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Morgan Ramberg

人的生命是一個連續不斷變化的過程,沒有什麼是規定好的。惡業感苦果,感果之時又在造業,因果不斷,每個人最重要的都是當下的業。業果之理,不是為了用過去來束縛現在,而是為了讓現在改變未來。

——學誠法師

法師,我昨天看見一處火苗,隨手澆滅了,覺得自己有點多管閑事。因為我的介入,破壞了本來的發展。今天像是報應一樣,工作有人惹事,我無法判斷後續發展好壞,這是一種懲罰嗎?

網友

學誠法師

不應以宿命論的觀點來對待當下的行為,那是錯誤的。業果是連續、變化的,不是絕對、僵化的,我們所起的每一個心念、所做的每一個行動都在不斷增加新的因緣,從而影響果相的呈現。如理學習業果,最重要的關鍵是在每一個當下自己都要起好心、做好事、說善語。

法師好,開車看到一個人開小三輪車把人撞飛逃跑了,其實完全可以逮住他。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如何思維這種因果?也許被撞者前世就這樣對人家,這生來還債,抓了他反而造惡了吧?

網友

學誠法師

認為每個人所受的傷害反正都是自己造惡業所感的果,不必去管,這種見解是大邪見,是走到了學佛的反面。其一,這種想法往往都是在用法鏡照人,當自己受委屈、傷害時卻絲毫放不下;其二,這是把因果當做宿命論來理解,忽視了因果真正的涵義是讓我們積極造善業。因果絕不是我們不作為、不慈悲的藉口,如果佛菩薩秉持這種觀念「一切都是眾生自作自受,不必管它」,那眾生永遠沒有得度的機會了。

師父,罪過太多想做功德來彌補,可是有人卻告訴我捐款給病重的人會幹預因果,是這樣嗎?真正的功德又該如何做呢?

網友

學誠法師

沒有「幹預因果」一說,那是誤解因果、錯用因果,把現在的因與過去的果混為一談。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境遇,現在都要好好造善業,就是真正學對了因果。

法師好,如果一個人往昔被殘忍殺害,他發誓今生討報。他今生殺生時應該制止還是漠視。從因果的角度,他的行為是一種平衡,但從社會影響,以及此人長遠的利益考慮,似乎又該制止。法師怎麼看?

網友

學誠法師

因果是一個規律,而不是一個「必須怎樣」的規定。佛陀揭示因果法則,不是為了讓我們追溯過去之因來解釋現在的行為,而是策勵我們現在好好造善業。正確理解和善用因果之理,就是讓惡因不要感果,而讓善因增長廣大,從而讓我們的生命不斷增上。

師父,佛教說人本來就是臭皮囊。「一個人殺了另一個人」本身就是因果的體現,為什麼會有罪呢?

網友

學誠法師

每一個人都是臭皮囊,但是臭皮囊也是有用的,人能夠說話、行動,做很多善事,所以人的生命同樣如此,也是很珍貴的。人身不僅僅只是臭皮囊,佛教裏也講人身難得,人身寶貴,講臭皮囊是有特定的含義,就是不能執著。

法師,遇到昆蟲等小動物以至他人處於困難處境,總是心生憐憫,想去幫忙,幫後又擔心是否壞了他的因果。請法師開示。

網友

學誠法師

沒有「壞他人的因果」這個說法,因果是一個規律,不是一個規定,就好比自然規律是,種下瓜的種子會結出瓜,種下豆的種子會收穫豆,因果規律就是告訴我們,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以此來幫助我們選擇自己的因(行為)。其實,種下種子不一定結果,還受到緣的影響,不是說必須要怎樣。明白了嗎?

師父,假設一個人此生貧窮下賤、多災多難是因為前世作惡的緣故,這輩子的苦難是在救贖前世的惡業。我們是否應該給予幫助?我們的幫助是否會阻礙他贖罪?

網友

學誠法師

把業果理解為「償債」「贖罪」,是片面刻板的認識,是不對的,人的生命是一個連續不斷變化的過程,沒有什麼是規定好的。惡業感苦果,感果之時又在造業,因果不斷,每個人最重要的都是當下的業。業果之理,不是為了用過去來束縛現在,而是為了讓現在改變未來。

精選自學誠法師微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