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國不僅僅是一位普通的太監,他還是唐朝歷史上第一位宰相太監,甚至被封為君王。他不僅殺掉了皇后,還嚇死了唐肅宗。為何宦官李輔國能夠有如此大的神通呢?

李輔國輔佐唐肅宗李亨登基,深得李亨信任。

要說李輔國過去還是有些功勞的,當時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帶著一大幫子人說是要逃到四川避難。但是中原戰事也需要有人主持,所以太子李亨主動請命,離開唐玄宗前往靈武。

當時他所帶走的就有李輔國,李輔國在靈武慫恿李亨主動登基,這是一件大功勞。因為除了李亨以外,其他幾位散落在民間的皇子也想捷足先登。

李亨登基以後,得到了節度使郭子儀的支持,從而站穩了腳跟。不過相對於郭子儀來說,李亨更加信任李輔國。因為李輔國相當於他的內臣,一直都在為李亨的私事著想。而郭子儀等猛將,那是大唐的將領,所考慮的永遠是大唐的興衰。

宰臣百司,不時奏事,皆因輔國上決。常在銀台門受事,置察事子數十人,官吏有小過,無不伺知,即加推訊。府縣按鞫,三司制獄,必詣輔國取決,隨意區分,皆稱制敕,無敢異議者。每出則甲士數百人衛從。中貴人不敢呼其官,但呼五郎。---《舊唐書》

為什麼宦官總是能夠當權,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這裡。所以李輔國被唐肅宗一再提拔,奈何他只是一個太監,所以再怎麼提拔,官爵是上不來了。

等到安史之亂被平定以後,李輔國便成了權傾朝野的大宦官,唐肅宗念他一直為自己著想,所以將軍政大權基本上都交給了李輔國來打理,從此朝廷上下便都要聽從李輔國的調遣。

最嚴重的時候,皇帝的任何一封詔書,都必須要有李輔國的簽字,才能發出去,而且大臣們的奏章也必須要先經過李輔國的批閱才能轉交給唐肅宗。

李輔國成為帝國第一任宦官宰相,掌握天下節度使任命權。

李輔國是比較會折騰的人,他前期通過對唐肅宗的一片真心,獲得了唐肅宗的信任,從而能夠權傾朝野。但是這種權力能夠維持多久呢?如果唐肅宗病死了,那自己的地位是否就會一落千丈了呢?

他當然要思考這些問題,為自己留條後路總是不會錯的。所以李輔國主動申請,希望能夠成為帝國宰相,結果遭到了宰相蕭華的嚴重反對。

宰相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職位,一個太監有什麼資格能做?即使李輔國是權傾朝野的權臣,也不可以登上宰相的大位。

肅宗密謂宰臣蕭華曰:「輔國欲帶平章事,卿等欲有章薦,信乎?」華不對。問裴冕,曰:「初無此事,吾臂可截,宰相不可得也。」華復入奏,上喜曰:「冕固堪大用。」輔國銜之。寶應元年四月,肅宗寢疾,宰臣等不可謁見,輔國誣奏華專權,請黜之。上不許,輔國固請不已。乃罷華知政事,守禮部尚書。及帝崩,華竟被斥逐。---《舊唐書》

李輔國為了報復蕭華,立刻在唐肅宗身邊說蕭華的壞話,最終唐肅宗將蕭華趕了出去。李輔國不僅成了唐王朝的宰相,而且對節度使有任命權。

節度使是唐朝最心痛的地方,雖然河朔各路節度使並不聽從唐王朝的號令,但是江南各地節度使還是受到唐王朝節制的。這些節度使也不像河朔節度使那樣,可以世襲,所以是唐王朝來任命的。

節度使的任命權落在了李輔國手裡,那他培植自己黨羽的機會可就多了很多。也正是利用這段時間,他穩定了自己在唐王朝中的地位,就算是唐肅宗對他不滿,也不能把他怎麼樣了。

李輔國發動政變,殺害皇后嚇死唐肅宗。

唐玄宗的去世,對唐肅宗的打擊還是比較大的,所以他也一病不起。這個時候宮中的事務都是張皇后在打理,這位張皇后一直不喜歡太子李豫,所以想要廢掉太子,改立越王李係為太子。

這個時候張皇后為了試探李豫,就把李豫叫到宮中,說李輔國這個人飛揚跋扈,手握重兵,必須要滅了。李豫又不是傻瓜,一個張皇后,手裡無病無權,拿什麼跟權傾朝野的李輔國斗呢?

所以李豫假借唐肅宗病重的原因,不宜大動干戈,所以拒絕了這件事。張皇后無奈之下只好自己動手,她剛準備好兩百多親兵,這個消息就被李輔國給知道了。

李輔國當機立斷,立刻帶著大軍沖入皇宮,揚言要清君側。張皇后發了瘋似的躲到了唐肅宗李亨身邊,希望李亨能夠救他一命。

李亨當時病重,哪裡想到會發生這檔子事,所以氣急敗壞,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這個時候李輔國已經帶人衝進了唐肅宗的住處,他們抓到了張皇后當場給打死了。可能是認為李輔國要造反,唐肅宗驚恐不已,結果被李輔國給活活嚇死了。這也是唐朝第一個被嚇死的皇帝。

結局:李輔國對唐代宗有擁立之功,卻被唐代宗誅殺。

唐肅宗死後,唐代宗李豫上台。李豫不是傻瓜,他知道李輔國是一個飛揚跋扈之人,而且手握重兵,不能輕易消滅。

所以李豫剛上台還是處處都順著李輔國,畢竟自己能夠當上皇帝,跟李輔國的相助是脫不了干係的。結果李輔國卻越來越猖狂,他直接告訴唐代宗,宮裡的事情由皇帝來做主,這宮外的事情那就由他自己來做主了。

程元振欲奪其權,請上漸加禁制,乘其有間,乃罷輔國判元帥行軍事,其閑廄已下使名,並分授諸貴,仍移居外。輔國始懼,茫然失據。詔進封博陸王,罷中書令,許朝朔望。輔國欲入中書修謝表,閽吏止之曰:「尚父罷相,不合復入此門。」乃氣憤而言曰:「老奴死罪,事朗君不了,請於地下事先帝。」上猶優詔答之。十月十八日夜,盜入輔國第,殺輔國,攜首臂而去。詔刻木首葬之,仍贈太傅。---《舊唐書》

這件事李豫表面上不惱怒,可是憤怒的心情已經達到了極點。但是跟李輔國硬碰硬是不現實的,李豫沒這麼大的本事。所以李豫選擇曲線救國,他表面上尊奉李輔國為尚父,相當於周武王和姜子牙的關係。

背地裡卻開始找人逐漸奪取了禁軍的軍權,得到軍權以後,不等李輔國反應過來,就立刻晉封李輔國為博陸郡王。在太監里,李輔國也算是最牛的一個了,做了宰相又被封王,天下哪裡還有第二個呢?

可是李輔國忘記了一點,他被封王以後,實權官職也緊跟著被唐代宗奪走了。沒有實權官職的李輔國,終究還是被唐肅宗給暗殺了。不過唐代宗為了安撫李輔國的舊部,依舊給予了李復國厚葬,追贈他為太師,表示不會追究那些跟他同謀的人。

參考資料:《舊唐書》


其時的李亨真的只剩眼睜睜了,他在李輔國殺自己老婆張皇后的前一年,已經重病纏身,命太子李豫監國,宦官李輔國大權在握,也因他病重,才會發生李輔國殺皇后的事,張皇后與太子不和,怕李亨死後自己失勢,打算另立李係為太子,可以控制朝政,在唐肅宗即將病死時發動政變,召太子李豫進宮把他除掉。李輔國得到程元振的密報,果斷與張皇后劃清界限,幫助李豫度過難關,把張皇后幽閉至死,政變當夜,肅宗即病死,連清算李輔國的機會都沒有。

對於李輔國為什麼與張皇后狼狽為奸半輩子,會臨陣倒戈幫了李豫,很多人覺得疑惑不解,其實也沒有啥大不了的秘密,皇帝重用太監宦官,一般都是朝臣或外藩勢大權勢重,難以制約,認為身邊人忠心可信,可託大事,用來作為棋子制衡權臣,很多時候,宦官就藉此機會向上爬,變成另一股禍亂國家天下的勢力。中唐安史之變後的政局長期陷於這種怪圈,李輔國是先行者。太監宦官無後代子女,做事更加無所顧忌,忠孝節義倫理道理他們不放心上,大多隻求利益。

李豫作為太子,在安史之亂中,以天下兵馬元帥名義先後收復長安、洛陽,在民間頗有名聲,也得到朝臣的擁護,而張皇后一黨多是姦邪之輩,經不住大事,在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和前期準備,張皇后要換太子是異想天開,作為官場老痞子的李輔國馬上判斷出走勢,倒到勝算高的一方,一來推動發展輕而易舉,二來有擁立之功,新皇也不敢不重用他。如果擁立李系,風險過大,回報也不過如此,所以,就向張皇后動手了。

李亨在玄宗時,太子當得戰戰兢兢,提防忌憚兩任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連老婆韋氏也被中傷而被逼離婚,專寵張良娣就是後來的張皇后,其時夫妻二人同心,同受苦難,安史之亂時,張良娣和李輔國力勸李亨乘時取利,在馬嵬逼殺楊國忠楊貴妃兄妹,又在靈武擁立肅宗上位,尊玄宗為太上皇,襄助之功不可抹滅。

待到太上皇玄宗回京,張皇后便與李輔國一道,迎合肅宗顧忌父親影響力的心理,與李輔國勾結,在禁中把持權利,干預政事,做出迫遷太上皇於西宮等事,把玄宗的父子關係搞得很僵,而又與太子李豫不和,怕李豫上位失了權勢,打算政變廢掉太子,被掌握禁軍大權的李輔國捅了一刀,反被廢為庶人,幽囚而死。


李輔國殺死張皇后的那天晚上,唐肅宗李亨也因為病重駕崩。那天晚上是不安寧的,皇宮正在發生一場政變,張皇后想要廢太子李豫,該立越王李系,雙方局勢緊張。太監李輔國是李豫的人,殺死張皇后勢在必行。唐肅宗李亨重病在床,身邊不是張皇后就是李輔國的人,他這個皇帝形同虛設,他也只能夠眼睜睜地看著李輔國將自己的皇后當場斬殺。如果唐肅宗沒有卧病在床,在他看清楚張皇后的野心後,估計會代替李輔國處死張皇后。

太監李輔國和張皇后的關係挺有意思的,兩人先是盟友,後是政敵。李輔國一直以來就是唐肅宗李亨的心腹,肅宗即位後,更是將軍政大事都交給了李輔國。李輔國可謂是權傾朝野,國家大事都需要先經過他再向唐肅宗李亨稟報,他能夠在朝中為所欲為,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張皇后內外勾結,把持朝政。

張皇后是一個頗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她想要在肅宗病重期間篡位,同時誅殺李輔國。兩人原本是因為利益關係狼狽為奸,現在卻成為了敵人。李輔國不傻,他當機立斷選擇轉投太子李豫。在張皇后發動政變當晚,李輔國先得到消息,不僅將李豫保護的好好地,還剷除了張皇后一黨,在新帝面前立了個大功。


熟悉唐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李亨其實並不是一個合適的皇帝,李亨能夠當上皇帝,有一部分運氣在裡面,李亨在做太子的時候懂得低調,不出風頭,從而躲過了唐玄宗的猜疑,再加上安史之亂的爆發,李亨得以有機會提前當皇帝,大唐是爛在了唐玄宗手裡,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局勢還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是李亨在一些是軍隊將領的慫恿下,加上對楊國忠,楊貴妃的不滿,策划了馬嵬兵變,本來想將唐玄宗一起解決,沒想到陳玄禮只是針對楊貴妃和楊國忠,忠於唐玄宗,所以唐玄宗的命是保住了,李亨和唐玄宗就分兵了,李亨在將領的擁護下載靈武稱帝,尊在四川的唐玄宗為太上皇。

1、任用李輔國、程元振等太監掌握軍權

在李亨當皇帝的過程中,太監出力不少,李亨本來就不是雄才大略的主,對於權力和軍隊並沒有完全掌控,只能通過太監來進行控制,這就造成唐朝後期太監干政嚴重,甚至可以廢立皇帝,而李輔國則實際掌握了當時的軍權。

2、縱容張皇后干政

為了制衡太監,李亨縱容張皇后干政,但是張皇后卻跟李輔國沆瀣一氣,操縱朝政,朝廷上烏煙瘴氣

但是張皇后和李輔國在太子人選上出現分歧,張皇后想廢掉李亨立李系,而李輔國則支撐李豫,鬥爭一時白熱化,而這個時候的李亨則病重。

最終太子李豫在李輔國的擁護下,逮捕了張皇后,殺越王系、兗王僴。當夜,唐肅宗病死,時年五十二歲。

病重的李亨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李輔國殺死張皇后而無能為力。


唐朝中晚期是太監亂政最為猖獗的歷史時期,他們拉幫結派、結黨營私,踐踏朝綱,禍害忠良,囂張跋扈,肆無忌憚,甚至還能直接廢立皇帝,李輔國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掌管著軍政大權,非常的牛逼,竟然敢當著皇帝李亨的面對皇后動粗,從而導致李亨被活活嚇死。(李亨劇照)


在李亨還是太子的時候,張皇后那時候就被選為了良娣,張良娣容貌非常出色,身體豐腴,而且非常聰明伶俐,李亨也十分寵愛她。

李亨的太子之位是在前太子被人誣陷後遭到唐玄宗的殺害而得來的,因此李亨每天都生活的戰戰兢兢,唯恐權臣李林甫給他誣陷、扣屎盆子,他的前兩任良娣都是因為其家族有謀反嫌疑,李亨為了撇清關係,而將她們掃地出門。

張良娣很聰明,為了保護李亨和自己,就告訴李亨不要和如何大臣有來往,另一方面她又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不留任何人侍候,以免被李林甫抓到把柄。

李林甫死後,李亨和張良娣還沒來得及喘息,就爆發了安史之亂,他們不得不隨著唐玄宗一起外逃。


李輔國原本是一個主管宮廷馬匹簿籍的小太監,後來拜在了大太監高士力的門下,逐漸起勢,被派去服侍太子李亨,李輔國為人巧媚,辦事謹慎,不真厲害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風波,深得李亨的信任,視其為心腹。(李輔國劇照)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倉皇逃往成都避難,而李亨在李輔國的勸說下,北上靈武稱帝,李亨登基後,封張良娣為皇后,因為感激李輔國,便將國家大事及禁軍統領權都委託給了他。
由於唐肅宗李亨一直致力於平叛,解決各種政治經濟體制上的毛病,無暇顧及後宮及宦官勢力的膨脹,重用李輔國等人掌管軍政大權,後宮中獨寵張皇后,無視後宮不得干政,縱容她處理政事,這也為他的慘死和唐朝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公元762年,李亨已患病多日,朝政都交給張皇后和李輔國去處理,張皇后的慾望很強,她打理朝政後,就想要做第二個武則天。

而李輔國在掌握軍政大權後也露出了貪婪的本性,他與野心強大的張皇后結成同盟,同盟聯手干預朝政,排除異己,李輔國的權勢大到連皇帝下發的詔書都要他的簽字才能施行。(張皇后劇照)


張皇后本想廢除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自己的兒子都短命,幾年之內都死了,就決定改立越王李係為儲君,同時她也十分痛恨李輔國的專權,想借李系的衛隊除掉李輔國。

張皇后的計劃尚未落實,便被李輔國的黨羽發覺並告知李輔國,李輔國就和程元振帶著手下進宮探聽消息,恰巧遇到太子李豫進宮探望皇帝,李輔國當機立斷謊稱宮中有變,阻攔太子進宮,並將太子劫持監視起來。


之後,李輔國又假借太子的名義鼓動禁軍進宮捉拿越王李系及其手下,並將其投入獄中。

張皇后知曉事情敗露,大驚失色,為了保命,她逃到了李亨的病床前,希望可以得到李亨的保護,膽大妄為的李輔國提著刀闖進宮來,絲毫不顧及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李亨。

花容失色的張皇后向病床上的李亨苦苦哀求,而李亨受此驚嚇,一時不能發聲,李輔國就趁此空擋強行拖走了張皇后。


服侍皇帝的宮女太監早就嚇得作鳥獸散了,可憐躺在病床上的李亨因受驚嚇導致病情徒然加重,然而卻無人問津,當天就死在病床之上。(李輔國劇照)
唐肅宗駕崩後,李輔國扶持李豫即位,下令貶張皇后為庶人,隨後就將張皇后李系等人杖殺,並不是像有的人所說的當著唐肅宗李亨的面殺死的。
李豫繼位後,李輔國更加驕橫狂妄,漸漸的李豫便滋生起想要殺掉他的念頭,在第二個月,李輔國就被唐代宗李豫貶職發配,李豫便派刺客將他殺死,還將他的首級扔到了廁所的污水裡,以示對他的懲罰。




李亨的太子之位是天上掉的餡餅,白撿的!武惠妃為讓親生兒子壽王李瑁上位,不惜設計害死太子三瑛等哥三個,不想人算不如天算,武惠妃因天天做惡夢被嚇死,李瑁也自此無緣太子位,三子李享因此上位,但他天天恐懼生性多疑的老爹給他來個恩賜自盡。

755年安史之亂髮生,在楊國忠的小算盤下引誘下,唐玄宗先是斬了封常清、高仙芝,之後又逼哥舒翰出潼關與安祿山決戰,結果痛失潼關,長安失去門戶。唐玄宗嚇得連夜逃竄,帶著楊貴妃、楊國忠等人向西南狂奔。結果,禁軍怨聲載道,在馬嵬驛發動嘩變,殺死楊國忠,縊死楊貴妃。

馬嵬驛事變後,唐玄宗執意繼續逃竄,太子馬不停蹄的趕到靈武,靈武擁有當時唐朝最強的軍隊,由忠於唐朝的郭子儀和李光弼統帥。

當太子率兵到達靈武之後,裴冕、杜鳴漸等大臣進言要求太子即位,太子於多次推辭之後最終接受,在登基,是為肅宗,在這之後,才將消息傳到蜀地告之玄宗,同時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隆基在西行的路上並不知道李亨已稱帝,還一直以皇帝的身份發布詔令。當來自靈武的使者告訴李隆基李亨即皇帝位的消息後,李隆基說:「吾兒應天順人,吾復何憂!」四天之後,李隆基宣布:「自今改制敕為誥,表疏稱太上皇。四海軍國事,皆先取皇帝進止,仍奏朕知,俟克複上京,朕不復預事。

李隆基心不甘情不願地做了太上皇,過得十分憋屈,在極度鬱悶的情況下,硬是活到了公元762年夏天,而唐肅宗李亨則在不久後也離世。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和馬嵬驛兵變,太子李亨登上皇位的希望極其渺茫:

1、心理因素對人的健康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兵變前唐明皇風流快活心輕氣爽,楊貴妃可以繼續陪伴天天似活神仙,而太子他天天恐懼生性多疑的老爹給他來個恩賜自盡。

2、唐明皇從盛世天子到落魄逃難,從美女陪伴到楊貴妃已與他陰陽兩隔,回到長安又被監視失去自由,如此落差居然只比肅宗早死半月,唐明皇命硬,唐肅宗絕對不及!

3、如果沒有馬嵬驛兵變,李隆基在楊國忠等人陪同下到達蜀中,將繼續保持這個局面,太子李亨也會被他緊緊拴在身邊。

4、相楊國忠與太子積怨已深,死於兵變,如到了成都,李亨的太子之位很可能會不保。

所以李隆基和李亨的身子骨來看,如果李隆基舒舒服服地繼續做皇帝,沒住李亨還真不一定能熬過自己老子。

被殺的是張皇后,她在李亨還是太子時被選為良娣,因此又被稱為張良娣(以下我們就一直稱呼她「張良娣」)。

(張良娣劇照)

張良娣出身於世宦大家,容貌艷麗,身材豐腴,且極為伶俐善言,因此得唐肅宗李亨專寵。然而太監李輔國殺她時,李亨為何不阻止呢?

一、患難夫妻。

張良娣嫁給李亨,是唐玄宗的主意。

在張良娣之前,李亨已經離過兩次婚了,一次是太子妃韋氏,一次是杜良娣。倒不是李亨和她們感情不好,而是她們的家人被誣告說有謀反之嫌,李亨為了不受牽連,於是和她們斷絕了夫妻關係。

李亨這樣做,也有苦衷。因為奸臣李林甫深得唐玄宗寵信,正是他的誣告,讓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被唐玄宗賜死。

李亨白撿了個太子之位,卻並不高興。畢竟李林甫初意並非是支持他做太子,所以他活得戰戰兢兢,擔心隨時會步入李瑛的後塵。

張良娣是個聰明人,她為了保護李亨和自己,一方面不讓李亨和大臣有往來,另一方面事事親為,不留侍女僕人在身邊,以免被李林甫抓住把柄。因此,就連做飯煮茶這樣事,都是她自己來做。

(李亨劇照)

二、染指朝政想做武則天。

好不容易熬到李林甫病逝,張良娣和李亨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卻又趕上了安史之亂。

在逃亡的路程中,有孕在身的張良娣,一刻不離李亨左右,時刻保護著他。

當時一些吏民紛紛請求李亨收復長安,李亨卻一直猶豫不決。還是張良娣勸諫,才讓李亨下定決心,與唐玄宗就此別過,轉道靈武,並登基稱帝,遙奉玄宗為太上皇。

李亨收復長安後,立刻把跟著他吃了不少苦的張良娣封為皇后,不久,張良娣先後給李亨生下二子李召和李侗。

李亨做皇帝後,有三寵:一是大將郭子儀,二是太監李輔國,三是與他共患難的張良娣。

由於李亨體弱多病,郭子儀又常年在外,所以朝中事務,多交給張良娣和李輔國打理。

張良娣是個權力欲很強的女人。自從染指朝政後,便有心想做第二個武則天。她勾結李輔國,不光在朝中重要的職位上安插心腹,還為了得到更多的權力,對大臣們旁敲側擊,想讓他們聯名上疏,請求李亨給她加尊號。

李亨本是個沒有主見的人。經不起張良娣纏磨,本想依從她。卻有忠臣諫言說唐朝以來,除了韋皇后曾加過尊號,再無二人。李亨驚得冷汗直流,害怕自己會成為第二個唐中宗。恰逢此時又出現了月食,於是李亨便以天神警示為由,沒有答應張良娣。

(李輔國劇照)

三、盟友反目。

既然得不到更多的權力,張良娣便打起了太子之位的主意。

當時太子李俶不光是長子,還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有大功。再加上他賢明,因此深得李亨器重。

張良娣沒少給李亨吹枕頭風,希望他能廢黜李俶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讓她萬萬沒想到,她兩個兒子都沒活幾年,便夭折了。

張良娣並沒因此消停,她變本加厲地誣陷李俶。然而此時,李俶由於常年領兵在外,又有郭子儀等老將擁護,因此絕不是她三言兩語就能被廢黜的。

張良娣眼見李亨的身體每況愈下,已經卧床不起。她擔心李俶繼位後,她必會招到打擊報復,所以她便想立李亨第二子李係為太子。

為了能早日讓李系成為太子,她矯詔讓李俶進宮。同時又讓平日依附於她的一眾人埋伏在大殿內,準備等李俶入殿後,將他誅殺。

然而,一向和張良娣內外勾結的李輔國,有了自己的小算盤。老奸巨滑的李輔國認為,如果能救下李俶,他必在李俶繼位後,保平安富貴。所以他增兵在凌霄門攔截李俶,並把他保護起來。隨後,李輔國率領近衛軍衝進大殿,將埋伏的一眾人等誅殺殆盡。

四、最後的輓歌。

張良娣見李輔國反水,深知大勢已去,為了逃命。她在驚慌失措中,逃到李亨病榻前,希望能得到李亨的保護。

然而,李輔國提著刀徑直闖了進來,絲毫不顧病榻上已氣若遊絲的李亨,直拽著張良娣的頭髮拖了出去。

李亨眼睜睜看著這一幕,早已嚇得膽裂魂飛。

不一會兒,又聽到門外響起一聲女人的慘叫,頓時昏死了過去。

是夜,在位僅6年的李亨便一命嗚呼,卒年52歲。

(參考史料:《新唐書》《舊唐書》)


唐肅宗李亨先後有過二個皇后,第一個是他原先的太子妃韋氏,後因受哥哥韋堅的牽連,被迫與李亨離婚,此後韋氏遂削髮出家,住在禁中的佛舍中,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後的第二年去世。

李亨的第二個皇后,就是後來被李輔國殺死的張氏,她在李亨為太子時,被納為良娣,頗得寵愛。李亨即位後,冊為淑妃。韋氏病逝後的第二年,才被正式冊立為皇后。 張皇后由於受到唐肅宗的寵愛,又頗有政治野心,所以在肅宗晚年,她開始頻繁干預政事,並儼然成為一股強大的外戚勢力。

當時,在唐肅宗去世之間,大唐帝國的政壇,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四股勢力。 第一個勢力,自然是太子李豫,也就是後來的唐代宗,他作為肅宗的長子,又是大唐合法的皇太子,所以在唐肅宗死後,他自然覺得大唐帝國應該由他說了算。

第二股勢力,就是張皇后,他從唐肅宗晚年開始,就一直和唐肅宗共同執掌朝廷政權,而張皇后本人也是野心勃勃,加上有武則天的榜樣,所以在唐肅宗死後,她自然覺得,自己只要再努把力,就有可能更上一層樓。

第三股勢力,則是大太監李輔國,他在唐肅宗時期,一直都是掌握大唐帝國的禁軍,在朝廷裡面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在唐肅宗死後,他自然也希望能夠趁機更上一層樓。

第四股勢力,則是越王李系,它是唐肅宗的二兒子,在唐肅宗生前,為制約太子李豫的太子黨,肅宗對李系是格外照顧,讓他全權統領大唐帝國的軍隊南征北戰,當時的李系,不僅是天下兵馬大元帥,還全權節制郭子儀、李光弼等眾多節度使。可以說,當時的李系,就類似大唐初期的秦王李世民。

當時,這些人都想趁機掌握大唐帝國的最高權力,所以在唐肅宗剛病危時,他們之間就開始大打出手。首先是張皇后和李輔國各自想把對方清理出局,因為他們雙方都是各自擴張權力的最大絆腳石。在這種背景下,張皇后就告訴太子李豫,說是李輔國想殺他。當然,李輔國也跑來告訴太子李豫,說是張皇后想殺他。

對於太子李豫來說,他該相信誰的話呢?事實上,基於李豫的利益,他誰都不會真正相信。但是,總的來說,大唐從高祖建國以來,還從沒有出現過太監篡位的現象。但是,太后和皇后想篡位的事情,卻連著出現過好幾次。所以,李豫最終選擇和李輔國聯手。

張皇后一看太子李豫不肯和自己合作,她為和李輔國繼續對抗,就主動找上越王李系,希望他能夠站出來當第二個李世民。對於越王李系來說,因為有李世民的成功經驗,他自然會有意無意往這方面去想。所以兩人很快一拍即合,並且當即決定再次發動玄武門之變。

於是,張皇后假借唐肅宗的名義,發布詔書讓太子進宮,而越王李系則在宮門口提前埋伏好軍隊,只待太子一進宮門,士兵們就衝出來將太子斬殺。然後他們再拿著太子的人頭進宮逼唐肅宗更換太子和退位。

但遺憾的是,張皇后和越王李系的這個計劃,被人偷偷告訴了李輔國和宰相程元振,於是他倆當晚直接帶領禁軍在宮門口等候太子,越王李系的士兵眼看形勢不對,很快便四處逃散,而太子李豫趁機將張皇后和越王的勢力一網打盡,並將他們倆也給活捉住。

接著,太子李豫才進宮面見病床上的唐肅宗,告訴他這個消息,而肅宗在聽聞這個消息後,當晚就因病情惡化而去世。第二天,太子李豫在太監李輔國和宰相程元振的擁護下,正式登基為帝,即唐代宗。隨後,秉承斬草要除根的慣例,在李輔國的建議下,代宗下令將張皇后和越王全部處死。


這位皇后就是肅宗廢后張皇后。

不過題主所問的問題有2點錯誤。其一李亨死在張皇后之前,所以他是絕對看不到張皇后被殺的。其二張皇后並非是李輔國所殺乃是被唐代宗下令所殺,《新唐書.后妃列傳》載:「代宗已立,群臣白帝請廢為庶人,殺之」。

當然張皇后雖不是李輔國直接殺害的,但是她的死卻是與李輔國有著莫大的干係。

李輔國,唐中期最有權勢的宦官,也是第一個封王拜相的宦官,代宗時期官至司空兼中書,爵博陸郡王。

公元756年,李輔國因擁戴原為太子的李亨稱帝有功,他被拜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初掌兵權。公元757年,安史之亂初定,李亨返回長安,李輔國官升開府儀同三司,爵封郕國公,同時被肅宗賦予監察百官之權。

之後在肅宗的越發器重下,李輔國逐漸掌控住了朝政大權,當時天下大事幾乎全由他一人決定,百官所奏之事都需要他的批准才能傳到肅宗的手中,肅宗下達全國的詔書也只有得到他的署名才能施行。

且在當時,李輔國為了牢牢控制住百官,他還專門讓幾十人去監視著官員的一舉一動,而一旦發現有官員對他有任何的不敬之處,這個官員就會被無情的打壓,而因肅宗的信任,這個官員往往李輔國想怎麼處置就能怎麼處置。

憑藉著這等權勢,百官皆不敢對其有任何的不敬之處,就連當時的宰相李揆都獻媚的要喊他「五父」,同時就算是皇族中人也大多不敢對他幹嘛,連他名字都不敢直呼,只敢尊其為「五郎」。

可以說正是因為唐肅宗的縱容,唐朝的軍政大權被李輔國全部掌控,上至中央的宰相之職,下至地方的節度使,都由李輔國一手委派。也就是如此,唐肅宗臨死前,唐朝就因他發生了一場「宮廷政變」。

這場「宮廷政變」發生在公元762年,事件的主角其一就是李輔國,另一個就是張皇后。

張皇后出身於名門世家,她的姐姐就是唐玄宗的母親昭成皇太后。最初張皇后還算是一個賢惠女子,只是當了皇后,經歷了宮廷的爾虞我詐後,她開始變得狡黠刻薄,開始變得視權如命。為了掌控權力,她與李輔國狼狽為奸,一手操控朝政大權。

但是就算是張皇后已經掌控住後宮大權,乃至是朝政大權,她依然不滿足,她想做另外一個韋後,為此她努力的經營著自己的勢力,準備在合適的時機對自己掌權最大的阻礙李輔國和太子李豫動手。

公元762年,肅宗病危,張皇后覺得時機已到,她聯合越王李系在宮中組織了二百餘兵士,準備在李輔國入宮後,動手殺掉他,然後趁機廢掉太子李豫,擁立越王李係為帝。當然這個計劃最終被李輔國知曉,李輔國先下手為強,派兵將越王、張皇后捉拿,而後越王被殺,張皇后先是被貶為庶人後被幽禁,之後被代宗賜死。

可以說張皇后雖是代宗下令賜死的 ,但是確是李輔國直接捉拿的,所以李輔國也是間接造成張皇后的死。當然,張皇后也是死有餘辜,妄圖廢掉太子,改立新君,這等事情等同於謀反,若不是她是肅宗的妻子,恐怕早就被凌遲處死了。

所以我想即使是肅宗還在,他也不會保他,可能會做的就是留她一命,關在冷宮直接老死。


謝邀。關於題主的這個問題,子淵之前也非常感興趣,還特意翻閱了相關史料。簡單地說,這是由於事發突然,李亨瞬間慌了手腳,感覺自己生命都受到了威脅,哪裡還顧得上皇后呢?不過李輔國之所以要殺皇后並且還能夠成功,這也是有其緣由的。事情的來龍去脈,且聽子淵為君道來。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宦官之禍」最為嚴重的三個朝代分別是東漢、唐朝和明朝,宦官亂政也是這三個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不過東漢宦官雖然囂張跋扈,但他們經常受到外戚制約,也略有收斂;明朝宦官亂政雖肆無忌憚,如劉瑾、魏忠賢等奸佞宦官動輒亂殺忠臣、誤國誤民,但他們對皇帝卻保持著高度敬畏,最終也都被新君解決。由此看來,漢、明兩朝宦官終究只是皇帝手中的工具,然而唐朝宦官卻與之不同,他們權傾朝野,甚至能夠行廢立之權,其中尤以李輔國權勢最大,因為李輔國不僅剿殺了反抗他的皇子,還嚇死了皇帝唐肅宗。

▲唐肅宗李亨劇照

李輔國,唐朝中期權宦,也是唐朝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唐玄宗時期,李輔國入宮為宦,本名李靜忠,原是主管宮廷馬匹簿籍的一個小官,後因盡心侍奉李亨而成為其心腹,後又擁立其登基稱帝。肅宗於靈武即位後,念其恩德,便賜名「護國」(後又改名「輔國」),加封其為元帥府行軍司馬,將大唐軍政事宜委託於他。一時之間,李輔國身居高位、權傾朝野,然而李輔國又是一個無才無德之人,掌權不久就將整個唐朝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到後來,李輔國甚至要求朝臣將所奏之事先經他手才能轉呈肅宗。

▲太監李輔國劇照

為更準確地了解朝中大臣動向,李輔國還派遣專人負責監督官吏們的一舉一動,對不順從他的官員加以嚴厲打擊。李輔國還根據自己的好惡處治全國訟案,甚至以皇意相標榜;地方上的節度使也是李輔國一手委派,最終唐朝政局被其一手把握,就連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見唐肅宗都要經過他的安排,肅宗詔書也需李輔國署名才能施行,群臣對此不敢提出任何意見。到最後,李唐宗室對李輔國也以「五郎」尊之,宰相李揆更是稱李輔國為「五父」。

▲唐朝官員塑像

對於李輔國的亂政行為,宗室子弟李峴多次舉報給唐肅宗,可惜在李輔國操縱下,唐肅宗沒有任何辦法,只得把李峴貶出京城以平息李輔國的怒火。李輔國一手遮天后,企圖做唐朝的首任宦官宰相,此舉遭到宰相蕭華激烈反對。懷恨在心的李輔國於是多次在肅宗面前誣陷蕭華,並威逼皇帝用其親信元載取代蕭華相位,並最終將蕭華逐出京城。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四月,玄宗病逝,肅宗傷心悲慟之下也罹患重病,接連數月不能處理政事,遂命太子監國,大唐政局頓時波雲詭譎。張皇后懼太子「功高難制」,便暗中把越王李系召至宮中,陰謀廢立太子。為此她還特意召見了太子李豫,說到:「李輔國久掌禁兵,權柄過大。眼下陛下病危,未免其勾結程元振等人陰謀作亂,必須立刻誅殺。」李豫流淚而言:「父皇病重,此事不宜向其奏告,若我等自行誅殺李輔國,父皇必定震驚,恐不利其病情,此事還是暫緩再言。」

▲《舊唐書》清代刻本

見李豫這麼不識趣,張皇后與越王李系立馬從內廷太監中挑選了200多名強健者,發給兵器後準備動手謀反。誰知太監中有人秘密將此情報告知了李輔國,於是李輔國、程元振等人便帶著手下黨徒到凌宵門,正遇太子要進宮探望肅宗,李輔國謊稱宮中有變,阻止了太子入宮,在將太子劫持進飛龍殿監視起來後,李輔國假傳太子命令,調禁兵入宮將李系、段恆俊等人抓住,隨後誅殺。

▲張皇后劇照

得知政變失敗,張皇后急忙逃入肅宗寢宮避難。李輔國帶兵追入寢宮後,逼張皇后出宮,張皇后不從,哀求肅宗救命。唐肅宗受此驚嚇,一時竟然說不上話來,李輔國乘機將張皇后拖出宮亂棍打死,肅宗本人也因受驚嚇過度駕崩於長生殿。就這樣,唐肅宗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被亂政宦官嚇死的皇帝,唐朝宦官之猖獗由此亦可見一斑。

參考文獻:

《舊唐書》《資治通鑒·唐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