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迎來了一個多事之春,4月份接連不斷的新聞背後,阿里正加速編織著其大健康醫療網路。

  4月20日,阿里雲與西安國際醫學、東華軟體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成立國內首家實體智慧「雲上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據稱,該機構是國內第一家以數據驅動精準醫療、健康管理的實體醫療機構。

  同日,阿里健康宣佈與江蘇魚躍科技簽署框架協議,在醫療智能設備,醫療影像,醫療醫生資源管理、醫患互動、慢病管理、遠程健康諮詢等方面達成全面合作,探索慢性病和常見病院內院外一體化管理和服務模式。

  早前的一週更是爆出消息,阿里健康將通過新發行股份和可轉債的方式,從阿里巴巴集團處獲得天貓在線醫藥業務的營運權,阿里健康股價應聲大漲80.83%。

  多重佈局之下是阿里健康打通「醫+葯+患」在線醫療全鏈條的野心。不過目前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都尚未完成這一閉環。「互聯網+」的浪潮在相對封閉的傳統醫療行業面前,顯得頗為無力。一個關鍵的原因是,網售處方葯和在線問診兩塊領域還圍在政策的高牆內。在進一步的放開前,巨頭們所描繪的「雲醫院」更多的仍只是一番美好的願景。

  京東醫藥CEO崔偉認為,醫療是非常特殊的行業,它的體系雖然保守但是也有其合理性,因此醫療的互聯網化需要建立在尊重其安全合規的需求之上,如果單純地從方便、快捷,提升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或套用其他行業互聯網化的方式,效果並不會理想。

  阿里健康迎來深度整合

  對於天貓醫藥館併入阿里健康,業內普遍反映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阿里正在對旗下醫療資源進行深度整合,此後阿里健康將一躍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在健康領域的旗艦平臺。

  阿里健康相關人士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交易完成後,消費者將能繼續在天貓上在線購買相關產品,阿里健康在後臺負責運營商家,集中產品供應,以向消費者提供高質量和大範圍的選擇。阿里健康在醫療領域的專業能力和人才,能夠幫助天貓醫藥的平臺運營提升,而天貓醫藥平臺可以為阿里健康雲醫院提供藥品銷售渠道。由此阿里健康將順勢吸納入醫療電商業務,為日後處方葯O2O做好準備。

  阿里健康提供的數據顯示,天貓在線醫藥業務在去年交易額達47.4億元,年增長率高達86%。目前共有186傢俱有在線零售資質(互聯網藥品交易C照)的連鎖大藥房在平臺上銷售。

  阿里巴巴集團COO張勇表示,希望阿里健康成為覆蓋藥品、醫生、醫療機構、醫療保險、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患者的生態系統。

  此外,伴隨交易而來的是人事調整,阿里集團18位創始人之一、阿里集團合夥人吳泳銘將擔任阿里健康董事會主席兼非執行董事,王磊擔任阿里建康新任CEO兼執行董事。據瞭解,以上兩人均在阿里團隊有超過十年的工作經驗。從重量級的高層任命中,也足見阿里巴巴對在線醫療的重視程度。

  大健康話語權爭奪戰

  根據易觀智庫分析師林文斌的分類,大健康產業可大致分為涵蓋健康管理、養生保健的健康領域,涵蓋遠程醫療、藥物管理、尋醫問診的醫療領域以及涵蓋非處方葯和保健品等產品的醫藥電商三大板塊。

  各個巨頭的佈局思路也大體類似,皆是串聯健康、醫療、醫藥電商,打通「醫+葯+患」三者相連接的閉環。而佈局手法上,分別選擇各自的優勢作為支點。

  百度的打法一方面是基於大數據,依靠技術手段進行醫療佈局,涵蓋疫情監測、家庭遠程醫療等服務。日前上線的醫藥電商O2O產品「葯直達」延續了百度一向的輕資產模式風格,通過移動搜索、地圖等方式為線下藥店引流,並由藥店提供諮詢及配送服務,省去了自建物流和倉儲的成本。另一方面,佈局健康智能硬體百度dulife。

  而把守著大流量入口的騰訊,基於微信端開發了「智慧醫院」項目,在平臺上附加了預約掛號、醫患溝通、電子報告、支付賬單等功能。另一方面,互聯網平臺商進軍在線醫療最大的挑戰是落地及與線下醫院資源的對接問題,騰訊的策略大舉併購。去年騰訊先後通過戰略投資將丁香園和掛號網收入麾下。通過掛號網,騰訊間接與線下23個省市、900餘家三甲及二甲醫院進行了對接。

  林文斌對記者指出,「互聯網企業進行醫療佈局最大的難點就是線下,誰能把控住線下資源,誰就能把控未來方向。」

  政策難題待解

  「藥品不同於其他產品,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快捷方便之前,需要滿足安全性,而且必須要有診療行為。因為藥品的需求不像其他電商產品是由用戶驅動,藥品需求的確定其實通過診療行為,也就是處方。」崔偉對記者表示。

  這決定了在線醫療產業鏈要形成閉環,必須獲得處方葯及診斷環節的開放。今年1月起,市場上多次傳出處方葯開放在即的消息,業內人士認為處方葯開閘即將到來。不過由於缺乏監管措施,在線診療的開放看上去遙遙無期。

  據媒體報道,日前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明確表示,「互聯網上涉及醫學診斷治療是不允許開展的,可以做健康方面的諮詢。當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的情況在不斷出現,我們也要不斷完善政策,對這些行為加以規範。」

  「禁止在線診斷主要是考慮到醫患糾紛和安全問題,」據林文斌判斷,相對於「一刀切」的方式,接下來衛計委將會通過頒發資質或通過可監管的方式,慢慢開放在線診療。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