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北京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09級博士生。現任《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副主編、校團委研究生與青年工作部副部長、哲學系研究生會副主席、09級博士班班長。曾獲北京大學創新獎(學術類)、北京大學三好學生、北京大學校長獎學金、北京大學廖凱原獎學金、北京大學光華獎學金。有著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和研究調查能力,曾被評為北京大學團校優秀學員、北京大學青年就業創業見習活動「優秀個人」、北京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北京大學寒假社會實踐與社會觀察活動「優秀徵文獎」等。在學術和理論研究上,有多篇文章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作品《歷史的價值性與價值的歷史性:重思馬克思哲學中科學歷史觀與人文價值觀的關係》獲北京大學第十七屆「挑戰杯」——五四青年科學競賽一等獎。他還多次代表北大參加國際國內大型學術會議並發言。

豐富的工作實踐經歷,深厚的學術功底,王巍,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博士生,他的履歷表讓記者刮目相看。眼前這位熱心體貼的大師兄坐在記者的對面,用他富有磁性的聲音向我們講述著他的經歷和體驗。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嚴謹求實的氣質讓記者深深折服,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所壓倒,因為這是為人類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

這是馬克思的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的一段話。正是這段話讓原本反感教條化政治課的王巍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充滿激情的馬克思,從而在高中時代就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濃厚興趣。也正因此,王巍毫不猶豫地選擇哲學作為大學學習的專業,並在碩博連讀期間選擇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

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與政治之間的密切相關性,社會大眾對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讀,很多人認為它既不能體現學術性,又不能給社會創造實際的實用價值。為了打破這種困境,王巍主張從學理層面揭示時代精神,關注社會發展和群眾利益,反對讓哲學變為政治的附庸。因此,進入哲學系後,王巍追「根」溯「源」,通讀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並系統地閱讀了馬克思的幾乎全部哲學著作,努力通過「回到馬克思」形成自己獨立的學術思考。與此同時,王巍注重導師豐子義先生特彆強調的「問題意識」和「現實視角」,在閱讀原典的同時把握中國現實問題這個「潮頭」。「在遇到一些現實理論問題時,我不是僅僅從現實談現實,而要從馬克思哲學理論高度、從馬克思原始思想本身分析背後蘊含的哲學問題。」在王巍看來,馬克思哲學研究絕不是對馬克思、對時政的一種辯護,作為千年思想家,馬克思的哲學裡有超越時代延伸到當代的理論價值。

除了理論研究,王巍還曾多次參加各種國際國內大型學術會議。2009年10月,王巍作為北京大學唯一的代表參加了「亞洲地區知識經濟未來」之未來領導者論壇,與來自中澳兩國及亞洲其他國家與地區的30餘名博士生共同商討亞洲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在論壇中,王巍充分結合學科背景來談論本次的議題,並和其他領域內的領袖英才共同探討亞洲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哲學王」的才幹就在這一次次交流與討論中得以施展。

2009年11月,王巍又代表北京大學參加了中日兩國聯合舉辦的馬克思哲學國際會議。在會議上,王巍提交了關於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的文章,並在會上做了相關發言。他獨到的觀點當時就受到了與會學者的重視,復旦大學的一位教授在大會發言中點名表揚了王巍提出的新的觀點,2010年7月,王巍將參加有西方最著名的《資本論》研究學者與會的國際會議,共同探討馬克思《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的研究問題。

一手把握「源頭」,一手緊抓「潮頭」,將理論和現實相結合,通過廣泛的交流,王巍在馬克思哲學史研究和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積累了深厚的功力,多篇學術論文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等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

身經百戰不懈怠,意氣風發求真知

談到競賽,王巍可以說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了。回想起當初參加競賽的經歷,王巍嘴角浮起淡淡的笑意。他告訴記者,當初參賽的初衷主要就是深化自己的研究成果,擴大自己的視野,加強和學術界的交流。在和記者的交流過程中,王巍始終在強調的一點就是「兼聽則明」。他認為做學術切不可固步自封和自我滿足,只有通過相互交流才能更好地傳播自己的理論觀點。他說,文章寫得好不如表達交流得好。對於學術表達的重視,可以說是王巍的一大特點。在這一次次思維的交鋒中,王巍和同仁們碰撞出哲學思想,智慧之光,最終促進自己在學術上的成長。

接著,王巍給記者講述了他參加第十七屆「挑戰杯」——五四青年科學獎競賽的經歷。那是他第一次參加「挑戰杯」的比賽,心情難免有些忐忑。因為當初選擇的研究問題是一個比較老的問題,自己擔心沒有現實意義,得不到評審老師們的認可。但他憑著自己對問題的敏銳感覺和獨特視角,追本溯源地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最終過五關斬六將,獲得一等獎。這次競賽經歷留給王巍不僅是一紙證書,還有能力的提高和素質的升華,而這些對今後的成長都有巨大的意義。王巍正是通過這樣的競賽,逐步鍛煉積累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學到了很多東西。

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

王巍不僅在學術上卓有成就,在工作實踐方面同樣是碩果累累。為了更好地研究學術和服務同學,王巍承擔了大量學術文化編輯工作,曾在北大哲學系學生學術刊物《學園》擔任主編、副主編、執行主編等職務,現任《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副主編。

王巍擔任副主編期間,在堅持《學志》雜誌優良傳統的同時,關注氣候變化、低碳經濟、傳統文化與現實轉換等學術熱點,主張就熱點問題發出北大研究生自己的聲音。2009年12月,王巍代表《學志》參加了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辦的2009年中國研究生媒體聯席會議。在這次大會上,《學志》以最高票當選「全國優秀研究生校園媒體」,而《學志》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背後,就有著像王巍一樣的編輯人員的辛勤付出。

除學術編輯工作之外,王巍還擔任了校團委研究生與青年工作部副部長,負責研究生學術工作並協助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工作。任職期間,王巍同安徽省池州市政府建立了合作關係,得到了池州政府提供的很多核心崗位作為深入發展研究生就業見習工作的基礎。今年暑假,王巍還將作為團長帶領研究生們前往池州進行就業見習與掛職鍛煉工作。

王巍把「知行合一」當作自己重要的努力方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他倡導的的學習生活方式,他說:「學術研究並不等於死啃書本或者泡圖書館,學生工作讓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的學術研究。」王巍所學的專業是哲學,在很多人看來是很理論化的學科,但實際上,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體現出理論的獨特價值。

通過社會實踐,王巍得知,只有走出理論,才能真正走進理論。今年「五四」,溫總理提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王巍認為:既要「頂天」,鑽研高深的學問;又要「立地」,關切社會發展的現實,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才能肩負北大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身為一介書生,同樣能出將入相遨遊哲學;身處燕園一隅,依然能兼濟天下放眼四海。不覺中已經過了正午時分,初夏陽光透過樹叢呈現出斑駁的光圈。望著眼前的王巍師兄,腦海中又浮現出他剛開始引用的話:「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所壓倒,因為這是為人類而獻身。」這就是王巍,尊重現實,心懷夢想。

編輯:雲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