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4月14日電(記者閔捷)汽車行駛在港珠澳大橋上,一條美麗的弧線伸向海的對面。40分鐘之後,珠海海濱建築羣的輪廓依稀出現在海岸線上,越來越清晰。

由新任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率領的香港美協大灣區文化行參訪團,近日赴廣東珠海、肇慶參訪、寫生。14位藝術家大多是第一次體驗經港珠澳大橋去珠海,對大橋的設計和便捷讚不絕口,爲期三天的文化藝術之旅也由此開始。

珠海採風 同行交流擦出火花

一大一小、兩座白色的貝殼形建築坐落在海島上。這是香港美協一行參訪的第一站——珠海大劇院。

“歡迎歡迎!”在珠海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翟名及劇院工作人員的引領下,香港藝術家們走進有1550個座位的歌劇院,站上“品”字形的巨大舞臺。現代感十足的藝術氛圍,給香港藝術家們留下深刻印象。

翟名錶示,珠港兩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希望珠港兩地美術界在辦展交流和人才培養上探索合作機制,並形成常態。

珠海是著名版畫家古元的故鄉。古元美術館坐落在香洲區梅華東路,是珠海市第一座市立美術館,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館內收藏了古元先生捐贈給珠海市政府的版畫原作105幅,以及水彩畫作品等。

早年曾創作過版畫的香港畫家沈平在古元的版畫前凝神觀賞,對古元先生精湛的木刻技法大爲讚賞。

林天行和古元美術館館長劉春潮在座談會當場商定,將於今年10月中下旬在這裏舉行香港美協會員展。該展覽除在古元美術館展出外,還將亮相珠海大劇院展廳,與珠海市民見面。

林天行表示,這是新一屆香港美協組建後舉辦的第一個活動,參訪第一天的旅程非常充實,實地察看了兩處展覽場地,並確定了展出檔期。同行交流擦出火花,感受到珠海市政府相關部門對藝術非常重視,並做了很多工作。

肇慶寫生 發現“世外桃源”

4月10日晚上,香港美協一行抵達此行的第二站——肇慶,夜宿位於鼎湖山後山的同古山居寫生基地。

山裏的夜晚格外寂靜,一彎新月掛在山谷的夜空中,溪水聲、蛙聲、鳥鳴、蟬鳴合奏成山間夜曲。香港藝術家們與早已等候於此的肇慶藝術家們會合。雖說是初次見面,但藝術之心彼此問候卻像是久別重逢,場面親切溫馨。

第二天一早,畫家們就在山莊裏各自選景、寫生:小橋連廊、紅磚灰瓦、古樹芭蕉,還有水流湍急的小溪,紛紛入畫。香港畫家們感嘆:這裏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觀,真像是一座“世外桃源”。

肇慶本地的畫家們也參與到寫生活動中來。肇慶市中國畫學會會長莫肇生表示,這次我們跟香港藝術家交流,發現他們既有中國傳統的藝術成分在裏面,又有對國際藝術的吸收和各種藝術上的交流,他們把這種藝術的信息帶給我們,對我們肇慶美術界也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林天行表示,這是香港美協第一次來肇慶,這裏山明水秀、鳥語花香,非常適合療養、居住、寫生,以後還計劃組織香港美協的會員來這裏交流,加強兩地藝術交往。

當日下午,香港藝術家們前往鼎湖山國家森林公園遊覽。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首。鼎湖山穿越北迴歸線,植被茂盛、類型豐富。最讓藝術家們感到驚豔的,是山頂的一潭碧水,清澈、靈動、剔透,有的畫家情不自禁地又拿起了畫筆……

七星巖流連 親近“嶺南山水”

4月12日清晨,天空中飄來淅淅瀝瀝的小雨。香港美協一行在雨中感受了“詩意的七星巖”。

七星巖位於肇慶市區,因七座石灰岩峯排列如北斗七星而得名。景區內的摩崖石刻是嶺南地區保存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羣,唐、宋、元、明、清以及當代名家名人的詩題刻在溶洞巖壁上,大大小小、各種字體的紅色碑刻在巖壁上交相輝映,蔚爲壯觀。

看到湖光山色,很多畫家又拿出筆墨、顏料在微雨中寫生。陪同參訪的肇慶畫院院長謝曙光介紹,肇慶是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著名畫家黎雄才的故鄉,鼎湖山、七星巖是他重要的創作基地,被稱爲“黎家山水”的很多山水畫作品就取材於此。

肇慶美術館館長羅秋帆說,改革開放初期,黎雄才、關山月等畫家在廣州,趙少昂、楊善深等畫家在香港,他們合作創作了一批高質量的作品。他表示,大灣區規劃綱要出臺後,兩地互動會更多,通過寫生、展覽、觀摩進行溝通交流是非常好的合作方式。

三天的行程轉眼就到了尾聲。林天行臨別時說,香港美協此行非常圓滿,回港之後要拿出能代表香港的、有時代精神的好作品,於10月中下旬再來辦展、交流。

作者:閔捷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