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瞭解納粹德國在上個世紀上半葉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但卻很少關注這種種族滅絕政策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德國舞臺的,簡單地聊聊。

1920年, 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工人黨(納粹黨)的《25點綱領》中,明確提到了“反對猶太人的唯物主義思想”,以及大量的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思想。

其後,當上德國總理的希特勒通過《預防遺傳病患者新生兒法令》,禁止有遺傳病病史的人生孩子,並要求身體或精神受損的人絕育。連同之前和之後的一些提案和發令,都是圍繞德意志民族的種族優化,其中包含了大量保護血統純正的內容。

1933年,上臺不久的納粹黨就解僱了所有猶太裔的政府工作人員,1935年通過的《紐倫堡法案》直接定義了猶太人:三代以內,即祖父母一輩中有一個猶太人的即被視爲“猶太人”。同時剝奪了猶太人的國民權利。

1942年,納粹的高級官員舉行“萬湖會議”,制定了臭名昭著的“最終解決方案”。該方案圍繞“如何能高效且廉價的清初猶太人”系統地制定了對猶太人的種族屠殺。這一方案最終導致了超過六百萬的猶太人死於種族大屠殺。

在希特勒的意識中,後代明顯具有上一代的特徵,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根據他的種族進行分類。在他的腦海中,人類的競爭其實就是種族的競爭。而納粹的概念,你不可能改變或同化另一個種族,種族間的混血只能導致優秀種族的退化。

同樣,在希特勒爲首的納粹黨人的意識中,他們的雅利安人血統是先進而高貴的血統,制服和消滅劣等種族是他們的“義務”。他們憧憬着一個由“純粹”雅利安人所組成的德國,高大健壯、金髮碧眼。希特勒稱之爲“民族共同體”。

但是這個“共同體”現在受到了威脅,他們的生活空間遭到一個“劣等”民族的搶奪,那就是猶太人。所以猶太人是這個國家的敵人。

圖片

更重要的是,納粹認爲猶太人這個民族有很強的控制力和煽動力。他們能組織其他“劣等”民族來反對“先進”的雅利安人。這些“劣等”民族包括了斯拉夫人和亞洲人。所以,對於納粹黨來說,最大的敵人不在外面,而是國內的“猶太人”。如果沒有了“猶太人”,德國就會成爲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國家,雅利安人即德國,德國即雅利安人。

有了這樣的思維體系,剩下的就是向民衆灌輸這些理念。所以當時的德國宣傳機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抹黑”猶太民族。他們將一戰的德國失敗以及上世紀20年代魏瑪共和國的經濟危機都歸咎於猶太人,並不斷鼓勵、烘托各種反猶太的氛圍。最終將猶太人變成“世界的敵人、邪惡的根源、災禍的種子,以及生活秩序的破壞者。”按照希特勒的說法:“對種族和猶太人問題沒有徹底的認識,德意志民族就不會復興!”

如果說開始還是逐步限制、驅逐猶太人,從1938年底的“水晶之夜”開始,納粹黨終於亮出手中的屠刀,開始了對猶太人瘋狂的屠殺。導致短短的數年之中,近六百萬無辜猶太人死於非命。

在納粹的種族主義思想下,天降橫禍的還不僅僅 是猶太人,還包括羅姆人(吉普賽人)、非洲裔德國人、同性戀者和殘疾人等等。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