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黃河流域,我們現在所用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我們的祖先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

黃河流域的農耕文明的時間,比長江流域及中國其他地方都要早很多。在我國歷史上中央王朝多以黃河邊為都城,歷史上無論哪個封建王朝,以農為本都是國之根本,因此根據農諺總結出來的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時。放在三十年前還能用,現在由於氣候變暖,小麥低肥充足,秋分種小麥有點早(小編老家淮北地區渦陽的)。

農諺是我們祖先流傳下來智慧的結晶,長期在生產勞動中摸索的,對指導農業生產有一定的幫助。

說的不周的地方,歡迎補充!


感謝邀請:關注【小農人張春】我們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二十四節氣諺語不同於工、商行業的諺語,它不但有相當強的時間性,同時又有較強的地域性。河北省北部平原地區,對小麥播種適期有"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之說。而河南中部平原地區對小麥播種適期則有"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時這個諺語主要是指的是黃淮流域,主要包括華北平原的南部,河南省東部、山東省大部,以及安徽省、江蘇省淮河以北等地區。

其實這個諺語在二十年以前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變化,秋季溫度不斷提高,現在秋分麥子正當時也有點不合時宜了,因為這個時候播種小麥很容易出現旺長,分櫱過多等現象,甚至有的年份會出現冬前拔節的現象。

所以,諺語雖然有道理,但是也不能墨守成規,應該根據溫度變化而採取合理的播種時機。


謝謝邀請。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是指華北平原南部,包括我們沂蒙山區。

記得我小時候,生產隊長利用晚上時間,召集全體社員在場院里召開"三秋大會戰"(即秋收秋耕秋種,收割莊稼,深耕土地,播種小麥)動員大會,開場白就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希望社員們鼓足幹勁,抓緊秋收,種適時麥,爭取秋分這天就開播下種,明年有個好收成"!那陣勢慷慨激昂,台下呼聲一片。

現在隨著地球氣候轉暖,秋分種麥就有點早了,我們都是種寒露麥,有的年份秋分還很熱,會導致麥苗瘋長,還有的過早出現拔節,影響來年小麥產量。諺語雖然有道理,但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因時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默守成規。


東北、華北地區 9月8日是白露節.白露表示夜間出現露,古人稱為白露.露的出現表明氣溫漸低,空氣濕度較大.據統計,長春、北京、西安等地8月份候氣溫降低值都不到1℃,而進人9月份後大多數已達到或超過1℃,這說明到白露節時氣溫降低的速度加快,人們已普遍感到天氣變涼了.所以,白露時尚在東北北部的≥10℃終日線,在一個月內迅速南移至瀋陽、長春、北京、太原、銀川一線.


謝謝,這個問題也不是絕對的,分地區,象長江流域,現在種小麥的時間應該是寒露前後,另外,現在農業用的都是化肥,即速效肥,所以應該因地、因時制宜,不要死搬硬套。


你這個沒聽過,我們那是,秋分早 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安徽河南山東一些地方,家鄉就流行這句諺語,說的很有道理,種麥的時候都會參照這句古話,家鄉安徽


應該是指華北平原的北中部,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山西、陝西、河北、山東和河南的北部


按節氣適合山東 河南 河北 江蘇地區,現在的天氣有時中秋節還挺熱的,今年按節氣播種年前小麥旺長過高,會影響明年小麥產量的,所以最適合播種期也得看當地的氣溫而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