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品評書法其人及其作品

徐敏豪大詩人

2018.11.16周五下午4點36開始寫作

我們一般品評書法及其作者,對字,對書畫不對人,避免產生誤會,如果是他本人執意要求對其品評,我們也是有出場費的,但作為書法事業,公益,正確引導社會,後學,指點一二,則責無旁貸,必須擔當,其前提是對其作品,活動等,作出較全面的觀察,雖自信是人信他信眾信的前提,但最終還是要受到時間歷史大眾的嚴格檢驗,概莫能外。

1.只看作品,不看是誰

即我們常說的背靠背評價,這樣評價起來,就會沒有成見。也不會有很多顧慮,害怕無意中,傷害到誰,只是按部就班,遊戲規則,職責所在。

2.只看題款,不看作品

若其說其書畫皆精,先不要看他的畫,因畫可不斷描摹模仿,難見功力,就先只看他的字與題款,因這是他常寫的字,且爛熟於心,若這些字都寫不好,請不要看他的書畫,以免掃興,

3.只看真書,不看諸體

若他說他五體皆能皆精,首先看他的真書寫得如何。如果其真書不可觀,其餘諸體,一定皆不可觀,儘管其說得天花爛墜,只不過浮雲而已。

4.只看創造,不看糟粕

我們常說,見金得金,見屎得屎,即要看到別人作品中的長處與貢獻。如同蘇軾曾與一僧友的故事。蘇軾問僧,你看我像啥,答像佛,對方向蘇軾問同一問題,蘇軾答像狗屎,兩人道別,蘇軾自鳴得意,說給蘇小妹聽,誰知蘇小妹說,典籍中說,你心中有啥,你就會看見啥,蘇軾如夢初醒,無地自容。書畫品評,亦然。

5.只看美麗,不看醜陋

我們常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乏美的眼光與美的發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滴水石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只看手高,不看眼低

余常說,眼高手低世常有,手高眼低從來無,如果一個人作品非凡,其目光必然如注,高瞻遠矚,高屋建瓴,是一定的,騙不了人,若其手上功夫很低,其眼光也如影隨形,高不到哪裡去,也是騙不了人的,就讓它自己去品評,自己所釀的那杯酒,滋味如何,心知肚明,騙不了人,不一而足,三生萬物,舉一反三,看一知十,日積月累,定然有成


他是集大成書畫家,當然有「二王」及其他大師們的墨跡。


這位名頭為「當代草聖」的習書者,不是王鐸草書風格,也難及王鐸水平成就!


只要熟悉了王羲之、顏真卿與懷素的草書,那麼其它的草書風格基本就不難書寫了,因為都出不了王羲之、顏真卿與懷素的大框框。

很早前在網上是有一幅范老師寫的王鐸風格草書的,現在看不到了。但范笑歌也說過,除了祝允明,他不太看重明代書法,他有一次稱王鐸的漲墨法為兒戲。


什麼時候草聖?已經有個炒作起來吹到天上的二田了,頭條還有再捧紅一個草聖嗎?你叫草聖,那些自吹大師的人同意嗎?


「整體的風格感覺」是學不來的,可以學習局部筆法然後拼湊,單個看貌似,整體一感覺就心知肚明了……


個性來自認知。不管是哪種字體,都是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所產生。這裡不包括天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