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劉宋政權的締造者劉裕是一位美譽度很高的皇帝。他終結了東晉門閥專政的時代,開創了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是世人眼中的明君,後人常常稱之爲“定亂代興之君”,推崇者更是贊其爲“南朝第一帝”。

劉裕出身貧寒,能夠位及九五,並有一番作爲,完全是靠自己雙手打下來的。

劉裕家境貧苦,母親生下她後便得病去世了,父親劉翹無力請乳母哺乳,一度打算拋棄他。好在劉裕的姨母及時伸出援手,養育劉裕、劉裕這才得以存活下來。

對於劉裕而言,這也僅僅是存活,他的生活並沒有起色。劉裕幼時爲謀生計,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幾乎無所不做。由於家境及出身,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境況如此艱難,但好在劉裕胸有大志,而且才能出衆,還是得到一些氏族大家的賞識。如東晉宰相王導之孫王謐就十分敬重他,說這個人長大後會有一番作爲。

戰亂時期,想要建功立業,出人頭地,投戎從軍幾乎是最好的選擇。劉裕長大後,先投北府軍孫無終,後得孫無終薦舉轉投劉牢之的麾下,擔任參軍。劉牢之鎮壓孫恩叛亂時,劉裕平山陰(紹興)、守句章(寧波)、攻丹徒(鎮江),屢充先鋒,戰必挫敵,鋒芒逐步顯露,一時間威名大震。

孫恩之亂後,晉室恐慌,京防空虛,盤踞在長江上游的桓玄又伺機而動,發動叛亂,劉裕隨劉牢之前去平亂。桓玄勢力正盛,攻入建康,劉牢之懼禍而逃,劉裕無奈之下只好暫投桓玄。一方面,劉裕表面奉迎桓玄;另一方面,暗中和北府兵殘餘兵將聯絡,伺機反攻。最終,在劉裕聯合北府諸軍,以火攻擊潰桓玄守軍。

有此兩功後,劉裕得王謐等人推舉,出任使持節、都督八州諸軍事、鎮軍將軍,徐州刺史;不久,又奉武陵王司馬遵承製總百官行事。王謐死後,裕又獲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實際上已經掌握了朝政大權。

劉裕掌權後,對外滅南燕、平盧循、討劉毅、徵巴漢,戰功赫赫;對內則推行義熙改革,減輕徭役,與民休息,國家呈現復興之象。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劉裕能文能武,都是一個治國安邦之才。及至劉裕四十多歲代晉稱帝,建立劉宋政權,更是整頓吏治,重用寒族,改革政制,輕徭薄賦,大力發展生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爲劉宋政權的穩固奠定了基礎。

劉裕起身寒微,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卓越的軍功,不斷掌握軍權,並最終登基稱帝,影響歷史軌跡,當爲一代英雄。正如後秦高祖姚興所言“劉裕拔起細微,能討誅桓玄,興復晉室,內釐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數郡,不以成其美乎!”寒門出明君,除了劉邦、朱元璋,恐怕也只有劉裕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