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書單”又跟大家見面啦!

本期的主打推薦書目,是一本關於自閉症的非虛構的作品《不同的音調:自閉症的故事》。這是一本歷時5年調查與研究而寫成的作品,其中既包含了自閉症患者及家屬的講述,也包括了研究人員的專業意見。對於瞭解自閉症百年來的變遷,是個很好的入口。

此外,本週書單從文學、經濟、藝術等類別選擇了5本好書爲大家推薦。來看看書評君都選了哪些新書,或許值得你關注和借鑑。

本期主持|新京報書評週刊編輯部

主打

《不同的音調:自閉症的故事》

作者:(美)約翰·唐文 凱倫·祖克

譯者:高天放 諸葛雯

版本:後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年4月

1910年,瑞士一名精神病學家首次描述了自閉症患者的某些思維模式,至今,對這一病症的關注與研究已經走過了百年。假如退回到二三十年前,自閉症曾被羞恥、神祕與無知包圍,患兒跟他們的家庭不得不面對世人的無知和偏見。如今,外界對自閉症的認知正在逐漸改善,各類討論自閉症的文獻與書籍逐漸出版,針對自閉症的籌款活動也日益增多。這種變化是如何發生的?閱讀這本書我們或許會獲得回答這個問題的線索。

這是一部關於自閉症患者的非虛構作品,其中有着豐富的骨肉細節:父母與醫生的回憶錄、塵封已久的學術論文或紀錄片、剪報、存檔文件以及200多位自閉症患者、父母的採訪記錄。除了自閉症當事人的故事,書中還採納了大量研究者、醫生、社工以及教育工作者等人員的專業意見。歷時5年的採訪與探訪讓我們看到自閉症背後的掙扎,以及掙扎之後可能獲得的希望。這些豐富而深入的講述,讓我們對自閉症的認識更加理性,同時也更能共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同的音調》講述的不僅僅是自閉症,更是關於我們如何處理和對待那些與多數人不同的狀態。正視不同,纔可能實現真正的理解。(張婷)

文學

《柏青哥》

作者:(美)李敏金

譯者:劉勇軍

版本:九天譯文|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9年1月

目前,知名度比較高的移民小說都是來自於歐美國家。最常見的移民背景莫過於英國與印度,法國與非洲,歐洲與加勒比海等等。但移民作爲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其範圍並不僅限於此。韓裔美籍小說家李敏金的《柏青哥》就將這一視角帶到了距離我們最近的國家——從朝鮮到日本的移民故事。因爲題材的獨特性,這本小說首次出版就受到了《紐約時報》和《衛報》等媒體的關注,並一路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的終選書單。

《柏青哥》講述了一個朝鮮的四代移民家庭在日本的遭遇,時間跨度近100年。主人公二代移民諾亞在日本過着一份中產階級式的生活,有妻子和孩子,說日語,還有一家柏青哥遊戲店。但他其實是在用這些體面的生活遮掩一個祕密:他不想讓任何人知道自己是朝鮮移民的後代。“喫泡菜的人”在日本社會中備受歧視。如果身份被揭穿,那麼諾亞就會失去所有工作,甚至家人都會離他而去。這是一段不被很多人知曉的20世紀初東亞歷史,李敏金用小說的方式將它生動地還原了出來。(宮照華)

文學

《對着天空散漫射擊》

作者:李柳楊

版本: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9年3月

去年在閱讀王佔黑的小說時,我覺得中國文學沒希望了,一個90後用一種極爲陳腐的語言在書寫極爲老套的故事。但讀到另一位90後作家李柳楊的這本小說集,讓我對中國文學又產生了更多的信心。讀李柳楊的時候,你會覺得閱讀小說依然可以是一種愉悅的體驗,這種愉悅來自於她繽紛但又有別於套路化的想象,比如一個女人變成的房子在用水泥澆築上課,活在鹽荒恐懼中的老頭在吞嚥着食鹽攪拌的佐料,相愛十幾年的夫婦死在了一次詭異的相殺。這種種奇絕的想象背後帶着城市動物特有的疏離。

此外,讀李柳楊的時候,我時常會想到大她許多的作家沈大成,這兩位作家都極有靈氣才華,她們同樣跳脫出了常見的劃定某個地域的書寫故鄉式的寫作,也不以時下漸成風氣的方言入小說的手法去構造一種地方化的語感。在我看來,那種《繁花》之後的方言寫作從某種程度上也帶有一種陳腐的文青氣息,慶幸的是,就像這個小說集的標題表明的,今天的中國文壇缺的恰恰是這種“對着天空散漫射擊”的古靈精怪與摒棄老氣橫秋的純真。(瀋河西)

經濟

《反思經濟制裁》

作者:(美)加利·克萊德·霍夫 等

譯者:杜濤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1月

(點擊書封可進入購買頁面)

作爲一種外交制裁手段,經濟制裁自20世紀早期以來就經常被使用,與軍事打擊不同,它被認爲是靜悄悄的、非武器暴力的,但所導致的結果往往是高度致命的。輕則讓被制裁國的貿易衰退、經濟停滯,重則讓其經濟崩潰、失業率上漲,甚至由此引發社會與政治震盪。在這一過程中受影響最大者,通常不是外交的目標機構,而是被制裁國的一般企業、普通工人和消費者。經濟制裁也因此長期遭受道德質疑。

然而,這些質疑從未撼動經濟制裁的正當性基礎,也未阻止其實施。經濟制裁即便不是反恐、反核或解決軍事衝突,制裁國也會認爲這是捍衛本國或本區域利益的必要方式。而《反思經濟制裁》一書要解決的,是在經濟制裁已經成爲一種普遍事實的情況下,去探究它的政治經濟學邏輯,比如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可能被迫啓動,制裁與被制裁的產業結構、貿易狀況將如何影響結果,並回答爲何有的能成功,有的會失敗。該書來自美國彼得·喬治·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團隊,他們的報告自1985年出版後,三度再版,是該經濟制裁領域的高引用之作。(羅東)

藝術

《羅越與中國青銅器研究——藝術史中的風格與分類》

作者:羅伯特·貝格利

譯者:王海城

版本: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9年1月

(點擊書封可進入購買頁面)

西方學界關於商代青銅器應如何分期,曾在高本漢和羅越間有過一場曠日持久的論戰。簡單說,高本漢以青銅器器身之上的紋飾爲依據,對1288件青銅器進行分類統計,將所有青銅器劃分爲前後相繼的A、B二型,A型紋樣較寫實,B型紋樣更爲幾何化。羅越則將器型、紋飾和鑄造工藝全數納入考量,以20件青銅器展示了他所認定爲前後相繼的五種風格(每種風格以4件爲範例)。

高、羅論戰的年代,所有確知年代的商代青銅器均來自安陽遺址(公元前13-前11世紀)。上世紀50年代以來,隨着更多確知年代的青銅器出土於偃師二里頭文化(公元前15世紀之前)和鄭州二里崗文化(公元前15-前14世紀)等處,羅越的分期得到考古證據的坐實;但落敗的高本漢所採取的分類統計方法仍爲許多學者尊奉。本書作者,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史與考古系榮休教授貝格利詳細檢視了高、羅二人所用方法,指出高本漢貌似科學的方法存在致命的疏漏;而羅越的方法雖被不少人視爲憑藉直覺的判斷,卻有其深刻的道理和依據。貝格利認爲,在方法論層面對高羅論戰進行全面而細緻的檢討和回顧,將給所有采用視覺材料進行研究的學者帶來教益。(寇淮禹)

微信公衆號ID : ibookreview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