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受不了996的程序員,發起了一個名爲“996.ICU”的項目,以此抵制互聯網公司的996工作制。

所謂的996是指從每天上午9點工作到晚上9點,每週工作6天,而“996.ICU”意爲“工作996,生病ICU”。通俗點說,按照996的模式工作,那以後都得進ICU了。

ICU指的是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工作996和生病ICU,究竟有沒有因果關係?相信這是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

我的回答如下——有時它會。有時它不會。至於什麼時候會?大致有如下判斷:

這是一個複雜的世界,很不幸,工作也是其中一種。

馬雲可以用自己親身的經歷證明,長期996工作也沒有進ICU。

但與此同時,大量工作突然猝死的真實案例,也用慘痛教訓證明,長期996工作真的會進ICU。

如何甄別細節?

先說“工作”——有些工作會造成身體負荷過重,不斷消耗你身體的營養,比如搬運工。有些工作會造成心理負荷過重,比如在中國醫院急診科兒科值班的醫生。有些工作則相對不會如此“燒油”,圖書館的保管員加班24小時和醫院手術室的醫生加班24小時,身心疲勞指數是不一樣的。

再說“人”——每個人身體和心理的能量場是截然不同的。有些人越加班越有精神,不覺得疲累,宛如永動機一樣。有的人,體力和心力有限,可以承載的負荷有限,這是很多猝死悲劇發生的根源。他們以爲自己可以像別人一樣拼搏,結果過早的燒光了生命的能量。糟糕的是,沒有重視警報聲。

我以自己的經歷來談,當我身體透支了,就會反應速度下降,失去活力和爆發力,昏昏欲睡。當我心力透支了,就覺得思維判斷力瞬間不在線,計算數字的能力下降,腦子濛濛的空白一片,工作質量低於平均水平。當身心極度疲累到一個水平,我會生病。

而當生病的時候,我接收到的信號就是,我要罷工了。這是身體給我下的警告,我會尊重這種提醒,把節奏放得很慢,好好思考,爲什麼我會病和累?是外部的負荷給得太重?還是我身心過度消耗在哪些方面?

我經常對病人說的一句話是——對不起,你暫時被剝奪工作的權利了。除了服藥和休息,更重要的任務是——好好想想,你爲什麼會生病?

可以劃定一條清晰的線:如果你的睡眠、胃口、大小便、心理能量以及各項身體指標長期都OK,那說明工作量沒有超過你的負荷,不用太擔心。相反,如果不OK,你要控制工作量和工作時間。任性地和身體對着幹,那結果真的是會戀上醫院的。

第二個問題是,怎麼看馬雲的“996是福報”?

我的一個判斷可能是悲觀的。

每個人的天性和稟賦纔是根本,勤勞和上進固然重要,不可或缺,但也要讓步於前一個因素。

互聯網領域,很多人都像馬雲一樣長年996,付出未必更少,但最後沒有成爲馬雲。這個天性稟賦如果沒有,一個年輕人即使每週努力到滿格,我相信結果依然如此,他不會成爲馬雲,甚至是一種悲劇。因爲,他原本可以成爲自己,有自己的節奏和方向。一個籃球運動員,他以爲自己是喬丹,要不就是天才,比如科比,要不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

你有超越普通人的天賦,如果你不像馬雲那樣996的努力付出,去兌現這個天賦和潛能,那就浪費了鉅額財富。既是你的損失,也是社會的損失。

相反,那些天賦一般甚至還達不到平均線的人,如果一輩子都以996的模式去奮鬥,尤其對那些身心天生孱弱者。我認爲,這會是一種殘忍而錯誤的選擇。大量英年早逝和工作猝死的人羣,可能恰恰輸在這種不認輸的勁頭上。

當然,對稟賦好的人,能量越大,就應該承載和付出更多。鼓勵這些羣體996工作,對個人好對社會也好。一切就像馬雲先生說的那樣,這是福報

客觀一點說,可以把人比喻成一個工具,每個工具都有自己的特殊屬性,都有自己可以負荷的極限。用力過猛了,尺子會斷。過於驚慌不用,那工具的功能白白浪費了。

從保護多數普通人的立場來說,反996是利大於弊的。

從推進社會進步和“壓榨”精英潛能來說,支持996是更佳選項。

這是一個矛盾體。

人是不同的人,所以對996的看法和標準不一致,這是正常的。

怕就怕你不是馬雲,卻以馬雲的標準和理念來要求你自己,造成痛不欲生。

但放心,因爲痛苦,你很快會恢復原貌的。你失去了一個成爲馬雲的機會,但很可能你得到的,或許更多。比如健康,比如成爲你自己,比如你可以選擇更多自己有興趣的選項······

痛苦和疾病,是保護生命的重大屏障之一。

謝謝支持原創作品。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