內部發表了一篇《華為的冬天》,文章中大談危機和失敗: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

「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因為危機感,所以拚命,所以壓力巨大,於是我們看到了華為的加班文化,倡導狼性。

在華為早期創業階段有「牀墊文化」,員工沒有時間回家睡覺,辦公區備著牀墊,累了就躺下休息一會。

因為危機感,華為內部存在著奮鬥者承諾書這樣的東西。

內容寫著「員工在華為工作,自願放棄在公司工作期間的帶薪年休假和帶薪年休假工資,並且不會申請帶薪年休假,不申領帶薪年休假工資,即便在從公司離職後,我無權也不會要求公司支付之前未領的帶薪年休假工資。」

奮鬥者承諾書。

在華為,出差的時候你要麼坐早上9點前的飛機,要麼坐晚上6點後的,如果你工作時間坐飛機,是要通報批評的。

今年1月17日,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覺得除了困難,都是困難,沒有不困難。

一家處於風口浪尖的企業,時刻覺得自己第二天就要倒下,把企業的倒閉作為永恆的哲學命題。

正是憑藉著這種無所不在的危機感,華為一直以來都採取「防禦性戰略」,韜光養晦,未雨綢繆。

這具體表現在兩個項目上,分別是華為自主開發終端OS系統,以及華為對晶元的研究和投入。

任正非說:「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 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同樣的,我們在做高端晶元的時候,我並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晶元。我認為你們要儘可能的用他們的高端晶元,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

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害死我們……我們做操作系統,和做高端晶元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要知道,這是2012年的講話,彼時中美關係還在蜜月期,許多人認為任正非多慮了。

如今再度回顧,任正非被推至「戰略家」的高度。

【絕處求生,前路漫漫】

如今,華為又一次站在風口浪尖,美國的禁令和科技的博弈直指華為核心業務。

從1G空白、2G跟隨、3G參與、4G追趕,到5G領先,華為始終走在中國高端科技的最前列。

這樣的勢頭怎能不引起獨居科技殿堂最高寶座的美國的擔憂和打壓?

事實上,自2007年以來,美國對華為的圍獵就沒有停止過。

2007年華為擬收購美國3Com公司,受阻;

2010年收購摩托羅拉無線網路業務,受阻;

2011年收購美國3Leaf Systems,還是受到美國政府阻撓。

2018年4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議,禁止將提供給美國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補貼,用於購買華為和中興的設備。

今年,任正非更多地走向臺前,美國的「封鎖」也更加凌厲。

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美國只剩下技術封鎖這個路線,同時也是對中國企業的技術進行戰略試探。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宣佈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沒有美國政府的許可美國企業不能給華為供貨。

5月21日,美國又宣佈對華為禁令推遲90天實施。

5月21日上午,任正非身著藍色西裝,白色襯衫,一如既往地笑容可掬,精神矍鑠,出現在公眾面前。

現場,有關華為的所有熱點問題,任正非不迴避,不虛飾,坦誠、直率。

沒有人能夠體會到,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如今正承受著怎樣的壓力。

但任正非的客觀、冷靜與從容讓我們沒有理由質疑他將帶領華為渡過難關、殺出重圍的決心與信心。

任正非堅定地說:「過去這些年,我們要感謝美國公司,教會了我們走路,現在很多美國公司在幫我們說話,美國政治家低估了華為,我們早就準備好了。」

事實上,對於研發的投入,一直是華為的另一條護城河。

據華為方面透露: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華為自己的OS將可能面市。

任正非長期以來秉承的危機意識和深謀遠慮,在這一刻熠熠生輝。

結語

今天的任正非,不懼敵人,不懼巨頭對於城池的撕扯,就怕自己拳頭不夠硬。

他深知:有技術,不一定能成為最後的贏家,但沒有核心技術,一定無法成為世界級企業。

回過頭來看,任正非之所以不斷聲嘶力竭喊出「華為的冬天」,是因為他將幾十年侵入骨髓的人生苦難化作亦或慈悲亦或冷酷的執行力。

真正的英雄主義,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選擇熱愛生活。

苦難給予任正非的不止是飢餓和窮苦,還有鋼鐵的意志和無私的品格。

如今的華為前途未卜,但我們知道,任正非永遠不會倒下。

如果喜歡,請關注WX《實戰贏家》,持續輸出更多好內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