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今天我科公衆號將向大家推出一種全新的血管外科複合手術方式,針對一些複雜性頸動脈狹窄病變的治療體會。

衆所周知,頸動脈是大腦主要的供血動脈之一,當頸動脈出現不同程度的狹窄時,心臟泵血進入大腦的血流量也隨之下降,從而引起頭痛頭暈、視物模糊、乏力、失眠等腦缺血樣症狀。所以,清除頸動脈內的血管垃圾,恢復其血流通暢是治療頸動脈硬化閉塞疾病的根本。臨牀上該部位的血管垃圾多表現爲狹窄病變伴內膜粥樣斑塊、鈣化斑塊、陳舊性血栓樣組織等等。好比生鏽的自來水管一樣,堵住了水流的去路。

臨牀上對於症狀性頸動脈狹窄且狹窄度>50%,或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度>70%的患者均有手術指徵。目前臨牀上應用最多的手術方式包括兩種:其一,頸動脈腔內支架植入術(CAS)——俗稱微創放支架,及通過大腿處局麻下穿刺,利用導絲及導管腔內介入技術,打通頸部狹窄或閉塞段病變,然後放置支架,以開通血管。其二: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CEA),即:傳統意義上的開刀,將頸部動脈血管切開,剝脫閉塞或狹窄嚴重的內膜斑塊後予以縫合血管。但上述兩種手術方式互有利弊,前者的微創術式的制約因素如病變動脈迂曲嚴重(III型弓)、斑塊嚴重鈣化、頸動脈慢性閉塞,存在頸動脈血栓形成;而後者開放手術的制約因素如患者手術耐受程度差、頸動脈分叉過高、斑塊延續超出手術暴露範圍等等。

因此對於上述複雜性的頸動脈血管病變,單純的腔內治療或單純的傳統手術就存在不足之處,無法達到手術的最優治療方式。故而,近幾年,對於這類複雜性頸動脈狹窄閉塞的治療,在郎德海科主任的帶領下,我們中科大寧波華美醫院的血管外科團隊不斷摸索總結,探索出第三種手術方式,即——一站式複合手術(術中聯合微創+切開術式),以儘可能的疏通恢復頸動脈血供。該複合術式在是一項多技術融合的術式,對手術的要求及術者的臨牀經驗具有很高的挑戰,目前國內僅北京、上海等大型醫院小樣本病例回顧報道。

一站式複合手術的優勢

1. 打破了傳統手術和腔內治療的界線,爲患者提供了同時進行外科手術、介入治療和影像學檢查的平臺。

2. 降低了患者多次轉運及麻醉帶來的風險,爲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開闢了新的路徑。

3. 能即時對手術療效進行評估,指導手術的順利實施,避免資源浪費,是實現療效最大化的全新治療模。

4. 血管垃圾清除率高且更徹底。

複合手術的術式分類

2.頸動脈直視下支架植入術

3.CEA+透視下球囊導管取栓術

頸動脈病變的位置分類

1.頸總動脈(CCA)起始段病變

2.頸總動脈(CCA)中段病變

3.頸總動脈+累及同側頸內動脈(ICA)段病變

4.頸總動脈+累及同側頸內動脈+頸外動脈(ECA)段病變。

頸動脈病變性質

1.侷限性狹窄

2.侷限性狹窄伴閉塞

3.局部嚴重鈣化

4.局部慢性閉塞繼發新鮮血栓

哪些患者可採用該複合術式?

對於單純微創手術或單純開放手術無法完全清除血管垃圾的複雜性頸動脈病變均可採用該手術方式,如:

1.頸動脈分叉過高

2.斑塊遠端過高

3 頸動脈串聯樣狹窄

4頸內動脈合併頸總動脈狹窄

5支架術後再狹窄

複合手術需注意些什麼呢?

手術前準備:

1.藥物方面:抗血小板/抗凝的選擇,如何權衡術中切口滲血及預防支架內血栓形成。對於慢性閉塞病變,我科常規予以阿司匹林100mg qd po 及波立維75mg qd po 抗血小板5天左右,對於繼發新鮮血栓病變,予以單抗聯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術中需嚴密止血及控制血壓等,避免術後切口血腫。

2.檢查方面:完善頸動脈血管重建(CTA)、頸動脈磁共振血管重建(MRA)、腦灌注CT檢查、斑塊造影等以評估病變位置與斑塊性質,選擇最優的複合術式

重視病史的採集:包括症狀、病程時間變化,以推測病變類型是急性病變、還是慢性病變,或者是慢性繼發血栓等。

術中需探討的問題

1.是否需使用腦保護傘問題。

2.術者是否需使用頸動脈轉流管問題。

3.手術先後問題,是先開始微需創還是先切開。

4.對於頸內動脈完全閉塞,是否有必要處理頸外動脈等

典型病例

一站式複合手術方案

1.先行開放手術左側(頸總A切開取栓+內膜剝脫)

2.然後在微創下左側(頸總、頸內支架植入)

附:部分術前及術中照片

1.術前影像資料

2.術中部分圖片

清除的頸動脈內垃圾(新鮮血栓伴鈣化斑塊)後縫合血管壁繼續微創下操作

微創介入下置入MPA導管至頸總動脈後,縫合血管壁繼續腔內微創開通血管

溫馨叮嚀

歡迎關注中科大寧波華美醫院血管外科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