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許昌,春和景明,河南省許昌市第十三屆三國文化旅遊周如約而至,衆多海內外賓朋齊聚許昌,品味三國文化、悠遊曹魏故都。

近年來,許昌以三國文化爲依託,積極構建全域旅遊格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民全面發展、農村全面進步,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全域發展,鄉村旅遊遍地開花

滿目金黃香萬里,一方春色潤首山。作爲2019年三國文化旅遊周的一項子活動,從今年4月1日開始,襄城縣第二屆首山油菜花旅遊文化節開始舉行。賞花之餘,旅遊商品展銷會暨旅遊商品大賽、徵文攝影比賽、環首山全民健身跑、首山美食節、首山風箏節、非遺展演等一系列精彩活動讓遊客們目不暇接,帶動了鄉村旅遊熱。

“近年來,我們不斷把三國文化旅遊周活動向全域延伸,特別是向鄉村延伸,形成了全域鄉村旅遊發展新格局。”許昌市文廣旅局局長孟照陽告訴記者。

禹州市謀劃美麗鄉村遊、古鎮鈞瓷文化體驗和研學旅行三大板塊活動,鄢陵縣舉辦“綻放三國—花都之春”系列活動,長葛市舉辦桃花節系列活動,建安區舉辦建安書場系列活動……今年三國文化旅遊週期間,許昌市將一系列精彩的文旅活動都安排在廣大鄉村舉辦,形成了以旅強農、以農促旅、農旅融合的鄉村旅遊發展新格局。

以發展鄉村旅遊重點村爲抓手,許昌市積極指導旅遊重點鄉村將美麗鄉村建設與地方風貌、農耕文化深度融合,強化農事景觀設計、鄉土文化發掘、特色民宿建設、民俗活動舉辦,打造“一村一品”的鄉村旅遊產品,推出了“賞花休閒遊”“採摘體驗遊”“美麗鄉村遊”“民俗記憶遊”等特色鄉村旅遊線路,並組織旅行社進行踩線宣傳,積極向鄉村旅遊點輸送遊客,帶動鄉村旅遊持續健康發展。

如今,外地遊客來到許昌,可以逛景點、聽三國,可以訪古鎮、品鈞瓷,可以賞花海、泡溫泉,還可以到鄉村摘果、體驗農事、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許昌市全域鄉村旅遊的版圖越擴越大,一座底蘊深厚的“全域旅遊城市”正悄然形成。

旅遊扶貧,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在鄢陵縣建業綠色基地的溫棚內,荷蘭玫瑰五彩斑斕、競相開放,荷蘭紅掌莊重典雅、嬌豔欲滴。馬坊鎮汪樓村貧困戶王桂花喜滋滋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裏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把俺村的土地都給承包了,每畝地每年租金1180元,還給俺提供了就業崗位,教俺學會了插花,一年工資能掙兩萬多元。現在吃喝都不愁,日子過得很舒心!”

依託三國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許昌市積極探索以旅帶農、興旅富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帶兩加”(“景區帶村”“公司帶村”“節慶活動帶村”“合作社+農戶”“農家樂+農戶”)旅遊扶貧新模式,讓農村的好風景變成了貧困羣衆的好“錢景”。

長葛市鑫亮源景區堅持“景區帶村”模式,帶動貧困村開發鄉村旅遊,引導貧困戶開辦農家樂、從事旅遊經營服務和旅遊商品產銷,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

鄢陵縣五彩大地生態旅遊有限公司實施“公司帶村”模式,與柏樑鎮16個社區、96戶貧困戶簽訂“四方協議”,每戶每年產業分紅2500元以上。

禹州市鳩山鎮張家莊村探索“節慶活動帶村”模式,在“春季槐花節”和“秋季紅葉節”期間,共接待遊客35萬人次,銷售本地槐花26000斤、蜂蜜1200多斤、柴雞蛋700多斤,旅遊綜合收入130多萬元,帶動43戶貧困戶、157人實現脫貧。

襄城縣紫雲鎮雷洞村創新“農家樂+農戶”模式,由農家樂與貧困戶簽訂供應協議,安排人員就業,發展農家樂34家,帶動貧困人口106人增收。

目前,許昌市有鄢陵縣唐韻生態旅遊有限公司、禹州市聚鑫源山莊、襄城縣豐澤山莊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河南中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20個鄉村旅遊經營單位被認定爲河南省旅遊扶貧示範戶,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已覆蓋6個縣(市、區)、43個行政村,8個建檔立卡的旅遊扶貧村全部實現脫貧,脫貧人口3697人。

激發活力,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這是郭沫若先生對許昌的讚譽。許昌和曹魏,歷史給了這座城市與衆不同的文化色彩。這裏的每一個古村落、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有講不完的故事。

袁家窩自然村曾是禹州市磨街鄉青山嶺村一處廢棄的村落。依託袁家窩現存的老窯洞、石頭房、石板路和山下新打造的水系等資源,青山嶺村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打造了袁家窩古村落旅遊項目。“現在,每個週末來這裏遊玩、就餐的人一撥接一撥,趕到飯點兒來還要排隊等位置!”項目投資商楊高遠告訴記者。

鄉村旅遊讓青山嶺原來的荒山變成了“寶山”,也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和產業發展。許多村民選擇在旅遊區務工,從事保潔、做飯等工作,足不出戶就能賺到錢。依託鄉村旅遊,村裏謀劃了千畝連翹種植和萬隻土雞飼養,並申報了集體經濟試點項目。

鄉村旅遊根植鄉村,與農業生產、農村風貌、農民生活深度融合,與“三農”工作緊密相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家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許昌市以鄉村旅遊爲抓手,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美麗宜居,家園“顏值”越來越高;產業興旺,致富“家底”越來越厚;文化鑄魂,小康“底氣”越來越足。河南許昌以三國文化爲依託,通過發展全域旅遊帶動鄉村旅遊,不斷放大“旅遊+農業”“旅遊+農村”“旅遊+農民”的疊加效應,實現了農業變強、農村變美、農民變富,將一幅祥和秀美的鄉村振興圖景描繪得愈加清晰。

(本報記者 王勝昔 本報通訊員 楊偉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