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的「寒」字和 「新」字多寫一橫(如下圖),我認為沒有特別用意,這是個人書寫習慣使然,況且書法文獻中也有多寫一橫的先例。

一、先說「寒」字

「寒」是一個會意字,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間是「人」;人的左右兩邊是四個「草」,表示很多;下面兩橫表示「冰」。寒冷是一種感覺,人們雖能感覺到,但是卻看不見。於是古人就採用上述四個形體來創造這個字,人踡曲在室內,以草避寒,表示天氣很冷。

《說文解字》:寒,凍也。《列子·湯問》註:涼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極。看一下《清 · 趙之謙 · 鐃歌冊》和《清 · 吳昌碩 · 七言聯》中的寒字:

再看一下《金石大字典》中的「寒」字:

根據「寒」字的造字法,人的左右兩邊是四個「草」,後來簡化成四橫、三橫,現在規範的是三橫。

所以說王鐸的「寒」字多寫一橫,也沒有錯,只是我認為行書、草書宜簡化為妙,而王鐸的行草書筆畫繁雜、纏繞,這只是他追求的風格,是他的個性使然。

二、再說「薪」字

《說文解字》:薪,蕘也。通俗說就是柴火,現在引申為薪水、報酬。

這個字在篆書中很複雜,筆畫比現代楷書要多,見《元 · 趙孟頫 · 六體千字文》的篆書「薪」字:

在出土的《秦 · 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中也有很多橫畫,見下圖:

所以,王鐸寫的比現代簡化字多一橫,也就在所難免了。見《明 · 王鐸 · 行書青圃通鄰巷五言詩冊頁》:

讀者朋友們認為怎麼理解?歡迎留言交流。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王鐸,啟功對其評價頗高:五百年來無此君!是否當真如此,每個書家的看法並非一致。作書,一般追求簡練,而王故意求繁。了解書法,首先要了解漢字的發展史。遠古沒有文字,後有少量的象形文字,為了社會的需求,又慢慢創造了不少古文字。文字的成熟是一個從少到多,從繁到簡的過程。古人學字,多以師承,沒有字典參考,以別正誤,使得很多文字,是以訛傳訛傳承下來的,康熙字典,收錄了數萬,現在的新華字典,收錄萬餘,雖刪減不少,依然能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使用!古人寫字,即使寫錯了,後人繼承了,也是創造了!有些字是有意識的創造,而有些字則是訛傳所承!


增減筆畫是書法家常用的藝術手法之一,在各種書體中都被經常使用。

增減筆畫有時是為了增加一個字的神采,有時是為了章法布局的需要,有時是為了使之有特別的造型等。王鐸便是如此。

增減筆畫不能任意妄為,而是有原則的,即在增減一個字的筆畫後,不會被他人錯誤地認為是另一個字。


王鐸深入晉人 筆力雄健 頗為自信 養成一些有爭議的壞習慣 比如加減筆畫 甚至逆向起筆 以適應手腕 手指的生理旋轉 達到轉而能斷 斷而能連的 連續不間斷書寫的技法 只是二王斷得乾淨 連得精緻 王鐸斷得陽剛 連得跌宕 形成勢不可擋的衝擊力


題主請看下「新」字篆書:

右邊的是標準書寫,本來就應該多一橫的。

左邊的是日常書寫,我就屬於喜歡去除一橫的。

類似於「德」字,心上應該有一橫,現在是去除了一橫「徳」。


我覺得這個問題沒什麼說法,也許就是一種習慣。或者說是一種手病、習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