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酒頭條

南有茅臺,可北還有皇臺嗎?

4月11日、12日,*ST皇臺連續發佈多公告,涵蓋了董事、高管辭職、權益變動、2018年業績快報、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可能被在暫停上市風險提示等內容。

其中,最大的“壞消息”是*ST皇臺2018年淨利潤爲-8675.28萬元,雖然同比減虧53.76%,但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規則,公司股票在年報披露後面臨被暫停上市風險。

*ST皇臺迎來了盛達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甘肅西部資產公司舉牌,目前已經佔總股本的19.9%,算上之前的北京鼎泰亨通、上海厚豐投資、新疆潤信通股權投資公司,這已經是*ST皇臺控股股東的又一次變化。

讓人不理解的是,*ST皇臺如此多的壞消息似乎沒有影響部分股東的熱情。4月12日,*ST皇臺股價一度漲停,但即便如此,股價也只有6.67元,市值不足12億,與當年“齊名”的貴州茅臺相比,早已經不值一提。

“南有茅臺,北曾有皇臺”

雖然皇臺酒業早已經淡出很多業內人的視線,但這並不能抹殺其歷史輝煌,這一點從皇臺酒業廣爲宣傳的“南有茅臺,北有皇臺”廣告語可見一斑。

對於該廣告語的出處,皇臺酒業原總經理屈平原在接受某行業媒體專訪時曾表示,這句話一方面來自領導人對企業的題詞和勉勵,又是歷史事實:在第二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皇臺與茅臺雙雙榮獲特別金獎。

需要指出的是,本屆評選含金量其實不低。

據皇臺實業集團原董事長、總經理張力黨2000年發表在甘肅日報的文章回顧,當時由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輕工總會等7部門,在全國4萬多個釀酒企業報名參加國際酒類評獎的128戶大中型釀酒企業中,篩選了68戶企業的86種產品參加評選。

皇臺酒廠正是其中之一。最終,茅臺、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皇臺、孔府家、青島啤酒、紹興黃酒8家企業獲得特別金獎。其實,能夠代表“中國酒”參評,也說明了皇臺酒業彼時的實力。

媒體報道顯示,皇臺酒廠1985年“全部靠貸款”才破土動工,1988年才驗收投產,完全沒有其他“名酒”的基礎,但到1993年之後,已入選中國飲料製造業最佳經濟效益500強之一,位列全國大型一檔企業和國家一級釀造企業。

2000年,皇臺酒業上市,貴州茅臺也是在次年才完成上市。高峯期,皇臺酒業擁有1萬噸固態法白酒、1萬噸優質葡萄酒產能,甚至曾向其他品牌葡萄酒提供葡萄原汁,市場一度覆蓋全國10多個省市區,並且在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地有銷售。

曾有皇臺酒業老員工回憶,上世紀90年代,爲了拉一箱皇臺酒,需要排隊七天,90年代的北大畢業生進入皇臺酒業都要託關係。可以說,曾經的皇臺酒業,憑藉自己的努力拿到了一副好牌。

好牌打爛,禍起蕭牆?

從當初的風光無限,到如今跌落神壇,皇臺酒業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

其實,皇臺酒業上市之初的理念並不落後,例如上市之初其就曾謀劃以合資方式,進入變性燃料乙醇領域,彼時這一前景被看好的環保、節能領域,尚無較多大競爭對手,因此有機會。最後卻高管涉嫌“違規”參與其中以及運作等問題,而擱置。

這也從一個側面透露了後來困擾皇臺酒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控制權之爭。

皇臺酒廠2003年改制過程中,老廠長張景發通過股權拍賣、資產置換等運作方式,讓兒子張力鑫控制的北京鼎泰亨通公司成爲第二大股東。這種操作方式,在90年代的國企改革中十分常見。

這層“父子關係”是在兩年之後才以“事情人員掉誤”的名義正式披露,而2008年張景發去世之後,張氏家族內部便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奪遺產中,甚至鬧上法庭。最終經判決,張景發所持的股票被判給了5個人,張力鑫失去皇臺酒業的控制權。

據媒體報道,有已離職的皇臺員工回憶,當時酒出不了廠門,大兒子要發貨,三兒子派人守門;三兒子要發貨,大兒子派人守門。爲此曾爆發多起暴力事件,員工工資被拖欠也無心工作。

然而,就是在訴訟期間,北京鼎泰亨通公司將股權轉讓給了上海厚豐投資公司,後者受讓19.6%股權成爲新第一大股東。由於其他張家代表不接受轉讓結果,且上海厚豐投資和第二大股東北京皇臺13.9%佔股接近,隨後“纏鬥”開始。

2014年、2015年,皇臺酒業都曾謀劃定增或募資,但都被二股東被北京皇臺否決,而上海厚豐投資也曾提起仲裁申請,皇臺商貿和皇臺集團更是多次將皇臺酒業告上法庭,訴訟金額高達幾億元。

正是這種“內鬥”和股東之間的“隔閡”,直接導致了皇臺酒業後來幾次謀求重振雄風,都以失敗告終。

4次被ST的“鐵帽子王”,歷經保殼續命之後路在何方?

提起皇臺酒業,有財經媒體冠以“鐵帽子王”稱號,以表達其4次ST,屢屢保殼續命,結果“帽子帶了摘,摘了帶”。

2004年、2009年、2015年、2018年,皇臺酒業4次由於連續兩年發生虧損,被"退市風險警示"戴上“ST”帽子,而前3次都是通過“保殼續命”,直至如今的“保殼”幾乎無望。

從皇臺酒業上市的前10年來看,這恰恰是白酒黃金十年,一衆白酒企業快速做大做強,皇臺酒業卻在“內鬥”中錯過了這一機遇,主業建樹不多,且受到來自省內外品牌的競爭。

及至2012年開始的行業深度調整,皇臺酒業直接受到重創,但仍“掙扎自救”。2014年,皇臺酒業計劃與瀏陽河酒重組,結果因爲自身官司纏身,加上瀏陽河酒業被曝出資金鍊斷裂,最終未能成功。

2015年,上海厚豐完成股權變更,新疆潤信通股權投資公司進入。然而,在衆多企業積極調整適應市場同時,皇臺酒業卻“看好中國番茄產業的發展空間和行業整合前景”,投身想打造“番茄大王”,結果短短一年番茄產業即虧損1000多萬。

同年,爲了摘掉ST帽子,皇臺酒業虛構了協會專項補助,實現“扭虧”,解除暫停上市風險,但最終被曝光,不僅被證監會處罰,也招致投資者訴訟數千萬賠償。

2016年末,感覺到番茄業務不振的皇臺酒業最終決定“專注做強主營業務”,將番茄公司全部股權轉讓。然而就在短短幾個月之後又“變卦”,計劃將虧損嚴重的白酒業務相關的資產出售給上海厚豐投資”,最後主動終止。

“病急亂投醫”的皇臺酒業甚至將目光鎖定“遊戲”,計劃與遊戲類公司飛流九天重組,結果泡湯,後又計劃進入幼兒園課程開發與運營的教育領域,並出售子公司涼州皇臺葡萄酒、唐之彩公司,但由於上海厚豐投資內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尚未按要求支付轉讓款,未能成行。

在“保殼”的過程中,皇臺酒業也訴訟不斷,僅2018年即收到多達幾十份訴訟,面臨鉅額賠償,同時高管也頻頻離職,從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董祕,到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等等,幾次出現高管離職潮,這都讓皇臺酒業“疲於應付”。

好消息是,新控股股東盛達集團的到來或爲皇臺酒業“打開一扇窗”。這個甘肅本土企業,集金融投資、資產管理、保健醫療、礦業開發、建築地產、文化旅遊、貴金屬加工爲一體。2017年營業收入24.07億元,淨利潤7.61億元,盛達集團正在向酒類文化、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拓展,或給皇臺酒業重整主業的機會。

與古代好多癡迷“長生不老”的皇帝荒廢了朝政一樣,過去的皇臺酒業爲了“續命保殼”疲於奔命,再沒有心思放在渠道、品牌與產品建設和上,如今甘肅大本營市場上都少見產品。

4月12日發佈的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ST皇臺2018年實現營收2548.34萬元,同比下滑46.47%。這一成績,剛剛過規模以上企業的門檻,甚至不如很多地區一家縣級酒企的營收。

無論接下來能否保殼、賣殼,或者新任控股股東“賦能”,在競爭激烈的白酒市場,留給皇臺酒業“翻盤”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掌握50萬億的機構,他們在買什麼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