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與宣城小考

張清華

微信版第435期

01 韓愈與竇牟兄弟交友的時間

《祭竇司業文》因是祭亦師亦友(稱二兄)的長者竇牟,故用四字一韻正格。“惟君文行夙成,有聲江東,魁然厚重,長者之風。”“我之獲見,實自童蒙;既愛既勸,在麻之蓬。自視雛鷇,望君飛鴻;四十餘年,事如夢中。”竇牟,長慶二年卒,《祭文》亦寫於此時。長慶二年,韓愈年55歲,上推40年,爲15歲。童蒙者正是幼稚未識之時,韓愈時15歲,正可謂“童蒙”。從竇牟對韓愈“既愛既勸”和韓愈“自視雛鷇”看,確屬童年。

按韓愈《祭鄭夫人文》雲:“既克反葬,遭時艱難,百口偕行,避地江濆。”⑴ “遭時艱難”,指建中二年李希烈兵亂,建中三年大河南北兵亂頻仍,朱滔稱冀王,稱孤;田悅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李納稱齊王,各稱寡人。滔爲盟主,各置官署仿唐王朝。十二月,李希烈反,自稱天下都元帥,建興王。⑵戰火紛飛,民不了生。如韓愈《復志賦》所說:“值中原之有事兮,將就食於江之南。”⑶韓愈一家避居宣城,即在此時。建中三年,韓愈正好十五歲,與上推算正合。

韓愈貞元二年離家進京應試,算來他在宣城約五年。

02 韓氏別業始建的時間

《祭鄭夫人文》中“避地江濆”下廖注“家於宣城”,又在“爰來京師”下注:“貞元二年,公自宣州遊京師。”證明宣州宣城有韓愈家莊園。

宣城爲啥有韓家莊園,啥時侯置的這處莊園?沒有文獻記載。按情事推測:當在“安史之亂”時期。其時戰事多在兩河,而中原赤地千里,人多逃散外地,官宦、書香之家多避亂江南。韓愈歷代先人無在這裏活動的,只有他的父親仲卿在江南武昌、鄱陽一帶爲官,宣州一帶政治穩定,文化氛圍濃。所以其兄成年後常在上元一帶遊學,且與文人名家交友。

當時李華、蕭穎士有文名,韓會與其叔雲卿俱爲蕭、李愛獎,與其黨李紓、柳識、崔佑甫、皇甫冉、謝良弼、朱巨川並遊。會首與樑肅變文格綺豔、無道德之實的時文爲古文,作《文衡》一篇,入王銍所撰《韓會傳》。傳雲:“永泰中(僅1年,在建中前),去率崔造、盧東美、張正則居上元及江淮間,好言當世事,自謂有王佐材,以道德文學伏一世,大夫士謂之‘四夔’。”⑷又李肇《唐國史補》卷下《韓會歌妙絕》亦記韓會與“四夔”事。可見江淮間的上元和宣州是韓會常遊處的地方。其嫂鄭氏也當隨韓會生活在這裏,或者家就住在宣城,熟悉這裏的情況。這爲韓愈遊學、與世交往營造了很好的環境。.

03 韓愈從學與交友

《嶽陽樓別竇司直》詩云:“主人孩童舊,握手乍忻悵。憐我竄逐歸,相見得無恙。……歡窮悲心生,婉孌不能忘。念昔始讀書,志欲幹霸王,屠龍破千金,爲藝亦云亢。”⑸

《唐故國子司業竇公墓誌銘》雲:“皇考叔向,官至左拾遺、溧水令,贈工部尚書。尚書於大曆初,名能爲詩文。及公爲文,亦最長於詩。孝謹厚重,舉進士第,佐六府五公,八遷至檢校虞部郎中。元和五年,真拜尚書虞部郎中。轉洛陽令、都官郎中,澤州刺史,以至司業,年74,長慶二年二月丙寅,以疾卒。”⑹

國子司業即竇牟,父叔向,官至左拾遺、溧水令。大曆初,名能爲詩文,及公爲文,亦最長於詩。牟一兄三弟,常、羣、庠、鞏。常大曆十四年進士。羣以處士隱居毗陵,拜左拾遺。

愈少公十九歲,“以童子得見,於今四十年,始以師視公,而終以兄事焉。公待我一以朋友,不以幼壯先後致異,君可謂文行君子矣。”按四十年推算,韓愈長慶二年55歲,則當時爲15歲,與《祭文》合。韓愈“念昔始讀書,志欲幹霸王,屠龍破千金,爲藝亦云亢。”亦當受其兄會及竇氏兄弟的影響。

按竇牟生於天寶八年,貞元二年中進士,時牟38歲,韓愈19歲。牟父叔向大曆初有詩名,其爲溧水令當在大曆末至建中、貞元初,竇牟兄弟亦當隨父在溧水一帶讀書、遊學。按《元和郡縣圖志》卷28,“江南道四”,宣州管州三:宣州、歙州、池州。管縣十,宣城爲宣州府所在地,溧水乃宣州屬縣,南至州僅245裏。北臨潤州,距潤州府亦僅二百餘裏。⑺這一帶是江南經濟、文化中心。時公在宣城,牟在溧水,正可以牟爲師,從其遊學交友。關於韓愈從學及與竇氏兄弟交遊的詳細情況,可以參閱我《論韓愈》一書下卷《中原戰亂,避地江濆》一節。

從以上的考查和分析看,韓氏別業在宣城,建中三年至貞元二年韓愈在宣城讀書、遊學、交友,宣城成爲韓愈一生成長的關鍵之地。

注:

⑴ 北京,中國書店1991年6月第1版,據1935年世界書局本影印《韓昌黎全集》卷23,第324頁。

⑵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韓學研究》下冊《韓愈年譜匯證》第31頁。

⑶ 同注⑴《韓昌黎全集》卷1,第3頁。

⑷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1959年12月第1版,清陳鴻墀纂《全唐文紀事》卷39“表揚”,第504頁。

⑸ 同注⑴《韓昌黎全集》卷2,第36頁。

⑹ 同注⑴《韓昌黎全集》卷33,第413、414頁。

⑺ 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9月第1版,唐李吉甫撰,賈次君點校《元和郡縣圖志》,第680、681頁。

(作者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會長)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