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由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主辦、北京協和醫院承辦的首屆中國重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術大會在京舉辦,來自全國的2000餘名重症醫學同道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次大會以“現象•數據”爲主題,內容聚焦重症患者臨牀表現背後的大數據,圍繞患者牀旁數據的獲取、分析和整合,探討如何讓客觀數據“說話”,助力重症患者的臨牀診療。近年來,醫學技術發展迅速,重症患者的監護由原來只能觀察心率、血壓、呼吸、體溫等大體生命體徵,發展到現在可以實現心、肺、腎、腦等多器官功能評價,患者牀旁儀器設備不斷增多,同一時段有近百項數據客觀呈現患者的生理狀態,不同時段數據的變化又可以描述患者的病情進展,每一位重症患者都是海量信息的集合體。因此,數據的整體管理有助於患者病情的清晰判斷和精準治療。

會上,隆雲教授指出,臨牀表現與醫療數據應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有的重症患者可能還沒出現臨牀表現,但數據的變化已提示患者將要出現問題了,這便是數據給出的診斷。但有時現象與數據又是分離的,一個患者表現爲出血,但所有的凝血指標都是好的,數據與現象不統一,這是重症醫學科醫生面臨的難題。因此,使用好重症大數據可以讓治療更加精準和迅速。

韓丁副院長與重症醫學科三代科主任合影,左起:隆雲、韓丁、陳德昌、劉大爲

基於重症大數據驅動的臨牀診療模式及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成爲重症醫學的重要發展方向。針對影響和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綜合徵,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正在嘗試將重症大數據開發成相應的診斷和治療流程,打造一個可以在牀旁輔助醫生和護士的人工智能醫生,通過多維度管理,讓重症患者更安全。

未來,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將通過學術交流、制定指南、統一標準等途徑,把分散在全國的醫學信息孤島連結起來,推動建立中國重症醫學大數據科研共享平臺。

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金小桃會長,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信息司毛羣安司長、統計信息中心張學高主任,北京醫學會金大鵬會長,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崔豔麗副會長,北京協和醫院韓丁副院長,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陳德昌教授(上海),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危重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馬朋林教授,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老主任陳德昌教授、重症醫學系主任劉大爲教授等領導和嘉賓出席大會並致辭。

大會同期舉辦了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重症醫學分會、標準化委員會成立大會,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隆雲教授當選爲首任主任委員,周翔副主任當選爲常委、祕書長。

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重症醫學分會、標準化委員會聘書頒發儀式

作者:董琳 趙明曦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