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首先是吸取父親鯀治水失敗的經驗教訓。

鯀治水不成功,問題出在哪呢?

首先,他的方法是不完善的。對於洪水,他採用「堵」的辦法。所謂的「堵」,按我的理解,應該是修築堤壩,把洪水限制在河道之內。古代有一句話,叫「水來土掩」,這個辦法,從理論上說,是符合當時治水的思維。問題在於用「堵」的辦法,對付一般的洪水可以,堯、舜時期的洪水乃是人類面臨過的最大洪災,那麼洪水的衝擊力,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人工土堤摧毀。

這裡我還是要說,鯀仍然是有功績的。因為他的治水實踐,至少積累了失敗的經驗教訓,沒有失敗的嘗試,就不可能有後來大禹治水的成功。

禹認真地研究了父親鯀治水失敗的經驗,認定用堵的辦法是行不通的,這是因為當時的工具太有限了,沒有鋼筋混凝土,堤壩建成後,還是鬆鬆垮垮的,根本無法抵禦洪水的衝擊。要怎麼辦呢?既然用堵的辦法不行,就用疏導的辦法,把洪水分流,分流到水少的區域。這個辦法看似簡單,實則困難重重,在工具那麼簡陋的年代,要人工疏通河道,談何容易!

要怎麼開始呢?首先要測量地形高低。因為水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的,要是新開挖的河道比原河道還要高,洪水是無法流出去的。疏導洪水後,會不會殃及疏導區的居民呢?這也要有測量的數據纔行。因此禹帶著一批人,翻山越嶺,拿著簡單的測量工具,在山川地帶測地形的高低,立起一根根標竿,計算從哪裡開挖水道最合適。這個工程量極其巨大,不要說古代,就是到今天,也算得上是巨大的工程。

由於責任重大,禹都是親歷親為,他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地。在平地他乘馬車,遇河流則搭船,在沼澤地帶用橇拉,在陡峭的山地則穿上特製的鞋,這種鞋上山時前齒短後齒長,下山則前齒長後齒短。勘測完畢後,便是大規模的治水,整個治水過程共耗費了十三年,範圍遍及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當然,當時還沒這些地名。其間開挖了許多水道與陸路,長年以來為患百姓的洪水災害終於得到了抑制。

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能做出如此偉大的事業,大禹不愧是「偉大的禹」。他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治水功績不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而且對中國的政治版圖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大禹治水之前,中國的版圖其實很模糊,當時也沒有什麼國界的概念。大禹治水,開水道陸路,凡此開拓過之地,實際上都成為帝國版圖之地,國家的概念更加明確了,難怪乎到了大禹的兒子時,一個嶄新的國家形成了。


舜繼堯位後,到各地巡查民情,發現鯀治水九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反而讓災情更嚴重,憤怒殺鯀。繼而命禹繼續治水。

禹接受父親堵水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歸流的辦法。他用神斧劈開荊山,讓黃龍助力挖河。他逢阻開山,遇溝添土,只知道忙著治水,三十歲了還沒有結婚娶妻,塗山氏深感敬佩,於是將女兒嫁給大禹。婚後的大禹仍然帶領人們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在一次開闢盧氏鐵嶺疏通水流時,大禹帶領黑熊開山,當妻子塗山氏前來送飯時,沒有發現丈夫,卻看到一隻黑熊,以為大禹被黑熊喫了,驚慌逃跑,熊急追。大禹為了保護妻子,也連忙追上去,剎那間妻子變成了石像,禹大聲呼喚,這時石像腹部裂開,禹從裡面抱出一個嬰兒,喚名啟。

禹在盧氏,先後疏通了五里川、朱陽關兩大盆地的河道,引老鸛河、淇河水入長江;又鑿開了山河口,使盧氏盆地的洪流歸入黃河,從而平定水患,保障了江、河中下游部族的安全,他也因治水有功,被公推為部落聯盟首領。

疏導洛河後,他用劍在山河口崖壁上刻下一個「雒」字,以作紀念。後人把禹新開的河溝叫做「大禹溝」,禹用過的石竈稱「禹王竈」,用過的臉盆稱「禹王盆」。並在金斗山腰建禹王廟,塑禹王像,以紀念大禹治理洪水的豐功偉績。


看看韓城抬神樓,行鼓威武,聲勢如壺口瀑布。

遙想當年連續暴雨十三年,荒水漫天,山西陝西本是一體,龍門山上水瀑布長年不退。大禹帶領治水大隊,衝到山頂想開劈一條導水渠。白天挖晚上又長了起來,原來水下山體由龍王所管,一但山體劈開,水位下降,海中魚羣就再難登上龍門山。在此人龍大戰,驚動了五湖四海。各路神仙出謀劃策,鑄九鼎降龍震怪,這些光腿露臂的好漢,抬著禹王作法。終於劈開龍門山,引水歸渠。


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也不敢休息。他親自率領老百姓風餐露宿,過家門而不入,整天在泥水裡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在治水過程中,大禹還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治理好土地,他開始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根據文獻記載和傳說中大禹治水發生的時間大概在公元前2500到2200年之間,在哪個時期,人類處於石器時代,全球人口都不超過100萬,可用於治水的勞動力不超過15萬。以15萬人,使用元始石器工具,忙100年,也不可能挖開一座山。所以,大禹治水的事情只有幾個可能。第一個可能,規模不大,但是影響很大。第二個可能,把大禹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件事情,就是很多部落都有治水這件事。第三個可能,是傳說中神,因為某些自然原因,水流變得順暢了,大家歸功於這個神。


大禹治水這個故事,婦孺皆知。要大家推翻目前的故事還是比較難,就按這個故事敘述為主,個人覺得沒什麼討論的餘地


傳說大禹的父親鯀,採取的方法是堵。加高圍堰和堤壩,但是失敗了,被舜斬首。禹接班後,採取疏的辦法。開通河道,清理淤塞,使水流平緩或束水沖淤。


請參加者評述為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