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伍子胥鞭屍三百的起因。

楚平王命費無極為太子建選太子妃。費無極回國後,稱太子妃傾國傾城。建議楚王納為嬪妃。 楚平王稱,這是兒子的媳婦。自己不能亂倫。而費無極則稱,還沒過門,不算太子妃,不算亂倫。 楚王有些猶豫,覺得不妥。費無極把準太子妃帶到平王身邊。楚平王一見鍾情。便納為妃。

費無極深知,太子建即位後。自己必死無疑。便誣告太子建謀反。起初楚王不信。在費無極的挑唆之下。楚平王下令誅殺太子建。 太子太傅伍奢命伍子胥帶太子建出奔。自己則被誅殺。

然後,再對伍子胥鞭屍三百作出評判。

一、以儒家觀點評判之。

伍子胥與楚王有殺父之仇。 孔子曰:殺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儒家還主張湯武伐桀紂。依據儒家的觀點,伍子胥若能誅殺楚平王。一則替父報仇。二則誅殺無道之君。

伍子胥幫助吳王攻陷楚國郢都。但此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為報仇,掘楚平王墳。鞭屍三百。

依據中國的普世價值觀。伍子胥攻破楚國郢都。此時平王若再位。伍子胥誅殺之。是替父報仇的英雄。

但楚平王已死。入土為安,所謂死者為大。再鞭屍三百。伍子胥則被人不恥的狗熊。

二、以法家觀點評判之。

法家纔是讓人民做犬民,做狗奴才。韓非子謂之: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寡聞從令。

韓非子還提出了三綱理論: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韓非子甚至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主而誅臣,焉有過!

按照法家的觀點,楚平王要殺太子建及親信。太子建,以及太傅都應主動自首。伍子胥不能報殺父之仇。還要主動檢舉揭發父親。法家謂之——告奸!

我贊同儒家的普世價值觀。請問諸位推崇儒家?還是法家?

附錄:伍子胥還有個仇人——費無極。他纔是罪魁禍首!


鞭屍掘墓是難解心頭之恨。

一、報仇雪恨

伍子胥與楚平王有血海深仇,伍子胥率兵攻佔楚國都城。可當時楚平王已經去世,繼位的楚昭王逃跑。

伍子胥未能親自報仇雪恨,痛哭不止。他對吳王闔閭說:「我父兄之仇,未報十分之一,請允許我掘開楚平王墳墓,開棺斬首,才能泄我心頭之恨!」闔閭應允。

伍子胥找到楚平王墳墓,劈開棺木,見平王屍體用水銀殮過,至今未腐爛,不由得怒氣衝天。伍子胥舉起銅鞭,狠狠抽打了三百鞭。屍體肉爛骨折。

二、血海深仇的原因

伍子胥到底和楚平王有什麼樣的血海深仇呢?

伍子胥本來是楚國人。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師。

太子建長大後,要迎娶美女孟嬴。但是,在奸臣費無極的慫恿下,奇葩楚平王用掉包之計娶了兒媳婦。事後,二人心懷鬼胎,害怕醜聞泄露。派太子建戍守邊疆,遠離都城。

三、滿門抄斬、九死一生

不久,費無極擔心太子建繼位後會對自己不利,陰謀陷害太子建。四下散佈謠言,誣陷太子建在邊疆招兵買馬,意圖謀反作亂。

楚平王信以為真,派大軍捉拿追殺太子建一黨,首當其衝的就是他的老師伍奢。

楚平王不但殺死伍奢,還要滿門抄斬,斬草除根。伍子胥九死一生、歷盡千難萬險逃往吳國。輔佐吳王闔閭增強國力後。大舉進攻楚國,就出現了鞭屍掘墓之事。

四、難消千年之恨:

申包胥是伍子胥曾經的好朋友,派人送信給伍子胥說:「你也曾是平王之臣,楚國之民,掘墓鞭屍,太為過分。你能滅楚,我就能復楚。」

伍子胥對信使說:「我軍務繁忙,就不給老朋友回信了。你替我轉告申將軍,說我年事已高,報仇心切,好比是日薄西山,卻依然路途遙遠。因此才做出這種倒行逆施的事。」

由此看來:報仇,無論成功與否都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無論伍子胥如何奮力鞭打楚平王的屍體,他的父親,他的哥哥,他的青春年華,他的好友和他的故鄉都不會再回來了。此時的伍子胥已經53歲了,他在仇恨中整整過了19年顛沛流離的生活。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問答,想了解更多麻辣歷史,請果斷點擊關注。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吳國著名的軍事家、謀略家,他是楚國人,拖到祖父、父親、哥哥都在楚國做過官,他們家在楚國很有名氣;

楚莊王因誤聽饞臣費無極之言而冤殺了楚國忠臣伍奢全家,,只有伍奢次子伍子胥在申包胥的幫助下僥倖逃過一劫。(伍子胥墓)


伍子胥逃到吳國後,幫助吳王闔閭築城練兵,他通過不斷的發憤圖強,獲得了吳王的信任,封為相國。吳王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興兵伐楚,楚軍戰敗,都城失守,楚王逃走,楚莊王以死多年,吳軍入城後,伍子胥命人掘開楚莊王的陵墓,拖出屍體,鞭屍泄憤,用鞭子足足抽打了300多下。 也有的專家說伍子胥並沒有掘墓鞭屍,而是用鞭子抽打楚莊王的墓300多下。幾千年過去了,是鞭墳還是鞭屍以無從考據了,成為了歷史之謎。


這段歷史《史記》上也有記載,但司馬遷覺得伍子胥的行為過分了,稱其「怨毒之於人甚哉」;

伍子胥作為一代著名政治家,具有遠見卓識,協助吳王成就霸業,但是因為家仇逃到吳國,他成功後報復前王,為後人所詬。

用我們現代人的觀點,伍子胥的作法極為殘忍不人道,甚至反人類,至少說明他心胸狹窄,斤斤計較,睚眥必報,但當時伍子胥所處的歷史環境和當時的道德評價標準以及伍子胥的性格特點決定了其掘墓鞭屍的行為。雖說有點過,但他敢愛敢恨還是值得肯定的。


父親兄弟被楚王害死,自己被吳王害死,封建社會人喫人封建思想人喫人。楚王作為封建專制社會的君主掌握權力凌駕於律法之上,殺子奪媳陷害忠良,即使做了這麼多喪盡天良的事情卻可以不受到懲罰,用封建君主的舔狗儒家思想的價值觀來評判這個事件反而伍子胥成為了一個不忠不仁不義之人,是的在封建社會伍子胥只有成為一個不忠不仁不義之徒才能反抗殘暴昏暈的封建帝王,實現自己的正義。但是作為學習過馬克思主義,明白階級矛盾,掌握受壓迫者寶典的現代人去分析這個事件就會發現,伍子胥作為一個受到封建統治階級殘酷迫害的受害者,不但沒辦法從制度方面維護正義還要受到以楚王為首的權利機構的迫害,自己的反抗行為還會被冠上不忠不仁不義的道德標籤,從而可以看出封建社會的虛偽性腐朽性和內在思維的殘暴不堪。不要進到狗籠去跟狗鬥,只有脫離出狗籠的思維才能輕鬆的吊打瘋狗。


自古以來都有死者為先,入土為安。但在戰國時期卻有這樣的創舉:楚平王駕崩下葬,原楚國臣子伍子胥還是掘開墳墓,鞭屍三百,是不是太狠毒?到底兩者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以至於伍子胥要掘開楚平王墳墓,還要鞭打屍體?

中國歷史上最為剛烈的大丈夫當數伍子胥。楚平王要殺伍奢(伍子胥父親),又擔心他兩個兒子回來報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伍子胥哥哥)說,父親召我,若求生不往,為天下恥笑。弟弟伍員(伍子胥)說,俱死無益,不如奔他國,借力雪恥。伍奢與伍尚俱被殺,伍子胥四處逃亡。   

民間對伍子胥多有好感和同情,因此有了「伍子胥過韶關,一夜白了頭」的傳說。當初,伍子胥攜楚國公子建逃亡至鄭。公子建聯絡晉國謀反一事泄露被殺後,伍子胥又投吳逃奔至韶關,因苦於無船渡河而一夜白頭。正在又愁苦又害怕的時候,一船飄然而至。待安全過河,伍子胥卻放心不下,再三叮囑艄公事勿外泄。艄公一聲長嘆:「我敬公是國家忠臣良將,才冒死相救,公卻不信於我。」言畢,將船劃至河心自沉以表心跡。因了伍子胥的多疑猜忌,竟枉害救命恩人。  

 

伍子胥後來逃到吳國,他胸中始終回蕩一股憤懣之氣。他輔佐闔閭修理法制任用賢能,獎勵農商充實倉廩,治理城郭加強守備,又舉薦深通兵法的齊人孫武為將,選練兵士,整軍經武,使吳成為東南一帶強國。伍子胥來到吳國,掀開了吳國歷史最輝煌的一頁,一個弱國,因為一個人的到來而振興。

吳王闔廬,重用伍子胥,國家日趨富強。「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楚國是七國中綜合國力強盛的大國,吳楚交兵,吳兵攻入楚國國都,幾乎滅了楚國,這是楚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葉。吳國向南制服了越國,向北伐齊,大敗齊兵,威震天下。

  此後,伍子胥與大軍事家孫武共同輔佐吳王西破強楚,南服越人,北鎮晉國,而使吳國稱霸一時,伍子胥也由此博得著名軍事家、謀略家的美名,在民間享有盛譽。

  吳國攻破楚國國都,伍子胥掘開楚平王的墓,出其屍,鞭之三百。「倒行逆施」,完全不顧君臣父子之倫理,毅然逃亡,歷盡艱險,最終掘墓鞭屍,報仇雪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伍子胥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

  吳國的輝煌,僅是曇花一現。闔廬的兒子夫差當政後,重用奸臣伯否,疏遠伍子胥。其時越王句踐正在臥薪嘗膽,一心滅吳,吳國亡在旦夕。伍子胥敏銳地感覺到即將發生的亡國之禍,數次進諫,「越王為人能辛苦,今王不滅,後必悔之。」夫差不聽,偏信奸臣伯否的讒言,竟然賜刀令伍子胥自剄。

剛烈的伍子胥,刎頸之前,對其舍人說,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懸在吳東門之上,我要看一看越寇是如何經此門滅吳的。夫差得知此話大怒,令人用馬革裹伍子胥之屍,浮屍江上。臥薪嘗膽的句踐果然滅了吳國。夫差臨死時「掩其面」說:「吾無面以見子胥也」。吳國人可憐伍子胥之剛烈,為他立祠於太湖邊的一個山上,命此山為胥山。司馬遷認為他「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是中國史書著墨比較多的人物之一,伍子胥本是楚國人,父兄遭人陷害,被楚平王殺了,後來他歷盡磨難逃往吳國,就是勾踐臥薪嘗膽的那個吳國,自此伍子胥發誓要報仇雪恨,所謖君子報仇,十年不晚,16年後,孫武攻破楚國,伍子胥帶人找到楚平王陵墓,挖出屍體,用鞭子抽。這便是「鞭屍」的由來!不過伍子胥最終的下場又是被人陷害,遭吳王賜死!真可謂:冥冥中自有輪迴!


國君不仁則臣民不義,在春秋時代應該是以「周禮」為標準的主流觀念,周禮一方面強調森嚴的階級,一方面強調君臣上下之間臣民忠於國君而國君也必須要善待臣民。國君不地道被趕下臺甚至被殺在春秋時代不算少見,當然也摻雜了有野心的人趁機奪權篡位。齊襄公派大臣連稱鎮守邊境,約好了等瓜熟了就派別人去替換連稱回來,結果不兌現,連稱幾年都派人給送瓜給齊襄公,提醒「瓜熟而代」,齊襄公沒反應,連稱惱火,公孫無知想篡權,跟連稱合夥兒殺了齊襄公,齊國大亂,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霸主齊桓公)只得逃往國外。楚靈王攻打徐國正值天寒地凍風雪交加,楚軍士兵寒冷難耐,楚靈王卻戴皮帽穿著裘皮冬衣披著翠羽披,腳蹬豹皮裝飾的錦靴在帳篷裏觀賞雪景,還讚歎「好雪」,士兵們會怎麼想?外交上傲慢無禮,只顧驕奢淫逸享受還無故殘害大臣的楚靈王被推翻了,士兵們一鬨而散,誰管國君的死活?楚國又經過一番動亂,楚平王當上了國君,就是被伍子胥掘墓鞭屍的楚平王


伍子胥逃國借兵,楚國戰敗後。伍子胥鞭屍的確有點忘了他曾為楚臣。把家恨和國讎沒有分別清楚!特別在我國古代「三綱五常」的精神束縛下,為世人所詬病!


少點仁義道德!有仇必報!我覺得伍子胥做得過癮。楚王昏饋無能,誅殺任子胥全家的時候,有仁義道德嗎?有仇不報非君子!

此舉可以警告君王,不可妄為!對君王愚蠢的仁義就對天下的殘忍。楚王己死,只有用掘墓鞭屍來報復!對後世君王愚蠢亂用權力是一種警醒!


史上最狠毒的復仇方式。

小編點評:這樣一位功勛卓著的臣子,於楚國吳國都有功的大軍事家大謀略家,最後竟落得被賜劍自殺的境地,一生功名毀於一旦。可謂是:天意弄人,天妒英才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