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教育高於政治,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義。朱熹論孔子於「萬世師表」。後來以政治論教育者,常常顛倒了二者的順序,包括後世儒家,但是社會實踐告訴我們,這確實是一個必須清楚的命題。

讀【施一公講西湖大學籌款:89位海歸專家排隊捐贈兩千多萬】,耳目一新,故評之:

感受祖國即將騰飛的時刻。中國公民並不怯懦、自私,重要的是組織,是指引,是心的共鳴。西湖大學的特性,它是「不受體制羈絆」,不為世俗所累的大學。如果以此堅持,必能輝煌,為中國打開心靈的大門。

臺灣學者李敖在【糾正人們對「五四」的錯誤認識】文中寫到:

戊戌政變時期與康有為同為投身於大變革的王照回憶說:「戊戌年,餘與老康講論,即言『我看只有儘力多立學堂,漸漸擴充,風氣一天一天的改變,再行一切新政。』老康說:『列強瓜分就在眼前,你這條道路如何來得及?』迄今三十二年矣。來得及,來不及,是不貼題的話。」照王照的意見,中國拖了三十多年還沒亡,可是當年若不「救亡」而去救小孩子,第一代不去救國而去救第二代、第三代,則三十年後,民智大開,思想解放,個人解放,這些非奴才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國人,纔是建設新中國的本錢。

李敖評論:王照這種迂腐之論。

而今我問:王照之論,迂腐嗎?

「五四」打開中國功利主義的大門,三千年的義利之辯有了全新的解釋,於是有了新中國的教育,28年鍾情於革命,40年癡情於逐利,回頭看:中國在那裡?其實有識者都在問,可貴的是西湖邊上有一羣人付諸行動。

我們確實應該明白,正確的教育是中華民族傳續的承載,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立足點。

壺公評論2018/7/14隨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