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3天的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骨傷科分會/中國中藥協會骨傷科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北京)學術年會圓滿結束,非常榮幸的再次與南少林骨傷流派傳承人王和鳴教授相見並同臺演講,聆聽王老的演講,帶您感受數百年的南少林骨傷流派的傳承與發展。

大會期間學術氛圍濃厚,可謂精彩紛呈,特別是我的演講安排在與南少林骨傷流派傳承人王和鳴教授同場次,使我有機會再次與王教授有一個近距離的交流和學習,下面我簡單整理一下王老的演講,分享給大家!

演講題目:南少林骨傷流派的傳承與特色手法

南少林骨傷流派的傳承體系:唐初少林和尚智空大師——道光年間南少林鐵珠和尚(1821-1850年)——林達年(1837-1913年)——林邦勳(1870-1918年)等——林如高(1888-1986年)等——張安楨(1931-2005年)、王和鳴、林子順等——名老中醫傳承人,福建中醫藥大學骨傷專業博士、碩士、學士及進修人員等——福建中醫藥大學骨傷專業第二代博士、碩士、學士及進修人員等。

南少林特色手法:禪、醫、武。醫武貫通(整脊手法與南少林功夫結合)、動作貫通(手足相隨,以腰爲軸)、氣息貫通(全神貫注,動作與呼吸配合,一氣呵成)。

頸部整脊法

(1)卡頸側扳法:患者端坐,醫者一手虎口用卡壓功法按壓患側頸根部,另一手按住對側頭頂部,兩手相對用力側推,當抵達一定幅度感到有阻力時,再稍加力量快速側推,常可聽到彈響聲。

(2)定點旋頸法:醫者一手拇指採用一指禪功法頂住偏歪的棘突,其餘四指輕扶健側頸項部;另一手手掌託扶患者下頜,醫者用前胸按壓住患者頭部,將患者頭頸部向患側外上方扳動,使頭頸部沿矢狀軸旋轉扳動,可聽到彈響聲。

(3)按頸旋頭法:患者仰臥位,醫者弓步,一手拇指按住患側頸椎橫突,採用探爪功法按住下頜部,另一手托起對側頭部,旋轉發力。

胸部整脊法

(1)安枕擴胸法:患者端坐,雙手交叉抱住枕部;醫者雙手從患者腋下伸過,並壓在串者的雙手之上。用膝頂功法頂於患者的胸背部病變棘突,在醫者用兩臂向後拉壓患者兩臂的同時,用力往上提拉,作擴胸運動,可聽到彈響聲。

(2)定點斜扳法:患者側臥位,下面的下肢自然微曲,上面的下肢屈髖屈膝,雙手交叉置胸前;醫者一手穿過患者腋下,用鉤手功法定點按壓偏歪的棘突,肘部按住患者肩前部,另一肘扶按患者的髂嵴部,用力按壓,可聽到彈響聲。

腰部整脊法

(1)扶肩旋腰法:患者端坐,助手兩腿緊夾患者兩腿,同時兩手壓住患者兩腿根部。醫者馬步,一手掌根頂住患部棘突,另一手扶住對側肩部外側,緊抱患者上身向患倒旋轉,同時頂住棘突的掌根用推掌功法向對側推擠,可聽到彈響聲。

(2)側臥旋胸法:患者側臥,屈髖屈膝,偏歪胸椎棘突向下,雙手交叉置於胸前,醫者一手穿過患者腋下,採用鉤手功法使偏歪胸椎棘突向上,醫者肘部緊壓患者肩部向下用力;醫者另一側肘部按壓患者髂嵴部,作相反方向的用力扳動,可聽到彈響聲。

小結:南少林骨傷流派有後勁、有品牌、有成果、有項目、有組織、有特色的。南少林骨傷流派將加強學術整理、研究與推廣工作,彰顯南少林骨傷流派的禪意、醫武結合特色手法,爲人類健康事業做出貢獻。

在此,特別感謝王和鳴教授的演講及分享。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中西融合、醫藥共生、科技賦能,迎接互聯網骨傷新時代”,參會人員涵蓋中、西醫臨牀、基礎、企業等各界專家、學者及企業家,大會內容圍繞“政策解讀、指南發佈、共識啓動、中成藥合理應用、骨壞死、骨關節炎、骨質疏鬆創傷、關節、保膝、脊柱、基礎研究、轉化醫學、康復、微創、手法、腫瘤、顯微、護理、青年、針刀、大數據建設與應用、疼痛、風溼以及中醫特色療法”等二十幾個專題展開高層對話與學術交流,集中體現了近年來骨傷科領域中醫中藥、西醫現代醫學以及企業學術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技術與新經驗,對中西醫骨傷科領域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和經驗交流,必將進一步促進骨傷科臨牀、基礎和藥物的發展。

大會還召開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第三屆骨傷科分會換屆大會,選舉產生了以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陳衛衡教授爲會長的新一屆學會領導,同時成立了中國中藥協會骨傷科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