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号

        N次搭自强号来花莲,难得碰上不完美的天气,却不减兴奋。

 

花莲车站

        ↓中央山脉,即使云雾垄罩,还是有著引人入胜的美,是花莲有别于其他县市的优势。

 

花莲

        其实是为个临时差事来的,忙完,已是午后。即使天候不佳,仍然一往情深地又往七星潭跑。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明明才第二次来,见到那一弯月牙海湾,却像久违的好友般熟悉。

 

花莲七星潭

        怎么觉得别的地方的海,在阴霾的天色下,就会灰扑扑的甚至变黑,可是花东的海,却总还能维持淡青色,得天独厚。

 

花莲七星潭

        ↓远望著一片洁白,近观却诸多色彩的石砾,也是七星潭另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游客七彩的衣饰,也给海岸添上了色彩。

花莲七星潭

↓这样近海,也有渔船作业?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哈哈,其实这趟来七星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抓宝。嘿!Pokemon Go对七星潭青眼有加哩!设了好多补给站,怪跳出来,不仅种类稀有、数量也多,是市区里求都不到的。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抓,晃到了「七星柴鱼博物馆」。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鲤鱼旗迎风飘扬。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入场票价50元,可抵30元消费。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一进门,免不了餐厅与特色商品贩售区。钨丝灯映照下,相当有古早味。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究其名称,为何叫「柴鱼博物馆」呢?事实上这儿的前身就是一处有20多年历史的柴鱼工厂,在工厂停业后,馆长余先生有感于技艺的失传与空间的荒置,于是大力奔走,在花莲乡亲相助之下,于2003年盛夏,老柴鱼厂房,得以以社区型生态博物馆的姿态与大家重新见面。

        ↓循阶梯上阁楼,虽然已经闻不到烟熏柴鱼味了,但因是老厂房,旧时的痕迹仍在,特别是长年烟熏的痕迹。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馆长余宗柏先生的卡通公仔。看地板上的铁网,下头就是以前储放柴薪的地方。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鱼」字边的国字还真是难以想像的多,也可以想见花东海岸因黑潮所带来丰富的鱼类资源。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身历其境如海底。曼波鱼、鬼头刀、鱼伞旗鱼、飞鱼、巴鲣……,便是黑潮给花莲带来比较为人熟知的鱼种。飞鱼,在《尬金包》文章里有提到过。曼波鱼,就是翻车鱼、太好吃了!连同鬼头刀,之后的花东游记还会亲眼遇见。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咦?博物馆的吉祥物曼波婶。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笑呵呵的是柴鱼伯。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多久没看过小时候的跳房子了。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回到一楼,卖场自然是满坑满谷的海味商品。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小型的水族馆。这是什么鱼?我在关岛的Pacific Island Club见过一次,这么古怪的模样很难忘记。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小丑鱼尼莫,大家都熟悉了。

七星潭柴鱼博物馆

        走笔至此,还真为可爱小鱼的安危忧心。是的,2017718日,一场无名大火,柴鱼博物馆500坪园区付之一炬,我这里记录的,已经是大火前的最后模样。惋惜之余,目前博物馆已重建中,就让我们期待新馆的再生。

        ↓从柴鱼博物馆出来,海风愈加窒闷,颇有山雨欲来之势。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怪的是,透过云隙的光,却在海面洒下跳跃的星星。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蓝天碧海的情况下,反而不会有这样的景象。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海浪击岸,大自然最优美的乐章。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海面的粼粼波光未曾退去,豆大的雨点却真的落下了,慌忙到小贩的发财车雨棚下暂避。

 

花莲七星潭

        幸好雨势不大,下下停停。

 

花莲七星潭

花莲七星潭

↓海面上的星星消失,乌云却翻起龙卷风。

花莲七星潭

        真舍不得走啊!天色却渐暗,只好回市区。

 

花莲七星潭  

        以前,我会执著于若往海边跑,一定要晴朗天气。但在七星潭,这个规则已经打破——阴雨的七星潭,别有一番绝美的哀艳,彻底的令人心折了。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