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觀察者網馬力]一國的外交政策如果沒有戰略做支撐,就好像製作水泥預製板時不使用鋼筋一樣,最後一切都會碎裂開來,變得毫無用處。對於意欲影響全球局勢的大國來說,情況尤其如此。眼下缺乏戰略支撐的美國就處於這樣的窘境當中,而且導致美國陷入如此窘境的正是美國自己。

  美國匹茲堡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榮譽教授邁克爾·布倫納5月20日在美國《全球主義者》雜誌網站刊發文章:《美國的對華戰略毫無頭緒》

  對於當下的美國來說,“思維不清晰”和“邏輯不連貫”是對其外交政策的最恰當描述。我們的政治領袖在外交事務上缺乏清晰的思路、明確的目標和可行的方法,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戰術層面的目標也很難達成。

  中國正在崛起爲一個超級大國,這個國家的實力和影響力將對美國繼續維持其全球霸主地位構成難以逾越的障礙。而美國最失敗的地方就在於,它至今仍未能制定出應對中國崛起的明確戰略。

  現實是嚴酷的——華盛頓並不具有應對中國多領域挑戰的整體方案。事實上,美國所採取的是一種全無章法、疲於應付的方式。決策者用這種方式去對付中國的確很方便,但其實這一切都是徒勞無用的。

  軍事

  在軍事層面,五角大樓的那些高官們都是單向思維,他們一心要在軍事領域遏制中國,試圖通過確保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方位的優勢來壓制北京在南中國海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而且他們還要重新啓用形成於1955年的同盟網絡。如果中國是帝國主義時期的日本,那麼這個思路或許還有些道理,可中國並不是帝國主義時期的日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正精心地、系統性地制定應對方案,中國人希望通過爭取盟友並對全球精英施加影響的方式來繞過美國的封鎖線。他們編織了一張政治、商業和金融關係的綿密網絡,所採用的方式可以說是那些處於弱勢的夥伴們所難以拒絕的。

  中國的這種做法無疑已經在軍事上產生了切實的回報。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這一策略其實是他們在一個更高層面的複雜棋局中所採用的博弈手段的一部分,而美國尚未適應這個更大棋局的博弈。

  於是,當中國提出其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帶一路”倡議時,美國的應對之策是向位於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某偏遠基地部署3000名海軍陸戰隊員;

  當中國爲可能在本地區取代世界銀行的新開發銀行奠定基礎時,美國卻在與越南簽署一項允許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在金蘭灣進行補給的協議,這一協議雖然面向未來,卻是歷史的倒退;

  接着,當中國採取措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建立點心債券市場並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暗示將建立一個以人民幣爲基礎的國際貨幣監管機構時,五角大樓卻在加快推動F-35C艦載機的採購。這一切難道就是美國的戰略嗎?

  經濟

  在經濟領域,情況同樣如此。

  首先,美國希望那些二戰後簽署的協議和建立的機構能繼續如常運轉下去,無論在物質層面還是在意識形態領域,那些協議和機構都是按照美國的意願塑造我們的世界的。

  而且,那些協議和機構在美國跨國公司(尤其是金融公司)全球擴張、收割利益的過程中一直髮揮着關鍵作用。美國並不希望中國經濟實力增長太過迅速。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其他相關國際機構都非常歡迎中國在其中發揮作用,他們都在非常努力地將中國納入既有的處理共同問題的國際機制。

  反映美國未來戰略的第二個原則我們可以稱之爲“自由主義背景下的和平”(liberal peace),它與上述第一個原則是相輔相成的,明顯帶有康德哲學的典型特徵。這一原則的核心觀點是:世界各國如欲保持長期和平相處,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和自由民主政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中國從未隨大流接納這種觀點。自鄧小平時代以來,中國開始將發展經濟作爲國家的優先工作。在改革向自由市場經濟和保護私有財產轉變的過程中,中國領導人一直十分注意與西方政治制度保持距離。

  在中國,政府的領導權威(the directive authority of the state)在建立一個富裕、強大而穩定的國家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這一觀點是帶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特色的。

  眼下在北京舉行的兩國貿易談判從根本上證明了美國戰略家的無可救藥(hopelessness)。那根本稱不上什麼戰略,只能說是一些一廂情願的願望罷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