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文廟書刊交易市場遷址大寧 周日舊書市場保留 [複製鏈接]
雷宏寶

雷宏寶

  • 論壇元老
  • 1980-01-01
  • 7601
  • 62969
  • 保密
  • 2013-03-01
  • 1# t T

    發表於 2013-07-30 06:36 |只看樓主 20年文廟書刊交易市場遷址大寧 周日舊書市場保留 來源:東方網 作者:周思立 提到上海文廟,很多上海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文廟內外的書刊交易市場。二三十年來,淘書、買書、看書已經變成了文廟的代名詞。可如今,它要搬走了。上海市長信箱7月3日在回復市民要求保留文廟書市的致信時表示,文廟交易市場合同協議到期,嚴重威脅文廟文物安全,當地居民、區人大代表都要求搬遷,媒體報道文廟髒亂差。「文廟書刊交易市場原有業態相對較為落後,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信中寫道。   看來,文廟書市的離開已經是板上釘釘。 交易市場已陸續搬遷    連日,記者多次走訪了位於上海老城廂內的文廟書刊交易市場,這個瀰漫著書香的市場,在一條名字特別好聽的老街上,夢花街128號。    烈日下,這條仿清式街坊內熱鬧非凡,人來人往。「沒幾個是來買書的。」門口保安師傅說,這些人大都是第一批將要搬走的商販雇來搬運的工人,還有些趁著商店搬遷來淘書的買賣人,真正來買書的,寥寥無幾。    對於市場內的書商來說,搬遷不是一個好消息。和這個市場相處了20年的老張,是上海本地人,戴一副黑框眼鏡,說起話來文質彬彬。在他的書店裡,擺滿了各種藝術和學術類的書籍。20年前,他和妻子一道來到當時還只是書市的文廟練攤,之後便搬入了文廟書刊交易市場。雖然書市搬遷的消息傳出許久,但老張一直不捨得搬。20年來,他在這個小店裡結交了好多朋友,遍及全國各地,甚至還有海外大學的教授,他們每次到上海,都會到老張的書店裡逛一逛,聊聊讀書心得,順便買上幾本心儀的書。老張說,這個小小的書攤「根據地」保不住了,他還沒想好該搬去哪裡。    文廟書刊交易市場已經接到搬遷通知,第一批商戶的搬遷從7月6日開始,商戶將正式遷址至位於閘北區大寧路1139號的上海書刊交易市場經營,那裡有更完備的硬體設施和配套設備,可以彌補文廟設施陳舊、硬體不足的缺失,除了給客戶創造良好的購書環境,也能整體提升上海書刊交易市場的經營規模和品質。    不過,老張說,他更想留在文廟附近,「可能會在周邊找一個小店面,老顧客來了還能找到我。」 舊址作何用暫未知   建於1993年的上海文廟書刊交易市場,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現有本市及外地出版社開設的幾十家銷售點,以書刊批發為主,圖書品種達萬餘種,是上海大型書刊交易市場之一。最熱鬧的時候,此市場發行面遍及全市90%以上的個體書報亭,成為上海圖書報刊市場的「龍頭」。如今,20年過去了,雖然曾經的繁榮場面已經難得一見了,但作為上海一個老牌書刊交易市場,文廟書刊交易市場究竟為什麼要搬離呢?    記者從市長信箱中查閱到了有關部門對市民「上海文廟不再留住書香」一信的回復,其中談及三大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文廟書刊交易市場所存在的安全隱患。信中明確表示,上海文廟書刊交易市場地處老城廂,由於歷史原因,周邊人口密集,住房以二級舊里為主,道路狹窄,在交通、停車、倉儲等方面存在諸多困難,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時,市場內易燃物品眾多、人員較為複雜,消防安全存在嚴重隱患,被列為區級火災隱患督辦單位,嚴重威脅比鄰上海文廟書刊交易市場的文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為此,老西門社區的居民多次通過多種形式要求上海文廟書刊交易市場搬遷,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曾多次聯名提出提案,要求上海文廟書刊交易市場實施搬遷。    加上如今圖書發行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國家對圖書市場進一步放開,特別是隨著網路和數字化出版的日益發展,上海文廟書刊交易市場原有業態相對較為落後,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隨著上海文廟書刊交易市場的合同協議和場地使用合同業已到期,搬遷成了必然的結果。    上海文廟書刊交易市場商戶遷址經營工作已經正式啟動,至於商戶搬遷後,市場原址將會作何用途,目前還是未知數。    周日舊書市場不搬    對於淘書愛好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是,文廟內的周日舊書交易市場會搬遷或關閉嗎?    其實,文廟內外確實有兩大書市,一個是此次搬遷的文廟書刊交易市場,這個市場位於文廟以外,以批發各類期刊為主,營業時間為周一至周六;另一個則是文廟舊書交易市場,每周日在文廟內的露天廣場上設攤一天,以各種舊書交易為主。   文廟書市搬遷消息傳來,讓舊書交易市場內的書販也心頭一緊。「我們肯定不搬。」上海文廟管理處張忠書記明確表示,周日的舊書市場會繼續保留下去。    聽到這個答覆,在文廟舊書交易市場擺了近20年攤的陳鋼偉鬆了一口氣。20多年前,他開始收集連環畫,經常到文廟來淘書,淘著淘著,自己也開始賣書。如今,他經營的主要是連環畫,還有一些具有收藏價值的簽名本或絕版書。    幾乎每個周日一早,他就在文廟架好了攤位,陳鋼偉的攤位在屋檐下,要80元一個,「那些露天的攤位只要40元,但是沒有遮陽,也不能避雨。」不少來淘書的都是老顧客,也不需要陳鋼偉招呼。連著兩個周日,記者在書市發現,前來淘書的顧客並不多,大多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陳鋼偉感嘆道,如今看書的人少了,以前還有些顧客來淘常用書,如今大多都是沖著收藏書來的,看書的人少了,收藏書的人就更少了。「而且,現在什麼書網上買不到?」陳鋼偉說,現在來舊書交易市場的,大多都是老淘客了,花一塊錢門票來書市,是周日的一種習慣,會會老朋友,看看書,嘎嘎三胡,消磨點時光,「買書不是主要目的。」    文廟舊書交易市場的紅火年代似乎也已經過去了。文廟管理處的老員工趙維明告訴記者,2001年至2002年左右,每周日文廟舊書市場的客流量可以達到8000至9000人,熙熙攘攘,很是熱鬧。當年共設了250個攤位,仍然供不應求,為了搶一個攤位,書販們要連夜排隊。近幾年來,周日書市的看客少了,近幾周來每周日的客流量僅為1300人左右,攤位也減少到了90個左右。「看書的人少了,年輕人也不來這樣的地方淘書了。」趙維明頗為唏噓。

    雷宏寶 最後編輯於 2013-07-30 06:42:14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