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大司馬曹真長子,三國時期曹魏宗室、權臣。曹爽體態肥胖,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宮廷,謹慎持重,曹睿即位後任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任武衛將軍,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襲封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與司馬懿並為託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之後加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謙虛謹慎,後來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侵吞財產,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虛耗死傷慘重,起居自比皇帝,並採用鄧颺之謀將郭太后遷往永寧宮軟禁,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解除曹爽大將軍的職務,不久因謀反之罪,在朝議後被族誅。

曹爽自少出入宮中,與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繼位後,任命他為散騎待郎,後遷任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再轉任武衛將軍,特別受到寵愛。太和五年(231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襲邵陵侯爵位。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將太子曹芳交託給曹爽和司馬懿,命令二人共同輔助年僅八歲的少主。曹芳繼位後,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萬二千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與司馬懿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執朝政。

曹芳即位之初,曹爽凡事皆與司馬懿商議,不敢專行,司馬懿亦以其為國家肺腑,以禮讓之。後來曹爽聽從親信丁謐的計謀,尊司馬懿為太傅,乘機削去司馬懿的軍權。同時晉陞司馬懿的親信蔣濟為太尉,趁機免去蔣濟原執掌禁衛大權的領軍將軍一職,改任命其二弟曹羲為中領軍,又廢除禁軍五營中的中壘、中堅兩營校尉,把兩營兵眾交由曹羲直接統領。另以曹訓為武衛將軍,統領禁軍武衛營,曹彥為散騎常侍,曹爽兄弟於是完全掌握京師禁軍;他的表弟夏侯玄則被任命為中護軍,負責總統諸將,選拔舉用軍隊武官。而曹叡在位時嫌其浮華而棄用的一部分毫無聲望的閑人,如任南陽的何晏、鄧颺、李勝、沛國丁謐等,全被曹爽招為心腹,並擔任朝中要職,丁謐、何晏、鄧颺被封為尚書,且由何晏負責選拔官員;任用李勝為河南尹、畢軌為司隸校尉,控制京城內外權柄;同時令尚書奏事時先向自己彙報,由自己權衡輕重後再詢問司馬懿,其後漸漸連詢問司馬懿對政令的看法都不做了,開始自專政事。

正始五年(244年),鄧颺和李勝等人為了令曹爽建立軍功名聲而建議征伐蜀漢,曹爽於是西至長安,不聽司馬懿勸止,任命夏侯玄為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與其率領六、七萬大軍從駱谷入蜀,但因為關中及羌、氐的運輸不能應付行軍所需,令當地和軍隊都缺乏物資和糧食;而且蜀漢大將軍費禕又先一步領兵據守山嶺,曹爽無法前進。參軍楊偉和夏侯玄都勸他撤軍,但鄧颺力主繼續進軍,與參軍楊偉在曹爽面前爭執不休,楊偉怒道:「鄧颺、李勝將會敗壞國家大事,應該將他們斬首。」曹爽不悅,無奈之下只好撤軍,但已經被費禕事先進兵據守住魏軍後路,曹爽經過苦戰方纔得以撤離,死傷甚多,所帶去轉運的牛馬也幾乎耗盡,羌、胡等地對他怨聲載道,關中也大為虛耗。

正始八年(247年),曹爽聽從了何晏等人之謀,把郭太后(非曹芳親母)遷到永寧宮,一時曹爽兄弟「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由於司馬懿漸漸被架空,很多政事司馬懿都不能參與,於是稱病迴避曹爽,韜光養晦等待良機。曹爽於是更加肆無忌憚,縱容他的黨羽親信,如何晏割洛陽和野王典農的數百頃桑田和湯沐地作為自己產業,又竊取官物,向其他州郡要求索取,官員都不敢抗逆。而一些開罪了何晏等人的大臣,如盧毓、傅嘏等都因小事而被免官。而曹爽的飲食、車馬和衣服都與皇帝的類似。而且珍貴玩物亦積聚了很多,並有很多妻妾,甚至私自帶走明帝七、八個才人作為自己的妻妾。而且又擅取太樂樂器和調武庫禁兵製作佈置華麗的窟室,多次與何晏等人在其中飲酒作樂,極盡奢華。其弟曹羲見此甚為憂慮,曾多次勸諫,但曹爽不聽。又寫文章三篇,陳述驕淫奢侈過度將會產生禍敗,言辭十分懇切,但不敢直接指責曹爽,而是假託訓戒諸弟以警示曹爽。曹爽也知道曹羲其實是在告誡他,因此很不高興。曹羲見曹爽對勸告不予理睬,只得涕泣而去。

曹爽曾經多次與曹羲等出洛陽遊玩,他的同鄉大司農桓範認為他們兄弟掌握朝政和禁軍,不宜一齊離開,以免一旦有人關閉城門反對他們,他們就不能回到洛陽控制大局。曹爽卻認為無人再能對他有威脅而不聽。但曹爽集團的倒行逆施和胡作非為早已經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不滿,司馬懿雖然稱病不上朝,其實暗中開始與太尉蔣濟等謀劃準備推翻曹爽。

正始九年(248年),李勝即將出任荊州刺史前,曹爽讓他前往司馬懿處拜會順便試探虛實,司馬懿在李勝面前故意裝作衰老病重,李勝回稟,曹爽信以為真,更沒有戒心。正始十年(249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曹芳與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馬懿在洛陽發動高平陵政變,入永寧宮向素來與曹爽不睦的郭太后上奏,稱曹爽兄弟敗亂國典、擅權營私,遂奉太后上奏天子請求意旨罷廢曹爽,與蔣濟等佔據洛水浮橋,關閉洛陽城門。接著任命司徒高柔假節代理大將軍事,接管曹爽的職權;王觀行中領軍事,接管曹羲的禁軍。曹爽接到彈劾表後,一時驚慌失措,不敢告知曹芳。於是將天子車駕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樹木建成鹿角,徵發屯兵數千人以自守。與此同時大司農桓範與大將軍司馬魯芝逃出洛陽,跑到高平陵會合曹爽。桓範力勸曹爽帶皇帝到許昌,以皇帝之名號召全國兵馬反擊司馬懿。見曹爽沒有主見,於是又勸曹羲可以利用闕南別營和典農校尉的軍隊暫作抵抗,然後佔據許昌,且表示自己可以用大司農的身份為他們的軍隊調運糧草。但曹爽兄弟始終猶豫未決。

司馬懿怕曹爽會絕地反擊,於是先後派侍中許允、尚書陳泰以及曹爽所親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誘勸曹爽放棄權力,並以洛水為誓允諾其只交出兵權,便可保留爵位。蔣濟也寫信給曹爽,稱司馬懿只想剝奪他們兄弟的兵權,不會傷害他們,可以保他們富貴。曹爽想了一夜,於是決定放棄抵抗,而請皇帝罷免自己,並向司馬懿認罪投降。當曹爽解下印綬時,主簿楊綜勸道:「您挾持天子手握大權,難道要放棄這些權位而跑到東市去被砍頭嗎?」但曹爽不聽從。桓範也大哭道:「曹子丹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你們這羣如豬如牛的兄弟!沒想到今日受你們的連累要滅族了!」

曹爽兄弟被免職後,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司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樓,命人日夜監視。曹爽兄弟不安心,於是聲稱食物不足,向司馬懿要求食物;後司馬懿送來食物,曹爽兄弟十分高興,自以為司馬懿不會趕盡殺絕。但不久後,與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黃門張當在司馬懿的嚴刑拷問之下,只得供稱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圖謀反。於是曹爽兄弟與其親信黨羽都被捕,正月戊戌(初十)日(2月9日)並一起被屠滅三族。嘉平年間,因著曹真的功勛封曹真族孫曹熙為新昌亭侯,作為曹真後嗣。


曹爽,字昭伯,他是曹真的長子,在曹真去世後,曹爽繼承了曹真的爵位,因此後來曹爽也成了曹魏的一個權臣。在曹叡病重時,封曹爽為大將軍,讓他和司馬懿為託孤輔政大臣。曹芳繼位後,曹爽大權在手而專權亂政,但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成功解除曹爽的權利,並在曹爽交出權利後,又殺死曹爽和其家人。

那三國時期的曹爽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曹爽是曹真之長子,所以他以宗室的身份得以進出宮中,並且他和曹叡的關係非常好。因為曹爽是曹真的長子,所以當曹真去世後,曹爽就繼承了曹爽的爵位。

後來曹叡病危,就封曹爽為大將軍,掌內外諸軍事,讓他和司馬懿共同輔佐曹芳。因此曹爽也成了一個位極人臣的權臣。

曹叡駕崩後,因為曹爽的地位和權利,所以當曹芳繼位後,不僅加封曹爽官職、食邑,而且曹爽還有帶劍履上殿、入朝不拜的權利。

當時曹爽雖然大權在握,但還是和司馬懿一起輔政,開始的時候,曹爽也對司馬懿很客氣,他也不怎麼專行其事。同樣司馬懿對曹爽也很客氣禮讓。

到時後來曹爽聽從手下人的建議,對司馬懿明升暗降,尊司馬懿為太傅,但也解除了司馬懿的軍權。之後又讓他的兄弟為中領軍等重要的職位。因此曹爽兄弟也得以完全掌握京城的武裝力量。

曹爽因為權利大了,也沒有人能制止的住他了,因此他開始專權行事。他不聽勸阻而要出兵伐蜀,最終不僅沒有成功,而且還損失慘重,給關中也帶來了嚴重的破壞,極大的消耗了當時的國力,因此曹爽也招來很多的怨言。

之後曹爽專權亂政,又把郭太后進行軟禁,他又多次改變法制,動搖曹魏治理統治根本,同時曹爽本人起居自比皇帝。

當時曹爽專權亂政、胡作非為、倒行逆施,因此很多人對曹爽非常的不滿,最終司馬懿和蔣濟開始謀劃罷免曹爽的權利。

後來在曹爽兄弟幾人一起曹芳去高平陵祭拜,司馬懿於是趁曹爽外出的機會,發動高平陵之變,以郭太后的名義下詔罷免曹爽的權利。

當時雖然有郭太后的下詔罷免曹爽,但當時曹爽手裡還是有很大的權利,所以桓範在去高平陵和曹爽見面後,就勸曹爽帶著魏主曹芳去許昌,然後以曹芳之名號召兵馬而打敗司馬懿。

而司馬懿為了成功的剷除曹爽的勢力,於是就勸曹爽自己交出兵權,並且允諾只要交出兵權,不僅不會殺了他,還可以保他榮華富貴的生活。同時蔣濟也寫信給曹爽,說司馬懿只是想罷免曹爽的權利,並不會殺了他。

桓範的計策是好,無奈曹爽猶豫不決,同時曹爽也相信了司馬懿說的交出權利不僅不會殺他,還保他富貴的生活,因此曹爽不願放棄榮華富貴的生活,也不想放棄家眷。

最終曹爽沒有聽從桓範的,而是主動的交出兵權,桓範見曹爽如此,氣的大哭說「曹子丹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你們這羣如豬如牛兄弟。」

曹爽交出權利後,司馬懿得以掌握曹魏大權,司馬懿先軟禁曹爽兄弟,之後被以謀反罪而被族滅,並且此案也牽連甚廣。

所以,曹爽這個人和他父親曹子丹相比,可以說是虎父犬子,曹爽之所以能髮際成為一個權臣,也多是因為其父曹子丹的原因,還有他和曹叡關係不錯的原因,然而他雖然有特大的權利,卻貪圖榮華富貴而放棄權利,也正如桓範所說的那樣。


對於曹爽或許是有失公允的,記載主要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是晉朝陳壽所寫,而曹爽主要的對決對象就是司馬懿,晉朝的皇帝怎麼可能允許把曹爽寫的太正面。

那就來看看一個《三國志》中的曹爽把。

曹爽,曹真長子,魏明帝曹叡委任的託孤大臣,託孤大臣還有另外一位:司馬懿。曹爽的人生履歷自此與司馬懿結下不解之緣。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曹爽沒當託孤大臣之前還是一個小心謹慎之人,當了託孤大臣開始變了。

1、架空了司馬懿,讓司馬懿當了個有職無權的太傅

2、出兵蜀漢,空號國庫

3、挾持太后、專權亂政

前後完全相反啊,這一切一直到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才結束,這些鋪墊的記載,很難說是不是史書特意為司馬懿找的理由,讓他的高平陵政變變得合法。

高平陵政變發生時,曹爽還傻乎乎的接受了司馬懿給與他的承諾:交槍不殺,寬大處理,富貴永享。

司馬懿的這種承諾都當真的人,我看不是自負,是白癡。結局就是:曹爽被殺,家人被殺。


曹爽業務能力不行,做事有始無終,優柔寡斷,


曹爽是個天真幼稚,剛愎自用的人,他沒有政治能力,也沒用軍事能力,被司馬懿玩弄於股掌之間,葬送了曹魏江山!


何進二世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