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當代書壇能夠得到廣泛認可的引領者,非啟功先生莫屬。但是,由此便冠以啟功先生書法水平「第一人」的稱號,是極不嚴謹,甚至是外行的做法。

大家都知道,啟功先生博學多才卻生性隨和,幽默風趣卻堅守做人的原則。從他力辭書協主席這一件事就能看出他對虛名的漠視,以及對書壇流弊的痛心。從德藝雙馨這個角度來說,啟功先生是當之無愧的書壇泰斗,當今書壇罕有人可與之比肩。

驚龍軒曾多次提及田蘊章先生對啟功先生書法水準的評價,稱其為當代書壇的大師,卻只能達到民國時期一般書家水準。我認為這種評價還是基本公允的。較之民國,尤其是明清之前的書法水準,當代書壇整體書法水準的沒落已是不爭的事實。書協副主席孫曉雲直言:當代書壇至少50年以上沒有大師級水準的書家出現了!

由此可見,啟功先生引領當代書壇雖然得到廣泛共識,確實也不敢輕言書法水平「第一人」。客觀地說,啟功先生書法得柳楷骨力,取梁詩正行書風韻,自成一格,頗有神采。啟功先生的題字隨處可見,可謂雅俗共賞,非常養眼。從藝術要為大眾服務的角度來說,啟功先生對普及和發展書法藝術的影響力功不可沒。

對於如何定位啟功先生書法的藝術水準問題,一直爭議不斷。驚龍軒以為,對於這些爭議,啟功先生生前一笑置之,身後也無需過多糾纏。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整個書壇瀰漫著一種追名逐利的思潮,動輒「大師」滿天飛,天價作品層出不窮,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書法藝術秉承數千年的獨特魅力。這才是整個書法界應該警醒、應該討論的話題。


啟功老師的的書法能受大眾推崇,印正了「字如其人」這個中國書畫藝術的哲理

其一書法如其人指的是書寫者的人生品格,人生觀價值觀和對社會的責任感等,人格正心底就寬敞寫起字也穩重自然

其二"字如其人"是指書法家的學文知識面廣大深厚,學識淵博等

其三「字如其人」是一個書法家的審美取向興趣愛好,對中國歷代書法家的認可和傳承

重要的一點是書法家的勤奮努力和持之以恆

以上在啟功先生書法作品上都有印證,而且字體確實美觀別具一格,受到人們的推崇也就不言而喻之


啟功的楷書可以和宋徽宗的瘦金體並列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大「怪書」。兩人稱為「怪俠」毫不為過。

傳統主流的楷書筆勢,變化比較明顯,如捺,起筆略粗,接著往下,承筆略細,再往下,轉筆粗大,最後合(落)筆細如刀尖。

啟功大師的筆勢顯瘦,變化不太明顯,起承轉合差不多一樣粗細,跟用簽字筆寫的很像。

不過他的字,在間架接構上,各筆劃(行,字)間的交替融入、展縮呼應上處理得不錯,再加上乘的章法布局,作品看起來很養眼。

至於他的作品是否第一,這就見仁見智了,文無第一嘛。

瘦金體嘛,好多人都熟悉其特點,就不贅述了。

順帶說一句:他兩人的小字耐看,大字就顯單薄了,顏體的大字看起來相當莊重,大氣,華貴。


昨夜瀏覽幾個人對啟功書法的批判。

梅墨生說啟功的字過於強調技術性,缺少一種宏深的美學追求和更高曠的藝術品位,時有千篇一律之感。

姜壽田說啟功書法幾乎沒有受到來自時代審美思潮的影響。

蔡永勝認為啟功的書法最大的弱點是不寬博,表現在技法的程式化的簡單。這種簡單不是如東晉人有內涵的簡約。所以,模仿就變得十分容易。他還補充,由於缺乏寬博,啟功先生書法就遠不能達到或接近中國書法的高境界。其書法個性或特點,是其書法鋼筆字化,鋼筆的表現力淺,或曰沒有表現力,結構均衡,線條單調,作偽者只需要一點小聰明便足矣。而這對內涵豐富的書法家而言,是沒有的現象。

不能否認,他們幾個說的都有道理。

梅墨生的觀點主要再說寫字不是書法。那麼什麼是書法?陳振濂的《書法美學》前天剛看完,他給出的定義是書法是藝術的寫字。說破天還是寫字。多說幾句:陳的書在書法理論上我感覺並沒有超越前人,只是在西方理論書籍的影響下把書法的問題具體化,細分化。他不是直接告訴你結果,而是把推論細緻,調理的羅列了出來。書前面論述情感、性情的地方很精彩。對於祭侄稿書法美的分析看似完美,我感覺裡面有嚴重的問題,不細說,還說不清。

姜壽田的觀點通俗一點說就是在說啟功無視流行書法的影響,在同樣的時代下大家就應該同流合污,你怎麼能單幹?辯解一句,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提倡包產到戶,這個問題應該不賴啟功。

蔡永勝談的問題涉及到啟功對於書法的認識,什麼是寫字?啟功認為關鍵在寫上,既然是寫就不能描描畫畫,點點轉轉,而應該提筆便寫,流暢自然。要自然,就要注意筆畫的映帶,節奏,跟韻律,所以看啟功寫字,走筆之間的連貫性有一種音樂的美。

說一下風格問題。通俗的說就是能否別開生面。

啟功的字好壞不說,在一個聯和展中如果出現,肯定會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林散之說啟功的字有書卷氣,應該是說他的字清新,簡靜。

啟功先生的字,當代第一不敢說,一代大家無疑問。


當今的書法家不能評第一或第二。只能說各有千秋。寫書法的人各有個人的特點,而欣賞書法的人由於知識水平,個人修養不同也有不同的偏好。如有的人就是喜歡楷書,他就說盧中南,田英章寫的好。另一個人就是喜歡狂草,他可能就喜歡說沈鵬劉洪彪寫的好。熟不知都好。這就好像東北人愛吃豬肉燉粉條,子,而四川人愛吃回鍋肉是一樣的,其實豬肉燉粉條和回鍋肉都好吃,只是各人的口味和偏好不同罷了。我說的這個問題也直接回答當今一些書法界的的爭論已久的有的說田楷好,有的說流行書風好,其實,我說都好,中書協的回鍋肉是川味,麻辣口味重些。豬肉燉粉條適合大眾口味罷了。希望不要互相攻擊了,中書協的,你也有個樣,不要排擠任何門派和書風。這樣大家看看好不好。個人拙見,歡迎朋友交換看法


啟功先生的書法為何備受推崇,我認為在於創新!啟功的字體創新符合了大眾的審美要求!很多書法家也在創新,承古繼今!但是最主要還是要符合大眾的審美,符合時代潮流的趨勢!啟功先生做到了這一點!比起現在的丑書橫行 ,啟功先生作為教育家,書法家,首先做到了字體清晰!這對於書法推行,改變醜書的格局有鮮明的對比!"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啟功先生從來沒承認自己的書法是當代最高水平,因為想要書法事業的發展,就要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創新思潮!應該來說,現階段啟功先生的書法姿態符合了現代大眾的審美要求,我相信,啟功先生作為一名書法家,應該是希望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和書法家不斷地推陳出新,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引領


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啟功是否第一不好說,但啟功是當代書法大家卻是不爭取的事實。啟功是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著作豐富,通曉語言文字學,甚至對已成為歷史陳跡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詩詞,同時又是古書畫鑒定家,尤精碑帖之學。

論書法,啟功書法修長、清瘦,字態靈動,富有書卷氣。啟功還集各家所長,自創的啟功體,也是他成就的標誌。書法是養出來的,人生學養、人的修養與道德文章都賦予其書法的獨絕的特質。作為滿清皇室後裔其傳統文化功底博大精深,可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縱觀歷史,藝術水平之高低才是決定藝術家名氣大小的核心因素,在歷史上留得下去的藝術作品,是要經過時間的洗禮,經過歷史的檢驗,才能定論。因此,從藝術成就上來說,啟功是當代書法家,還未經受時間與歷史的檢驗,由當代人來評價是否妥當;還有啟功離世不久,又曾任中國書協主席,著名教授,同僚、部下、門生、弟子眾多,評價是否客觀公允也存疑。啟功在書法史上地位,他的啟功體能否佔一席之地,還是留給後人評說吧!


書法只是個人的修養,技藝和品格的不同,沒有123名之分,那些說自己的老師、朋友天下第一,並拿來與古人相比較的,其實都是粉飾罷了,沒有學會寫丑書,但是學會了扮小丑


我只見過啟功先生不僅有行書,也有楷書,草書以及臨摹的各種作品流傳於世。怎麼沒見過歐陽中石、孫伯祥等人的楷書,行書作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