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戰後的發展到1980年代末,90年代初達到頂點,1990年,日本甚至已經掌控瞭如洛克菲勒等美國幾乎是代表性的幾個大集團的大部分股權,洛克菲勒、哥倫比亞影片中心等甚至都直接被日本人買下來。大有買下美國之勢,可見那時日本的氣勢。但到了1995年前後,因廣場協定,日元的大升值,日本一下子猝死啦!日本的泡沫破裂啦,釀成了長達20年的大衰退,被日本國內稱為日本第二次戰敗,失去了二十年。對日本突然崩潰的原因,很多輿論只片面的歸於日本被迫日元升值的廣場協定,卻沒想到另二大因素:1,中國工業的崛起對日本的擠壓。2,日本建立在虛擬炒作基礎上的泡沫經濟早晚會破裂。日本崩潰的三大原因:1,廣場協定,美國對日本掠奪收割。2,中國工業的崛起。3,日本虛擬炒作泡沫的破裂。一,先論美國對日本收割掠奪的廣場協定。日本的擴張大有超過美國之勢後,引發美國強烈不滿和反彈,甚至有人說出「不知道哪天日本人會買走我們的自由女神像」「這是日本人繼珍珠港後第二次入侵」等言論。然後,美國用了一個經濟戰,搞垮了日本經濟,同時從日本獲取了相當於日本十年國民生產總值的財富。美國怎麼做的呢?很簡單。1993年左右,美國與日元的比值一直徘徊在1:140左右,也就是1美元在可以兌換140日元。然後,美國大財團花了2,3年時間,在國際社會大肆買進日元。在這裡假設一下:某集團用1萬億美元,買進了1400000億日元,(140萬億)。然後,在1995年前後,收穫的季節到了,美國運用自己的各方面實力,強迫日元升值。升到了多少呢?最高的時候,是1:70(1995年年度平均比值是83,但是最高是70左右)。這個時候,那個美國大財團將日元賣出,換取美元。之前1萬億美元購買到的1400000億日元在1:70的情況下,變成了2萬多億美元。1萬億美元本錢,一進一出,直接從日本撈走1萬億美元,搶銀行都沒這麼快啊!!而當時這麼做的肯定不止一個財團,賺取的也肯定不是區區1萬億美元。事實上美國的日元儲備計劃也絕對不是1993年才開始。事實上美國的這個計劃甚至可以上述到1985年,也就是日本取代美國成為最大債權國的那一年。美國當時那幾年全體財閥都來日本撈錢,具體撈走多少?前文已經說了,反正各種壓制掠奪手段用上後,日本在1995年日元被強制升值後,損失了相當於十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的錢,之前買的洛克菲勒,哥倫比亞什麼的也都乖乖的低價還給了美國……說明一下,美國購買日元並非一直都在是1:140的時候,從最早1:360,到1:200的時候,美國也進行過一些收購。事實上,在1985 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的時候,美國應該就已經開始了對日元的有計劃收購,那時候美元與日元的對比是1:251。做個假設,如果1985年1:250的時候有人用1W億美元買入250W億日元後,等到1995年1:70的時候賣出,就是一萬億本錢直接賺走2W億多的美元……而當時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就5W億。而且這麼做還對日本造成一個致命的打擊:最初他們用美元在日本購買了大量日元,那麼,日本國內的流通貨幣就忽然少了一大半,都變成了美元。但是美元畢竟不能算是日本國內正常的流通貨幣,而且當時美元幣值一直在動蕩,不可能成為正常貨幣,日本還是以日元作為正規流通貨幣。那麼,當國內忽然貨幣緊缺,該怎麼辦?沒辦法,日本政府只能加緊印刷啊,加印貨幣。但是等那些貨幣印出來,流入市場後,美國人又再次把之前收購的日元強行賣了回來……十年國民生產總值的貨幣進入了消費市場……結果大家都猜的到,就是錢不值錢了……日本政府不是不知道美國要求日元增值是陰謀,但是當時日本無論什麼都是被美國掌控,就算想不升值,也做不到。作為美國的狗,美國說讓你升值,你就必須升值,想不升值都不行。因為美國在日本有駐軍,直接掐著日本的脖子,這就好比美國拿槍指著日本的頭要它簽《廣場協議》,日本為了保命不得不簽這自殺協定。這就是沒有國家主權的悲哀所在。總之對於日本的結果就是,那些年,日本就直接通貨膨脹了,物價漲的飛起啊!!中國後來豬肉漲一倍算什麼?日本那些年一共漲了十幾倍你信不?不信你去看《機器貓》,機器貓裏有一集,《大富豪大雄》,說是大雄拿了1W日元壓歲錢,然後用假如電話亭將物價回復幾十年前,結果1W日元變成了鉅款。08年1W人民幣現在頂多價值2W元左右的平均購買力吧。漲價也算厲害,但是和日本比起來真算不了什麼。這個事件直接就影響到了日本人的鬥志,當一個國家的人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是別人隨時可以來提款的銀行,你說他們還會那麼努力的去發展去賺錢麼?所以95年以後日本的發展比之以前跟本談不上發展。(1995年日本GDP5.2543萬億美元,2005年卻僅只有4.55萬億美元,倒退回1994年以前去了,到2009年都仍然只有5.06萬億。2016年退回只有4.12萬億美元)日本有個諾貝爾獲得者叫川端康成,還有一個諾貝爾提名者叫鳩山由紀夫。如果大家知道這兩個人是怎麼死的?那也就知道了當年日本的真實情況。要知道,無論什麼時候,一個國家最先覺醒的永遠是他的知識分子。鳩山由紀夫一直崇尚武士道,日本淪為美國的殖民地後,為了號召人民起來反抗,為了引導日本自衛隊起來發動武裝革命,推翻日本政府,打倒日本天皇,趕走美國佔領軍。於是他就跑到自衛隊的一個基地,當著自衛隊官兵的面,一邊大義凜然的宣傳革命,一邊以死相諫。他是怎麼做的呢?他是個文弱書生,自己剖腹自殺卻沒得要害,在那裡痛到死去活來,滿地亂滾,也還不死。最後沒有辦法,他的朋友就拿起刀,砍他的脖子。結果他朋友也是笨蛋,竟然砍了20多刀才砍斷了他的頭,才終於一命嗚呼。鳩山由紀夫死了,可效果呢?當時圍觀的自衛隊官兵起碼數百人,但只是圍觀而已,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就是打醬油。沒有人上前勸阻,更沒有人起來反抗,好像就是在看一個猴子的表演而已。這就是他的悲哀,就是日本的悲哀。當時圍觀的除了自衛隊外,還有很多文藝界的朋友,裡面就包括川端康成,幾乎就是現場直播。川端康成看了整個過程,看到了日本人的麻木,看到了自衛隊的膽怯,於是回去以後就自己開煤氣自殺了。這就是日本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兩個諾貝爾的命運。所以我想說的是,現在的日本自衛隊還有勇氣為了一個釣魚島和中國開仗麼?沒有了。他們已經沒有了。五十年前他們就沒有這個勇氣了,何況現在是AV遍地的日本?還是我一個朋友說得好,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去靖國神舍,那是因為那玩意就是他們現在唯一的安慰,就如阿Q當年說過的一樣,當年,老子們也曾經闊過!可問題是,當年是當年,現在是現在。日本戰後歷次反抗都失敗了,於是精英階層埋頭髮展經濟,甚至試圖「購買美國」!但是,經過1995年前後的美國無情大收割,日本的財富,十去七八,加上日本的精英都意識到,再怎麼努力,也是沒有用的……——為什麼?經濟上,日本怎麼樣都是為美國賺錢;軍事上,是為美國做棋子,參與圍堵中俄;文化上,為美國傾銷美式文化的殖民地,且對美國沒有話語權;政治上,是無奈的做美國幫兇、應聲蟲,日本不是一個正常化的國家! 日本今天流行的二次元、漫畫、援交、色情、頹廢、極端主義、還有一些令世界都感到噁心、下流、不可理解的社會文化和現象,種種奇怪的表現,不是無端來的,這是一種末世景象!就像中國的明朝末年,宋朝末年,如出一轍,留心歷史和文化研究的人都會看出這一點來!這是國家民族的大悲哀景象……二,中國工業的崛起對日本的擠壓;在中國工還沒崛起的1980年代,日本在家電,IT,造船等很多行業居壓倒的優勢,壟斷著市場。。。成為第一大債權國,不可一勢但到買下美國。但1990年代後,隨著中國工業的崛起,以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國為標誌,日本的時代結束了!因為,市場就那麼大,不是無限的,你喫的多啦我必然就喫的少啦。。。中國工業對日本的擠壓;日本家電、PC筆記本、手機,都曾經在20年前佔據不小的市場份額。在模擬時代,日本家電就是世界霸主,一度佔領了中國市場。1)手機和攝像機;日本在手機上全面潰敗啦,不但手機,一個智能手機,就把日本和日粉引以為傲的數碼相機和攝像機業逼入絕境(手機能自拍誰還用數碼相機和攝像機啊)。。最後,連手機,到電腦,家電等品牌日本全線潰敗啦。有日粉說,日企是主動放棄電子消費品牌,是向高利潤的零部件產業「轉型」,是跑到了產業鏈的上游。這未免有些文過飾非,如果繼續能把日本家電、手機、電腦高價賣到全世界,它憑什麼不做?做下去的後果就是巨虧,索尼六年巨虧1.15萬億日元,松下兩年巨虧1.4萬億日元,夏普五年巨虧1.3萬億日元賣給富士康了。這不是主動放棄,而是蔣凱申的「勝利轉進」,被中美韓的競爭對手擠壓的結果。2)液晶面板產業,1995年,日本佔據了全世界液晶面板90%的出貨量,而2015年已經迅速下降到10%以下,韓國佔有率39%,臺灣30%,中國20%。這不是失去的20年是什麼呢?3)筆記本電腦日本已經徹底潰敗,全球前五已經看不到日本企業,日本NEC的筆記本電腦已經被中國聯想收購。2016年聯想不僅在全球市場佔有21%的市場份額,在日本本土,聯想電腦佔有接近30%的市場份額,比VAIO 富士通 東芝三家日系企業加起來市場份額差不多。是的,以前中國人習慣在本土看到索尼和東芝筆記本,現在已經基本看不到了。現在日本人已經習慣在本土看到聯想。4)家電行業全面崩潰;日本的松下,索尼市場份額已經急劇萎縮,與之相對的是中國家電三巨頭格力,海爾,美的,以及韓國三星,LG的急劇發展。三洋家電被海爾收購,東芝被美的收購。10年20年前,中國市場上家電都是日本貨,現在不僅中國市場上日本貨極少,日貨在中國市場佔有率已經跌到了可憐的3%-5%左右。在日本市場也開始出現中國貨,中國已經反攻到了日本,華為平板電腦是日本市場佔有率第二名,市佔率9.2%。是的,不僅30%的日本人購買聯想筆記本,現在連15%-20%的日本人冰箱和洗衣機也買中國的。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說,日本生產下降情況「非常嚴重」這種情況的出現史無前例,下跌還將持續下去。由於外國對諸如日本汽車、電器電子等產品的需求急劇下降,日本的出口劇減。日本NEC和日立公司、東芝與索尼等電機企業已經出現了巨額虧損,紛紛宣佈裁員。共同社表示:「汽車業與電器業並為日本的支柱產業,但如今電器巨頭可謂全軍覆沒。」*日立虧損刷新記錄日本NEC和日立公司去年各虧損數千億日元,裁員上萬,日本電器業前景十分不妙。受半導體業務下滑與日元升值影響,NEC預計將凈虧損2900億日元(約合219億元人民幣)。NEC並宣佈將在2010年3月底前在集團內裁員2萬餘人,其中正式員工與非正式員工各裁員1萬人以上。NEC的數碼家電與車用半導體業務滑坡,業績預期由先前的凈利潤150億日元跌至巨額虧損。日立則連續3年虧損。該公司曾於IT泡沫經濟破滅的01財年虧損4838億日元,此番的虧損額刷新了這一記錄。日立預計凈虧損將達7000億日元,刷新1910年創業以來的最差記錄。*東芝公司去年虧損達2800億日元日本東芝公司去年虧損達2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13億元),將裁減4500名非正式員工。共同社指出,這是東芝2001年以來首次出現虧損,虧損額創歷史新高。東芝公司表示,這主要是由於半導體收益大幅惡化。*索尼預期年虧損近30億美元日本電子產業巨頭索尼集團今天說,預期該公司08年財政年度將虧損近30億美元,出現14年來的首次營運赤字。索尼公司的產品包括電視機、數碼照相機和電腦遊戲等。*最大虧損額是日本電訊NTT在2001財年遭遇的8121億日元新光綜合研究所表示,國內企業最大虧損額是日本電訊NTT在01財年遭遇的8121億日元。此外,富士通30日也宣佈將遭遇02財年以來的首次凈虧損,虧損額為200億日元。日本佳能公司去年的銷售額也較07財年下降8.6%,只有40,941億日元(約合3139億元人民幣),同時凈利潤也減少36.7%為3091億日元。索尼連續虧損7年。5)高鐵 軌道交通曾經,日本的川崎重工和日立多麼強大,日本在2007年世界市場份額是22%,2015年只有9%了,下降了一半以上。這兩家都是2015年被路透評選進世界百大創新企業的日本公司。對比之下,中國中車的世界市場份額2015年佔到70%。6)核電毫無疑問,中國自主的華龍一號的核電技術已經在尋求對外輸出,中日核電技術已經在同一水平線上競爭。日本核電技術自從2011年福島事故之後,基本喪失了輸出海外能力。7)造船日本造船曾經在二戰後穩坐世界第一半個世紀,1990年代一度世界份額佔到40%以上,然而世界市場份額在2000年被韓國超過,又在2009年被中國超過。市場份額一度大幅跌落到10%以下,日本從2000年-2016年沒有新建過一個船塢。2016年上半年新接造船訂單,日本只佔8%左右,而按照修正總噸計算中國佔了38%的世界市場份額。8)機牀產業曾經的日本是世界機牀產業產值第一大國,產值佔全世界25%。到2016年,日本佔世界機牀產業產值比率從最高峯的25%下降到了20%,而中國從不到10%,增加到了30%。有人會說了,日本機牀高端,中國機牀處於中低端,這句話確實是沒錯,然而100元裡面,以前中國賺走了10元,日本賺走了25元,中國那10%確實是低端,而現在100元裡面中國賺走了30元,日本賺走了20元,已經不能簡單把中國生產的機牀就叫低端了。中國在逐漸往上升級,多賺了20元,其中有10元本來是日本的,那麼請你告訴我,這從日本轉移到中國的10元產值是高端還是低端呢?日本現在僅存的優勢產業剩下的就是汽車和機器人了,從規模來說,主要是汽車行業。然而實事求是的說,日本的這兩個行業也面臨著中國的挑戰。機器人是小眾市場,且中歐美都有機器人技術。汽車業,日本最後的優勢產業,也被中國挑戰。2016年1-6月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排名。世界前20名裡面只有2家日本企業,而中國有9家企業,比亞迪排在世界第一位,日產和三菱加起來的銷量也不如比亞迪一家,相比於在燃油車的世界份額佔有率,日本企業在新興領域又慢了半拍。汽車工業,日本最後的頂樑柱,由於新興產業全面落後,傳統產業的步步敗退,日本未來十年的國運岌岌可危。可見,恰恰是因為中國的迅速發展才導致了日本的停滯,才使得日本喪失了原有的壟斷性收入。在日本人的觀念裏,中國不僅是落後制度,還是落後文化和落後人種的國家。是一個只會越來越走向衰敗和落伍的國家。他們是做夢也想不到中國能崛起啊!今天人們把日本停滯的原因歸結為所謂的廣場協議,其實質還是要否定中國的進步,否定中國文化中國人種中國制度的優越性,並連帶吹噓美國資本的神奇和遠見。你去看看鬼子自己經濟學家的分析——注意不是石原這類不懂經濟的民族主義者的說詞,就會毫無疑問的知道 是鬼子政府自造孽不可活。三,炒作泡沫的破裂;實際上,日本的發達是靠「炒」。完全是炒起來的大泡沫,這泡沫外表很大,實際上裡面是空的。這就是日本90年代泡沫破裂後到今一撅不振的原因之一。因為GDP和人均最終是靠實體實物對應的,而非靠炒作數字遊戲。適度的炒作,和泡沫有益經濟的活躍,但過度炒作,泡泡早晚會破的。是把工薪水平把物價把房地產炒高,它們的GDP和人均就都上去啦,也就成了「發達」地區。你分數年把工薪提高10倍,再把物價漲高10倍,同時把房地產漲15倍,如此你的GDP和人均就進入發達行列啦,就是發達經濟體啦。實際上,就是炒高人均收入,炒高物價和房地產。1. 銀行炒作不動產。2. 政府的縱容和放水,70年日本的不動產已經開始過熱,而日政府連續幾年的 信貸寬鬆,以及財政擴展 吹大了泡沫,並導致了後來的一發不可收拾。總結:導致日本失去二十年的原因是日本無自主權,被美收割掠奪及中國崛起對日的擠壓和虛擬泡沫的破裂這三大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