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jpg

 

 

 

吴哥窟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巴扬寺了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莫名觉得很有fu、令人沈静

长久以来一直很想亲眼目睹

 

巴扬寺作为阇耶跋摩7世与8世的国庙

坐落在大吴哥城的中心位置

以砂岩筑成

东南西此各有一条笔直的道路贯穿吴哥城的四个城门

是吴哥城最主要的4条干道

也象征须弥山通往世界的四条道路

 

南门是进出吴哥城最主要的出入口

一般来说  游览的路径多为南门进胜利门出

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城门的设计

宛如去游乐园似的

进城 ~就像是踏入另一个世界

222.jpg

 

尽管南门是城门中保存较好的一座

但是参道两旁阵丈庞大的善神和阿修罗(恶神)仍有多尊头部是后来新补上去的

新的部份颜色较浅

以作为与原有的区分

221.jpg

223.jpg

 

 

远观巴扬寺

只看得出层层堆高的金字塔型式

但随著一步步的接近  “高棉的微笑"就愈来愈清晰

同时也愈来愈叫人目眩神迷

224.jpg

 

人面塔是四面雕像

雕像有人说是修建者本身阇耶跋摩七世  也有人说是佛陀、观世音菩萨

(阇耶跋摩七世改信佛教)

不论是哪一说  又或者人面塔的数量、为何有的闭眼有的睁开眼等等

至今都仍旧是未解之谜(49座尖塔上共有一百多面的微笑)

232.jpg

227.jpg

 

吴哥每间寺院都可以发现工作人员闲闲没事做

但这位在捡菜的女子实在太经典了~

228.jpg

 

心心念念的

高棉的微笑

230.jpg

 

含蓄地来一张鼻子对鼻子(嘴对嘴的太奔放了~无法)

229.jpg

 

巴扬寺是观光客必到之地

能愈早来愈好

231.jpg

 

巴扬寺浮雕比较特别的是  

部份主题传达出当时庶民生活的样貌情景

对于高棉历史欠缺的现今  无不是一个相当珍贵的史料 

当然  

巴扬寺绵延浩瀚的浅浮雕壁画也同样得花上一些时间才能看完

226.jpg

 

巴扬寺像是迷宫一般

一脚踏入之后便分不清东南西北

 

因为高棉的微笑无所不在啊

浩大壮阔的格局震慑我心

静定的微笑通过漫长的岁月向我投来  

迎向我  然后穿越我  再传递给后世

233.jpg

242.jpg

 

 

离开巴扬寺之后转往天宫、象台的方向前进

天宫自是皇宫内现存较完整的建筑  属于金字塔型式

但看起来貌似阶梯陡峻估计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所以就Pass~只有远看而没有亲自攀登

237.jpg

 

行前拜读蒋勲老师导读的吴哥之美  

才知道19世纪以来研究吴哥城最重要的资料是元朝人周达观所撰写的「真腊风土记」

周达观于西元1296年时以特使团团长的身份被派往真腊王国

另也有一说认为当时蒙古帝国有野心进攻真腊

而周达观很有可能是担任侦查军机的任务

因为书中对吴哥城的城门高、宽、河宽、桥梁等叙述都非常精确

经现代考证也几乎吻合  

240.jpg

 

站上象台眼望四方  想像当年国王威风阅兵画面

手捧720年前的文言文加以比对  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234.jpg

 

周达观书中写到的"莅事处"  指的应该就是象台

「其莅事处有金窗棂,左右方柱上有镜数枚,列放于窗之旁;其下为象形。

闻内中多有奇处,防禁甚严,不可得而见。」

 

象台为石砌  正面的部份为立体雕刻的大象  身体的部份则是平面浮雕

象鼻卷起水中莲花

235.jpg

 

阵容浩浩荡荡、威风神气的军队主题浮雕  

即使是今日  也能感觉出象台的气势万千

241.jpg

 

象台的正前方的东西广场  保存有小塔12座

根据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有可能就是《争讼》篇的记录对象

「两家争讼,莫辨曲直;国宫之对岸有小石塔十二座,令二人各坐一塔中,

其外,两家自以亲属互相提防。或坐一二日,或三四日,其无理者必获证候而出:

---------以此剖判曲直,谓之『天狱』。」

 

古代对于司法、审判的观念想当然尔不同于现在

但是多亏有周达观的记录  才得以让后世的我们推测这12座小塔的用途

238.jpg

 

再往前走一点  是所谓的"癫王台”

密密麻麻的精美浮雕占满整个视觉

不过这座平台的由来、功能等等都众说纷纭  

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考证说法  

236.jpg

 

走完一圈吴哥城

有点儿累了  但也觉得收获满载

 

走向司机停车处才发现已近中午时分

阳光虽然稍嫌炙热

但洒落皇宫前广场的光影却又是那么地柔和刚好

239.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