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博物館是世界上收藏元青花最多的機構!!只是不像這倆個博物館這麼有歷史的噱頭。給大家安利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博物館——伊朗國家博物館。

伊朗國家博物館伊斯蘭館內中國瓷器展室中大部分藏品來自阿德比爾清真寺

現存其他國家的中國文物,多是經戰爭、搶掠或走私等途徑獲得的。而伊朗國家博物館的這批原藏阿德比爾清真寺的中國寶藏,則是中國和絲綢之路上國家間千百年來和平友好通商的成果。

元 青花八寶鳳紋菱口沿大盤(局部)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這批瓷器的器型大都是專為近東和中東市場製造的,其中多數使用了該地區舊有的金屬器造型,中國銷往西亞的各類瓷器差不多都可以在藏品中找到代表作。典雅精緻的中國瓷器不僅風靡伊朗宮廷,豪門貴族們亦爭相搜購,視為珍寶。

元 藍釉留白雲龍紋菱口折沿盤 直徑64厘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伊朗國家博物館所藏的這批瓷器的製作年代涵蓋了中國元、明、清三代近六百年的時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自十九世紀初,西方學者與探險家就開始發現其重要意義。

十五世紀早期 青花撇口碗 高9厘米 直徑19.5厘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二十世紀以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相關專著不斷出版;作為青花瓷器當中重要原料蘇麻離青的原產國,伊朗本土藝術對青花圖案的出現也產生了深遠影響,伊朗國家博物館作為全球收藏元青花瓷器數量最多的機構,在今天受到專家學者的重視。

十六世紀晚期 青花撇口碗 高9.5厘米 直徑22厘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此外,中國瓷器與絲綢織物上的紋飾也對伊朗藝術產生過影響,從伊斯法罕到大不里士的古代建築與瓷磚細節中都明顯可見中國風格的痕迹。

阿德比爾清真寺瓷屋全景

而伊朗和土耳其、越南等海上絲綢之路沿途國家,也競相使用中國的藝術語言製作本國的青花陶瓷製品。作為連接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紐帶,千百年來絲綢之路沿岸的文化通過頻繁的貿易往來一直經歷著傳播、融合與再發展,並不斷誕生新的藝術形式與文明。

伊朗公元九世紀 透明釉下彩陶碗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伊斯蘭世界對陶瓷製品的鐘愛來源於沙里亞法中提倡節儉並禁止男性使用金銀器皿,所以西亞向來流行色彩鮮艷的陶器,但都屬於低溫燒造的陶器,質地較軟,易透水和破裂。

伊朗公元九世紀 透明釉下彩陶盤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早期中國的外銷瓷器主要是青瓷,雖然從胎質上看青瓷燒成溫度偏低屬於原始瓷器,但由於不吸水和不易破裂,同樣實用衛生。

十四或十五世紀 青瓷剔荷花紋菱口沿大碗 高13厘米 直徑35厘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青瓷之所以流行於整個近東、中東地區,除了上述原因,還因為王室貴族們相信這種容器有神奇功能——可以鑒別食物是否有毒——傳說青瓷一旦接觸有毒物質就會破裂或滲入水氣。

十四或十五世紀 青瓷剔纏枝荷花菱紋平口大盤 直徑49厘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這個說法可能是來自宋代汝窯瓷器由於胎、釉膨脹係數不同而產生的開片特性——被往來絲路的商人為抬高價格而演繹了,至於是否有人使用毒劑測試過這些價錢令人咋舌的青瓷,實在無稽可考。

十五世紀早期或「過渡期」 青花敦式碗 高12厘米 直徑29厘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伊朗國家博物館的這批原藏阿德比爾清真寺的中國寶藏,幾乎全部來自龍泉窯和景德鎮窯。這批藏品不光涵蓋了中國元、明、清三代近六百年的陶瓷史,還反映出當時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變遷。

十五世紀早期 青花纏枝葡萄紋平口折沿大盤 直徑37.5厘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今天一提到中國瓷器,首先想到的就是青花瓷。然而青花瓷是在發展了近一個世紀後才獲得中國皇室的青睞。景德鎮窯廠在製造青花瓷器以前,一直生產白瓷。

十五世紀晚期 青花平底折沿盆 高8厘米 直徑30厘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當時這裡的白瓷因為表面明亮、清澈、平滑,加上胎質細密、堅硬耐用,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生產同類產品。

十五世紀早期 青花山石植物花卉紋平口沿大盤 直徑63.5厘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但這種純白色瓷器並不符合伊斯蘭世界的品味,因為伊斯蘭教認為留白和空隙會使魔鬼在其間穿行,所以我們看到的伊斯蘭藝術多是充滿細密裝飾與紋飾的,伊朗當時流行的陶器中也有用鈷料描繪的紋飾,於是波斯商人將蘇麻離青鈷料引入中國窯廠,希望中國優質瓷器與伊朗迷人的鈷藍彩結合。

十五世紀中期 安南青花折沿盤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中國青花瓷始燒於十四世紀初,之後迅速成為絲綢之路上最受青睞的商品之一。這種異於中國傳統的新穎器物,結合中東的紋樣和裝飾,開創新的風格,也引起絲路各地陶瓷匠的效仿。

十五世紀晚期 青花獅子滾繡球纏綢帶平口沿盤 直徑18厘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中國與伊朗各據亞洲一端,似乎難有直接聯繫,但因絲綢之路通商緣故,兩國可經海陸和陸路互相往來。

十六世紀晚期 青花歲寒三友鹿紋菱口碗高6厘米 直徑21厘米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兩國文化關係尤其密切,中國的藝術品給波斯工匠帶來靈感,這種影響尤見於陶瓷器皿和瓷磚上。欽慕中國瓷器與絲綢的伊朗人,深為其紋飾所迷,中國紋飾又反之融入波斯藝術,成為該藝術的重要成分。

原文作者:戴柔星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6年3月刊《阿德比爾清真寺收藏的中國瓷器》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其實國外有很多博物館都非常不錯,但有一所在國內並不十分有名的博物館,實際上卻是美國館藏中國文物數一數二的一家博物館,這就是納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納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位於堪薩斯城,堪薩斯城是美國堪薩斯州和密蘇里州交界處的一座小城市,人口稀少,不足50萬,至於亞洲人和華人,那就更少了。可是就是在這麼一個遊人很少涉足的美術館卻藏有超過8000件的中國藝術品,在全美都是數一數二,而且其中很多的文物都是非常非常珍貴的中國古代文物之瑰寶。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文昭皇后立佛圖。在仿照石窟光線布置的展廳里,布局寬敞而又氣質柔和,一人獨坐木凳 ,享受那份寧靜肅穆,可以興懷古幽思,正中牆壁上鑲嵌著的,正是原龍門石窟文昭皇后禮佛圖。有多少人,曾面對龍門石壁上原屬於帝後禮佛圖那觸目驚心的疤痕默然無語,面對大都會的皇帝禮佛圖徜徉過去的遺記,如今在納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精心布設的仿石窟展覽廳里彌補了遺憾。在這裡,還有「龍吟」之下驟然現世的東周天子玉璧、廣勝寺壁畫前坐立的木雕敷金加彩觀音坐像、世間僅存的一對宣德青花龍紋大梅瓶、還有那湮沒800年才重見天日的鎮館之寶磁州窯龍紋闊口瓶,帶著巨鹿古城破水而出的淋漓,向我們展示了白底黑花的優雅大氣和粗身利爪的雄渾霸氣如何合二為一,黑白對比,紋飾獨一,這份豪放樸實有獨特的張力。讓李苦禪也曾感慨:「我畫了一輩子的畫,還不及磁州窯這幾筆。」 這家博物館在低調中用心去徵集收購、修復維護了流失海外的文物,也盡心去用好的方式布置展陳,期待那遺落已久的中國文物能夠有幸和你會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