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都在做年底去東北看冰雪的計劃,年年最終都因工作的原因而放棄。2015年十月半,直到臨行才最後定下行程,在網上打點好一切,成全了一次豫遊記。豫遊第一站是洛陽龍門石窟,第二站是登封三皇寨和少林寺,第三站是焦作雲台山,第四站是開封鼓樓、清明上河園和龍亭,第五站則出了河南去了山東登泰山。這裡是第五站。第一站清移步豫遊圖記之一洛陽龍門石窟@http://www.mafengwo.cn/i/5375032.html第二站請移步豫遊圖記之二三皇寨+少林寺@http://www.mafengwo.cn/i/5375035.html第三站請移步豫遊圖記之三焦作雲台山@http://www.mafengwo.cn/i/5375061.html第四站請移步豫遊圖記之四開封鼓樓+清明上河園+龍亭@http://www.mafengwo.cn/i/5375069.html

【2015年10月23日,開封-泰山】鄭州至青島的1566次早上5點55分準點到達泰山站。打了個車去已預定好的位於財源大街的漢庭酒店。進了房間發現空間好小,於是去前臺要求換房,卻被告知已無空房,要換的話得等中午退房。等退房肯定是不可能的,也不想浪費時間精力去找其他的酒店,房間小就小點吧,反正也只是一個晚上,況且自己根本就還沒確定晚上住不住這兒呢。自己早就打好的如意算盤是:如果天氣夠好,能看到今晚的日落和明早的日出的話,晚上就住山上了,否則就下山,因為山上經常斷水,住宿條件肯定是比不上山下。不過這個如意算盤是要付出體力代價的。揹包裏除了單反鏡頭食物和水,最簡單的洗漱用品,還因為早晚山上冷,拿上了所有可以疊穿的衣服,身上的負重怎麼著也有近10斤了。8點出門,前往岱廟。時間還早,景區基本上還沒什麼遊人,門前的商店也只稀稀拉拉開了幾家。在一家店裡買了一支登山杖,雖然比原來的那支重,而且是T柄,不是我中意的,但沒得選。

照片描述:也稱東嶽廟、東嶽行宮、東嶽行祠、泰山廟、天齊廟等,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照片描述:岱廟是道教的重要道場

照片描述:正陽門,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為了節省時間和體力登山,今天並沒有細遊岱廟的打算,過來只是踩踩點。岱廟待我明天上午仔細地逛。按登山杖老闆孃的指引去了13路公交站,等車的時候,看見站臺旁邊有家快餐店,於是先去喫早餐。結果發現他家的餛飩超級好喫,馬上就想著下山回來的時候也要來這裡喫。等到車去往紅門,下車後順著路往北走。

照片描述:位於一天門北,為四柱三門式跨道石坊,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始建。坊兩側分立兩碑,東為明嘉靖間濟南府同知翟濤題「登高必自」碑,西為巡撫山東監察御史李復初題「第一山」碑。北側為兩柱單門的「天階」坊。孔子登臨處額題「孔子登臨處」五大字,柱聯曰:「素王獨步傳千古,聖主遙臨慶萬年」。

照片描述:天階坊。明嘉靖年間建,巡按山東監察御史高應芳題聯: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巖第一山

照片描述:廟分東西兩院,東為彌勒院,西為紅門宮,中由飛雲閣相連。舊時帝王官宦登山至此更衣。8點50到達萬仙樓售票點,網訂的門票直接刷身份證驗證身份進入,就此正式開始登泰山。

照片描述:萬仙樓位於紅門宮北,又名望仙樓。是跨道門樓式建築,明萬曆年間建,祀奉碧霞元君。傳為泰山羣仙聚會、議事講經的地方。萬仙樓背面門洞之上刻「謝恩處」三字,傳說舊時帝王登山,地方官員護駕於此,帝令回府,羣臣謝恩。另一種說法是香客朝山順利而歸,在此處叩謝碧霞元君保佑

照片描述:經石峪在鬥母宮東北一公里山谷之溪牀上。上刻隸書《金剛經》

照片描述:經石峪上刻隸書《金剛經》

照片描述:經石峪之高山流水

照片描述:經石峪,明隆慶年間萬恭書刻「曝經石」。故俗稱「曬經石」

照片描述:碧霞靈應宮。此靈應宮非彼靈應宮。真正的靈應宮在泰安城西南隅,原名天仙祠,是泰山老奶奶的下廟。相傳每年春節前泰山老奶奶都要下山買東西,若買到誰家的東西,誰家在這一年就會發財興旺,老奶奶下山就住在這裡

照片描述:壺天閣,取自道家以壺天為仙境之意,1979年重建閣樓。門洞上鑲石匾額「壺天閣」,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時所題。這裡海拔為800米,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

照片描述:秋色,黃綠相間的樹葉和磚紅的牆疊印在一起

照片描述:石階蜿蜒于山中,不見頭

照片描述:石階蜿蜒于山中,不見尾

照片描述:步天橋,意思是至此山路開始陡峭難行

照片描述:秋色

照片描述:中天門又叫二天門,是泰山登山東、西兩路的交匯點。此處為登頂半程,上下必經之地。

照片描述:中天門停車場。從紅門可坐景區旅遊車直達中天門,中天門索道可至南天門。

照片描述:迎天門,這個迎咋多了一橫?

照片描述:石刻

照片描述:石階漫漫其修遠兮

照片描述:雲步橋原來是木橋,叫雪花橋,民國年間改建石橋

照片描述:站在雲步橋高處的石階上,觀望對面的石崖

照片描述:站在雲步橋高處的石階上,俯視來時的路

照片描述:五大夫松,傳說秦始皇東巡泰山到此突遇暴雨,一棵巨松為其避雨護駕,被封為"五大夫"。在這不期而遇的一位挑夫。

照片描述:祈願樹

照片描述:望人松,虯枝下伸,若躬身招手邀客,又名迎客松,為泰山重要標誌物之一

照片描述:連綿不絕的石階,無疑是對人體力和意志的考驗

照片描述:對松山又名萬松山。雙峯對峙,古松萬株。李白有「長松入雲漢,遠望不盈尺」的詩句。乾隆則稱「岱宗窮佳處,對松真絕奇」

照片描述:秋色

照片描述: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級,一級又一級,是樂趣也是苦趣,好像從我有生命以來就在登山似的-李健吾

照片描述:秋色

照片描述:斜著腳步,穿花一般,側著身子下山

照片描述:秋色

「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是登泰山的真實寫照,前三分之一的路程最輕鬆,中間三分之一臺階變得密集、臺地變少,從十八盤開始,感覺就只剩下陡峭的臺階了。

照片描述:慢十八的開始。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

照片描述:石階彷彿一條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峽當中

照片描述:秋色無邊

照片描述:龍門,不緊不慢十八的開始,明顯石階變得陡峭

照片描述:南天門似乎已觸手可及

照片描述:十八盤彷彿一條灰白大蟒,隱藏在山峽當中

照片描述:去往碧霞宮的石階

照片描述:與南天門只隔了幾百個陡峭的石階

照片描述:秋色無邊

照片描述:回望來時的路

照片描述:昇仙坊,緊十八盤的開始。仰起頭來朝上望,緊十八盤彷彿一架長梯,搭在南天門口

照片描述:堅持!堅持!

照片描述:加油!加油!

照片描述:南天門就在那了

照片描述:南天門也叫三天門,位於十八盤盡頭,是登山盤道頂端,座落在飛龍巖和翔鳳嶺之間的山口上。由下仰視,猶如天上宮闕,是登泰山頂的門戶因為對登泰山的難度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和物質準備,並且做好了留宿山上的打算,因此一路邊走邊拍,完全按照自己的體力和想法來,泰山美景盡入我眼。登頂南天門時,時間剛好15點。整個登山過程用時6個小時,居然感覺較輕鬆,而且比我預想的7個小時用時要少,而且腿也只是稍有點累,僅此而已。要對自己點個大大的贊,表現不錯噢,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

照片描述:是指南天門向東到碧霞祠的一段街道,全長約一華裏。南天門向北的一段路,約有100米,稱為北天街

照片描述:岱頂天街,商鋪林立,亦市亦街

照片描述:1982年天街大規模拓寬改造,天街舊貌換新顏

照片描述:從天街俯瞰南天門

照片描述:從天街俯瞰南天門

照片描述:通向碧霞祠

照片描述:五嶽之尊

照片描述:升中坊,意味從此門走過,就登上了仙界

照片描述:遙望碧霞宮

照片描述:蓬元

照片描述:秋色

照片描述:望吳聖跡,坊後是孔子廟,廟後是孔子崖

照片描述:泰山

照片描述:碧霞祠位於岱頂,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於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整組建築巍峨嚴整,氣勢恢宏

照片描述:碧霞祠千年以來一直是信眾朝拜碧霞元君的中心,香火鼎盛

照片描述:回首來時路

照片描述:聖母如意鍾天氣不好,沒有陽光,今天已經不可能看到日落了。看天氣預報,說明早和前幾天一樣無日出,於是決定下山。不巧的是,南天門至中天門的索道正在檢修停運,只能乘坐南天門至桃花源的索道下山。如此一來,下山再經過岱廟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乘坐索道10多分鐘就下到了桃花源下站,再坐去桃花峪的汽車下山。然後在停車場乘坐K16路去市區,途中換乘K31路在下河橋站下,走了200米就到了酒店。放下揹包,立馬美團出門去找喫的,真餓了啊。

【2015年10月24日,泰山-返程】想到今天週末,岱廟應該也是人山人海,臨時決定不再去了!繼續著自己的春秋大夢,醒了,然後出去喫午餐。回來收拾好行李退房,打車去泰山火車站,返程。

上一篇:小東江圖記||仙氣瀰漫||小東江+東江湖@http://www.mafengwo.cn/i/5374973.html下一篇:豫遊圖記之一洛陽龍門石窟@http://www.mafengwo.cn/i/5375032.html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